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湘西花垣县苗族傩仪音乐文化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湘西花垣县苗族傩仪音乐文化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湘西花垣县傩仪音乐是迄今为止保存原始风貌较完整,独具古朴风韵的古代遗响。古往今来,傩仪活动一直活跃在花垣县各个乡村的苗民生活之中,形成其独特的傩仪音乐文化,文章主要从历史背景、傩仪音乐分析、傩仪音乐现状,傩仪音乐与民俗四个方面对湘西花垣苗族傩仪音乐文化展开初步论述。

关键词:湘西花垣;苗傩;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00-02

傩是旧时的一种迎神赛会,驱鬼逐疫活动,它源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周代开始被称为傩。从周代至汉唐,傩文化不断盛行,傩仪不断发展成为傩、巫结合,巫、道共现,驱鬼治病为一体,法事与戏曲表演为一体的仪式活动。此后其一直活跃在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舞台上。从地域上看,傩仪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从中原地区辐射至全国各地。现今资料显示,傩仪活动在汉族与中、西南许多少数民族中仍有保留,而湘西花垣县傩仪音乐的原始性、民俗性、宗教性有着突出的地方民族特色和风格特征,这对广大民族、民俗、民族音乐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者来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该地音乐事项做一个呈述,并力求以傩仪音乐为契机,从地理环境学、史学、民族音乐学、语言学,民族信仰等方面为视觉切入,探悉其民族音乐文化特质。

一、历史背景

花垣县地处湘、川、黔三省边界,人口约23万,其中苗族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红苗为主。据《辰州府志》十四卷记载:“楚风尚信巫鬼,自信为然,疾病服药之外,唯听命于巫。而愈则巫之功,不愈则医之过。”这是一种原始,苗族创造的原始宗教称鬼教、巫教,苗先民建立的国家称为鬼国或鬼方,苗族先民的历史文化被称为巫文化,当地人又称“巴代”文化。

湘西花垣县的苗族傩仪音乐,就是在“还傩愿”仪式中所表演的音乐。在花垣县城内,特别是苗族聚居的地区,活跃着许多具有十分浓厚地方特色的傩戏班子。全县21个乡镇,共有180多个坛头,每个乡镇都有坛头,最多的排碧乡达32坛,笔者此次采风的地点就位于花垣县境内的排碧乡板栗村。花垣之所以从古时至今傩祀活动极为活跃,傩祀活动保留的完整,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地域环境。花垣县位于湘、渝、黔三省市接壤处,当地人素有一步跨三省的说法,这里西南部有海拔1195米的莲花山和摩天岭,北有串流不息的清水江,南有高岩河,中有横贯南北的兄弟河,境内层峦叠翠、溪流纵横。这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减少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当地的还傩愿仪式基本上以原始形态保存至今;二是群众基础,花垣县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且是苗族聚居县之首。前面陈述到,楚地尚信巫鬼,疾病除行医外就听命于巫,可见巫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之深。正是因为这种深厚的,为傩戏班子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傩仪活动在全县各乡镇盛行,形成多个傩戏班子,并形成其自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三是历史传承,花垣的傩戏的形成最迟不会晚于清嘉靖年间,因为明史和厅志对傩愿戏有一些描述。由于古代的花垣开发较晚,交通阻塞,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社会环境,有如世外桃源。因此,还傩愿仪式保存相对原始。

二、还傩愿仪式中的音乐

“还傩愿”苗语称为“腔龙”,“腔”即“演”,“龙”即“傩戏”,其在花垣县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存在历史,每当家中有灾难病痛时,人们便会向傩坛许愿,一旦愿望实现灾难消除,必定要请法师上门唱戏还愿。傩愿戏的演员,除少数临时搭班客串的外,绝大部分都是职业巫师,他们必须掌握“写、画、雕、扎、剪、吹、打、舞诵、唱、自然十一种功力”方能为主家进行还愿。还傩愿仪式的时间一般为一天一夜到五天五夜不等。其中歌、舞、乐穿插于仪式中进行,通过资料的搜集与实地采访,其仪式中的音乐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祭祀性音乐

主要指正坛音乐,其音乐穿插于法事程序之中,歌曲颂唱是主要表现形式。其歌曲内容多具叙述性和解说。其中以《唱开坛酒》具有代表性,其演唱将近两个小时,用打击乐锣鼓伴奏,内容讲述的是造酒的根源,用十二个古人的身份从正月唱到十二月,每个古人唱一个月。

祭祀性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唱词,其语言均用当地人所称的“客家语言”即西南官话演唱。歌唱韵律多接近于苗歌的唱词格式和体裁,以五言诗词格律为主,多为双句式或四句式,并多用“呜、呀、、”等衬词;

唱腔,每演唱一句都用锣鼓伴奏分句,尤其强调每一句的落板音即结束音,根据谱面分析《唱开坛酒》内几乎每一句歌词的落板落在羽音上,独具苗傩风格;

调式,在笔者所调查的祭祀性音乐中都以五声调式为主,唱腔音阶一般为23561和61235。以宫、商、羽四种调式多见。调式的功能性不强,色彩较丰富。如歌曲《唱开坛酒》的音阶即6 1 2 3 5,属C宫羽调式;

节奏节拍特征,祭祀性音乐较为规整,多是四二拍子。节奏上,多为短长型节奏,这种特色节奏可能与苗语音节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苗话为表达某种意思时喜爱侧重尾音,从而形成了切分音的感觉。这在《唱开坛酒》一曲中有充分体现;

装饰音滑音,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装饰音是在唱腔音乐骨干音前后,加上众多的各种不同的音,且这些音是我们十二平均律的钢琴所找不到的中立音。滑音是在法师们在演唱大段唱腔音乐当中,在较突出的曲调的某些乐节或者乐句的最后一个音采用下滑的形式表现。并且有的下滑还保持了一定的强度,这使曲调保持特殊的苗歌风采。

(二)傩面戏音乐

花垣傩面戏一般在晚上演出,主要有七个角色:探子、先锋、开山、八郎、和尚、土地、判官。傩面戏的表演富有戏剧性,是歌、舞、剧三者的综合体。表演者身穿戏服,手持道具,头戴各种木制面具在傩堂内表演,达到一种酬神娱人,人神共乐的效果。其音乐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唱词上,语言仍用西南官话演唱。歌词以七言诗词格律为主,喜用“啊、呀、咧”等衬词;

旋法特征上,傩面戏音乐的表现力相比祭祀音乐更为丰富,花垣苗族傩面戏最突出的旋法特征就是同音反复,有时多达八个音反复出现,构成特殊的乐句或者乐节,以表达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增强音乐表现力。

节奏节拍上,由于剧情和角色表现的需要,乐曲常有不同节拍反复交替出现的现象,如《八郎调》中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交替,其节拍自由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特色之处;

装饰音润腔上,润腔在傩面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多时一个乐句甚至有半句都是在曲调中婉转润腔,根据分析所得,笔者将其主要分为:

骨干词润腔和衬词润腔,如《八郎调》中歌词“八兄八弟各一行”其“各”字连唱2161四个音,是为骨干词润腔。而以“哟、啊、咧”等连唱数音的,是为衬词润腔;

唱腔上,除了与祭祀音乐有相同之处外,由于角色表演需要,不仅有男腔也有女腔的演唱,如《先锋调》中,先锋是女性角色,法师们强调必须模仿女性的声音演唱,装束和动作也是男扮女装,极富表演特色。

三、傩仪音乐的现状

笔者以此次采访的花垣县板栗村为个案,介绍其坛头的现有状况,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花垣县傩仪音乐文化。以下从两个大的方面阐述:

(一)对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坛头的个案的调查

1、掌坛师:石三冬,55岁,板栗村二组,高小文化,特技法师第八代传承人,掌握歌、舞、乐、剪纸,绘画,等多种技艺。

2、坛班人数:五人左右。

3、坛班传承人:石进海,26岁,高中文化。是石三冬的儿子,是特级法师第九代传承人

4、与宗教的关系:信奉道教太上老君,与道教、佛教、巫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坛班从事活动:还傩愿仪式、丧葬仪式、及家中小型的驱鬼祛病等法事活动。

6、传承方式;音乐上口耳相传,并有歌词的文字记载。

(二)还傩愿仪式的介绍

1、表演时间:还傩愿仪式的表演由于要杀猪宰羊,所以一般都在天冷的秋冬时节。整个仪式过程短的一天一夜,长的两天两夜。

2、表演条件:要有许愿的人家,愿望达成之后,邀请法师们举行还愿仪式以感谢神灵。

3、表演人数:三人到六人不等。

4、仪式参与人:掌坛师及徒弟,主人家及家中成人,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哭闹不懂事的孩子不允许参加还愿仪式,原因在于主人家十分敬重神灵,而生怕不懂事的孩子扰乱神堂。

5、表演仪式过程:一般为请神、打、跳绺巾舞、安神、架桥、造钱造马造兵场、拜王母、拜兵器、单独请傩公傩母、开光、敬酒、请神示意宰牛羊、讲唱傩公傩母根源、唱开坛酒、主人家将餐饭请神、讨跳司刀绺巾舞、唱傩面戏、请神吃夜宵、神灵感谢主人家、和尚开唱、傩公傩娘帮助主人家打到敌对势力、拆愿、土地唱、判官拆坛、辞神、搬工具、封光、关门、送出寨,三十个基本环节(仪式会根据主家还愿类型和物资贡品繁简而有所增减)。

6、表演的音乐类型:歌曲颂唱、舞蹈表演、器乐打击。

综合以上,我们了解到,还傩愿仪式在花垣的各个乡村仍然存在而且比较活跃,其并不乏传承人,花垣苗民们祖祖辈辈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风俗,其音乐中蕴含着古老而原始的民族文化,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四、傩仪音乐与民俗

湘西花垣还傩愿仪式音乐是当地传统与民族信仰的重要部分,它浸透在当地苗民们的点滴生活之中。但是,傩仪音乐与苗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不同,其在苗民心中一直扮演着即严肃而神秘的有富有娱乐性质的双重角色。首先、其严肃和神秘性与湘西苗族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资料显示,在上,傩信仰属于多神教。《永绥厅志》记载:“苗区祭祀的有三十堂神,七十二堂鬼”,傩仪中的“请傩公傩母、唱诵傩公傩母根源、请王母、请天地阴阳功曹、宴请三十六鬼神”等祭祀音乐及仪式均是当地苗民们的崇高信仰。此外,还傩愿仪式主人家一般忌讳不懂事的小孩参加,以免孩子扰乱神堂,而触犯神灵,可见傩仪音乐的威严。其次,娱乐性与当地苗民们的生活态度,音乐文化息息相关。众所周知,苗族的历史充满迁徙沧桑的痕迹,自中原逐鹿之战失败,苗族一直被迫迁徙,千百年来苗人的脚印遍布到了世界。之所以苗民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而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歌舞,不论是恋爱婚嫁还是劳动闲暇,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歌与舞的元素。湘西花垣的傩戏,同样结合当地民歌、小调而得以发展,从而音乐在傩仪中起到的娱乐大众的效果,体现出花垣苗民们的娱乐精神。

五、结语

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认为,“没有一种文化可以称其音乐实体是完全固有的而不受相邻文化特色或作品的影响, 但我们必须假定一种文化的基本特色是会渗入其音乐的”。古老而原始的还傩愿仪式在花垣苗族人民的生活中留存了下来,其中饱含的音乐文化是花垣苗民们艺术智慧的结晶,是花垣苗民们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历史、民俗等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开辟了民族音乐研究的又一新型课题,即通过音乐窥探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这一方向笔者认为有待学者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曲六乙.湘西傩文化之谜[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文化志[M].湖南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