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户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影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户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影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跻身于城市,依靠各种不同的方式谋生,但是户口和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在家乡人看来,他们已经是城市人;而在城市人看来,他们却只是边缘人。数百万的农民工和现代化都市,已经犹如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2008年9月7日正午,刚进入初秋的郑州,这会儿才有一丝盛夏的炎热。

在郑州市金水区某家属院大门口,这里还是像往常一样热闹。因为从公司出来得比平时晚,王博文只好排到最后一个。

“土豆丝,烧茄子,炒豆角,番茄炒蛋,辣子鸡丁,一份米,在这吃。”

王博文把刚买到的盒饭,放到离摊位不远处的桌子上。“今天是周末,想不到人还是像往常一样,这里离公司近,味道也不错,我已经在这吃午饭一年多了。”王博文笑着说。

摊主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不时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熟练地擦拭着脸上的汗珠,他的妻子和孩子一直在旁边帮忙,脸上不时露出憨厚的笑容。

这一天虽然是周末,但是他们也没有休息。

这一对进城务工者,来到郑州已经7年了。

进城・挣钱

现年37岁的李怀瑞,上世纪90年代就出来闯荡了。7年前将妻子和孩子接到了郑州,凭借着厨师的功底依靠卖盒饭在郑州扎根。

“我们村里20岁到50岁的男人,几乎都在外面。”李怀瑞说,生活在家乡周口太康县,虽然享受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的温饱,但靠在地里刨食却怎么也抓不着渴盼的小康。

上世纪90年代出来干什么?李怀瑞心里并不明确。在外面甚至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也没有一技之长,他初中毕业,而妻子连小学都没读完;做买卖的本钱,更是拿不起。但是,他深信自己不是一无所有:年轻、精力旺盛;能吃苦,脏活累活都不怕;农村人厚道、本分、实实在在。“既然那么多农村人都能活在城里,我们就不能吗?”李怀瑞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

2001年,在外面闯荡些日子的李怀瑞,决定在郑州安定下来,之后索性将妻子和孩子都接来。从来到金水区聂庄住下的那一天起,李怀瑞就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在这个城市中生存下来。

赚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李怀瑞推着盒饭车换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决定在固定的地方摆摊才能有“回头客”。

李怀瑞回忆说:“当时这个家属院附近还没有这么多上班的人,生意清淡,后来由于一些新楼的建成,新公司也渐渐多了起来,老顾客也多了起来。”

周围有很多公司的人中午下班之后都纷纷到李怀瑞的盒饭摊,排队吃饭,因为来吃饭人数的增多,李怀瑞就增加了几张小桌子,让不能带回去吃的顾客在这里就能够吃上饭,由于李怀瑞夫妇人缘很好,饭菜可口,价格适中,光顾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物价上涨,菜价也忽高忽低,我们卖的价格也不贵,一天下来都不赚几个钱,一份盒饭还没有卖瓶啤酒挣钱”李怀瑞心里有很多的无奈。而在城市外来的务工者中,他们只是沧海一粟。

挣钱・生活

清早,李怀瑞从床上爬起来,在妻子的协助下,踩着黎明的曙光,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李怀瑞租住的房子是一个标准间,租金相对便宜一点,尽管如此,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就是这,每月也要150块钱。”李怀瑞说。屋里的生活用品,摆放得有点凌乱,但一尘不染。平时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是这两口子的共同原则。离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个公园,但7年间他们几乎没怎么去过。

在这里租住的人大多都来自农村,都是进城务工者,李怀瑞一家跟邻居们生活得很融洽。记者从邻居那了解到,“他们两口子很不容易,整天都看到他们在忙,还有一个12岁的儿子呢。”

每天早上李怀瑞把头天下午从菜市场买来的菜整理好,在10点半前把当天要卖的饭菜推到固定的家属院门口去,不然就赶不上点了。

从住的地方到固定的家属院门口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天天如此,李怀瑞骑着三轮车,妻子在后面推着,若遇到下雨天或者刮风的时候,那滋味就像驮着棉花过河,三轮车沉得如同一座山。但不管多苦多累,也不管炎炎夏日、数九寒天站在露天地里有多难熬,他们从不愿意歇上一天,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应付物价上涨,为了供养家乡老母亲,为了心中的那个小康目标,夫妻俩立志拼命多挣钱。虽然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收摊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吃饭的都集中在1点左右,每天饭都能基本卖光。”李怀瑞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孩子有时候中午放学也过来帮忙,长大了,也懂事了”。虽然收过摊之后时间还早,但是李怀瑞夫妇没有停下来,还要到离住处很远的菜市场,准备明天要卖的菜,或许在他们心里这已经是“城里人”的生活,简单却又充实……

“爸、妈,我回来了,今天帮同学打扫卫生,所以回来晚了。”伴着夕阳的余辉李怀瑞的儿子李磊也从学校放学到了家。“赶紧去写作业。”李怀瑞夫妇的眼神才从电视机上转移开来,深处充满了期望。

记者同李怀瑞聊起家常时,他说:“我在郑州已经摸爬滚打7年时间了,以后就想定居在这里了,虽然每年都要回农村老家几次,最近回去的那几次,我已经觉得不太适应农村老家的生活了。”

哪天心情好,正好碰到孩子星期天的时候,李怀瑞也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公园里散步,让孩子也能感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气息。“今年孩子生日,孩子去吃的是肯德基呢!”李怀瑞“得意”之情表露无遗。

生活・距离

“在外面混得不错啊,赚着钱了吧。”因为家里的破瓦房年代久远,李怀瑞就将自己攒了多年的钱,给家里盖了间平房,这可让乡里乡亲羡慕不已,可只有李怀瑞自己心里清楚在外打工的艰苦和辛酸。

李怀瑞夫妇每年收麦子的时候都要回老家一趟,家里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为了生活不停奔波。

当记者问起李怀瑞夫妇对今后生活有什么希望时,李怀瑞格外认真地说:“虽然现在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公办学校根本接收不了那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孩子还是只能到私立学校读书,我们这一代读书少,一定要将孩子给供应出来,将来也要上大学。”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要在郑州买房、买车,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李怀瑞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没有停止手中的活,他手中的菜还没有整理好,还剩下一些。

郑州市现在有成千上万像李怀瑞夫妇这样的外来务工者。

衣食住行的广阔空间里,“城里人”不愿干、不屑干、缺人干的所有差事,都有农民工的身影。如今,数百万农民工和郑州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犹如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利益得失、所作所为、所思所忧,已经与这座城市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

离开了这些在城市里默默挥洒汗水的农民,城市还能不能正常运转?他们已经是城市建设中必须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家乡人看来,他们已经是城市人;而在城市人看来,他们却只是边缘人。他们已经小康了吗?比在农村种地时,收入肯定增了几倍;而要对照城市人的基本标准,他们的居住条件、医疗待遇、子女教育等等,都还有明显的差距。

但是,相比以前住在那个小村里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的问题,已经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