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测试:你活在别人眼里的维度有多深?

开始这个题目前,让我们先做个小小的测验,以便让你更了解自己。

测试的题目很简单:周未时遇上哪件事让你觉得最倒楣呢?

【A】 被指认为小偷

【B】 被警察误认为是抢劫犯

【C】 身上及家中被洗劸一空

【D】 不小心跌倒,车子又被砸

[答案A] 你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你有完美主义倾向,凡事要求自己做到百分之百,也会同样要求周围的人,希望大家能够做到最好。所以你不容许自己有瑕疵,同时又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你说我不好,没关系,我会加二十倍的努力,让自己更完美。”

[答案B] 你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你喜欢过平淡的生活,最好不要有任何人来打扰,别人的评价,你也不太在意。不过当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被别人发现就会十分在意。所以选择这个答案的朋友你是选择性地在意别人的眼光。

[答案C] 你越来越不在意别人的眼光。选择这个答案的人,是越来越自信的,别人的评论对你来说只是参考。正面或是负面的评论,你都可以坦然处之,如果觉得是有建设性的建议,会遵照修正,恶意评价,听过就算。快乐于你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

[答案D] 你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以为你很在意,其实你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可以找到一套理由说服自己,不管发生什么都没有那么严重,不断自我催眠。所以选择这个答案的朋友活得比较自在,但也要警惕完全忽视别人眼光带来的偏执喔。

认识到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有助于自我的深度觉察,并帮助自我从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 案例:活在别人眼里的好人

口述者:小琼,女,26岁,某公司财务部员工

我大学毕业不久,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作为一枚职场菜鸟,从入职开始就战战兢兢,努力工作,也辛勤经营着每一份关系。爸爸从小教育我,要与人为善,事事以他人为先,不要光考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于是在职场里,我也努力贯彻这条原则,真诚待人,以他人为重,经常给同事帮忙带外卖、打下手,顶替别人加班,刚入职时确实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我也在公司里立稳脚跟了。可现在半年下来,我越做越憋屈,其实我内心很讨厌那种自私自利的家伙,很多同事大有占了便宜还卖乖之势,不仅把我的好意帮忙当成了理所应当,还在背后嘀咕我,说我心机重,爱巴结人。我真的很生气,背地里哭了好几场,原来好人也这么难当,我该怎么办?

分析:

“好人”——是我们的价值观一直大力赞美的,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无法对别人说“不”。

但无私,恰恰是建立在对“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上。人本质是自私的,这是中性的描述,无论为善还是为恶,都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这将严重地扰乱我们的生活,

“好”是取悦者的心理盔甲。在心灵深处,小琼相信当好人能让她赢得别人的喜爱,能保护她免受刻薄、拒绝、愤怒、冲突、批评以及反对的伤害。与人为善并没有错,但如果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就不能认为自己仅仅是个热衷于让别人开心、为别人做事的好人了。

这样的“好”实质上是对拒绝、冲突、批评、愤怒等消极情感的深深畏惧。——有时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卑,我们内心的原动力

我们都是社会中人,总是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不可能完全活在人的眼光中,也不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其中,是一个度的问题。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着它深刻的道理。

过度地活在别人眼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种表现。例如以下几种:

1.对别人的看法非常在意。喜欢别人的赞美,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半点不是。只听得进表扬,听不得批评。

2.万事都要争第一。其实越争强好胜的人,内心对自己否定的声音也越强烈。

3.喜欢和别人比较。比别人强就开心,相反,就伤心失落。

4.强烈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自己的亲人,老公、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以及自己拥有的一切,甚至是自己养的一只猫、一只狗都希望别人大肆赞美。钱钟书的书中,也揶揄了那些为自己猫狗打架的人们。

5.看谁都不顺眼。特别是亲近的人,总希望他能表现得更出色。

6.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你也许疑惑,这种人不是很自我吗?是的,但内心的原动力和其他表现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是自卑在作祟,所以需要绝对的肯定,不过这次是走了一个相反的道路,置所有人的反对意见都不顾,恰恰是因为这样,暴露了内心的虚弱。

在中国的土壤上,我们似乎特别流行比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小,孩子们都特别讨厌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有个共同的称号,叫“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比较,我们学会了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根子里,就是自卑。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一直致力于这项研究:每个人内心或多或少都是自卑的,自卑,是人类的母命题。

但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会带来负面影响吗?我更倾向于它带来的积极意义。

只要善于利用“别人的眼光”,反之可以为你化解内心的困境:

第一:看向积极面。看清这背后是自卑在作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积极面,是激励人向上的动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类最高的需求便是自我价值的确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著名的保安三问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是社会中人,适当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在别人这面镜子前,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继续奋发上进。

第二:二学会遵守界限。人与人之间需要界限,就像每个人的房前都有一个小花园,照顾好它,阳光洒落,细雨滋润,日日浇灌着它,看着花儿们在风中伸展腰肢,这片花园才会常青茂盛。如果我们不注重边界,大家互相践踏,这花园还能郁郁葱葱吗?世界需要爱,也需要秩序。你需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第三:接纳自己的全部。看清自己的优缺点,接受自己个性的独特性,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接受别人的独特性。爱自己,就是全然地接纳自己,不仅因为自己的优点,也因为自己的缺点,就像看到月亮的背面。对自己洞察得越深,也越能接纳别人。我们都不是完人,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所以不必刻意地去做个人人称赞的人。你对自己了解越多,就越自信!

也许开始改变有点困难?但为什么不试试?否则,你一辈子就困在为别人活的困境里,困在自己的委屈和愤怒里。不要害怕冲突和拒绝,这些都是你成长必须经历的宝库。为什么“好人”活得这么累?其实,不当“好人”也没关系。不当“好人”,仍然会有人喜欢你,不当“好人”,一样可以赢得尊重,最重要的是,不当“好人”,才能回到内心的平和、圆满与幸福。

我们需要学习照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说“不”! 快放下“好人”的盔甲,真正地去呵护和照顾自己的心灵吧。

最后让我们一首小诗来结束这段小小的心灵之旅!

“那一天将会带来

带着喜悦,你问候自己

到达你自己的门口,看着你自己的镜子

你们彼此向着对方微笑,说,请坐,请吃吧

你将再一次爱上这个陌生人,他,就是你自己

给他美酒、食物

将你的心再度交还给他自己

给这个爱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这个陌生人,为了其他人

——英国佚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