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理想是个动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理想是个动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理想……”这是一个“90后”并不怎么熟悉的句式。相对于今天的“90后”摇曳生姿、变化无常的语言,这种表达方式已经有了一种浅浅的历史感。

就是这种略显简单而刻板的句式,却曾在青春的文字里流行一时。这看似简单而刻板的句式里包含的激情和纯粹,曾是很多人最好的青春记忆。也正是因为这种记忆,让他们在面对今天有点过度眼花缭乱的青春时,多少有点微词,他们想不明白,那些类似于玩儿般的“秀”、一点都不“天天向上”的想法,怎么也可以被称为“理想”?

这样的评判,对于“90后”来说,似乎不太管用了。他们生动的面孔,极其类似于电影中的情节桥段,让那个高高在上的“理想”,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成了可以为自己的青春随时“易容”的角色。

每年春寒料峭的二月,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场景“开机”:近万名来自各地的高中生,穿梭在寒冷的风中参加一年一度的“艺考”,成为“明日之星”就是他们的“理想”。在这场事关未来人生角色的预演中,暂且不说他们的发挥,单是如此众多的俊男美女,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每年都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为了能从中胜出,许多人不惜在考前忍痛“修改自己”,以求考官“以貌取人”。而这也让今年的艺考,在年年相同的桥段中,爆出了一点新意,北影表演学院宣布将“拒收过度整容的考生”。除了对这一新规过度娱乐化的解读,似乎无意中为“90后”们的“理想”做了最接近真实的背书。

和曾经那些澎湃的青春理想相比,“90后”也许更加倾向“实用”,而在实用之中却也同样不乏激情。他们的困惑在于,自己对于理想的这种投入却常常招致误解,常常莫名其妙就被置身于争议之中。一个参加艺考的“90后”,在回答报考的动机时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拍摄一部讲述“90后理想”的电影,让人们知道他们内心的挣扎和伤痛。

“这是一个谈论理想很奢侈的年代”,这是一句曾经很流行并且仍在继续流行的句子,同样也经常出没在“90后”的口中。不同的是,面对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有的人是怀念曾经拥有的一种纯粹,有的人是在感叹现实路上的成本。而“90后”,应该是属于后者。

当曾经看似美丽却显得虚无的概念和符号,如炫目的气球被现实的芒刺刺破后,在还原出真实面孔的过程里,需要面对这样的变化的,也许不仅仅只是“90后”。

而对于“理想”,也许就如“90后”所说,这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如何去达成结果比好听好看的说法更有价值。其实,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素面朝天,

“理想”还是那个“理想”,变化的只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去寻找的方式。关于理想,我一直在路上 安平

理想誓言:

至始至终,我从来无心学习拍摄的技巧,我只是习惯性地带着我的相机,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留住我眼中最美丽的世界。

从小,我就喜欢拍照。

我把洋娃娃们穿戴好,排列整齐,为他们拍大合照;沙尘暴咆哮的时候,我不顾妈妈的阻拦推开窗户拍昏黄的天空。爸妈也喜欢给我拍照,逢年过节,出外旅行,他们会让我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和表情,然后前前后后拍个过瘾。等38张底片真的冲印成相片,我就和妈妈一起一张张为照片写上日期和编号,再整齐地放进影集里。如今柜子里大本大本的影集,是我最好的童年时光,那些是我关于家、关于成长的记忆。那时岁月静好,充沛温和。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关于摄影的梦,比起更生动连贯的摄像来,一瞬间获取的照片,更凸显时光的美感。在照片里,每一个人的表情,每一个状态下的自己,每一个环境地点,都不可复制,让我也热衷于用相机去记录生活里的点滴。

虽然喜欢拍照,有一个关于摄影师的梦想,但我却从来没有专门去学习过专业的摄影技巧,也没有复杂高级的设备。我有的只是爸爸送的初级佳能单反。我学会了用Photoshop把图片调整颜色,添加光晕或者添加简单明亮的图层,这些简单的后期,只是自己的审美所需,也难登大雅之堂。现代的摄影,技术炉火纯青,后期技术强大到可以让拍摄物堪称完美。我自知与他们差距甚远,所以我从来都羞于向他人表达我热爱摄影,或者我会摄影,拍的东西有人喜欢我会高兴却也觉得羞愧。但至始至终,我从来无心学习拍摄的技巧,我只是习惯性地带着我的相机,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留住我眼中最美丽的世界。

出国留学这些年,有过很多不容易,但与相机为伴的日子,我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在异国他乡,在每一个;l士美风景前,在每一次分别间隙,在每一次真情流露的瞬间,按下休止符,站在生活的横截面上,记录这些曾经的笑容和感动,记录像亲人一样的真挚友谊,记录着由陌生变熟悉的街道,记录多变的天气和心情…让我由衷地快乐。

或许,我永远不能成为专业的摄影师,但我会一直拍下去,去拍不同的人物的姿势、眼神、表情,用心按动快门,没有准备,无需解说,不在乎构图,像大雨过后天空忽然出现的双彩虹,震撼,美丽,却快速消失,蔚蓝的天空里,有过她们存在的痕迹,消失了,我却记录了。

相机,照片,拍照,那些属于我们,属于年华的时刻,那些闪闪亮亮的瞬间,那些变厚重的生命本身,是梦想最初的信仰,它是我们生活最有活力的原动力,它与名利金钱毫无关联,关于摄影的理想,在我拥有它的那一刻,就已经达到了所谓最美好的结局。

一个“90后”的理想生活

有专业证书在手,从事专业工作,独居单身,开一间小书店,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很大,五六十平米,卧室阳台种着向日葵,有巨大的落地窗和圆床,床边有通顶的大书橱,书随时可拿,墙上是自己的画、照片,还有电影海报,床边有耳机、眼镜、纸巾、耳塞、眼罩、夹子、镜子、手机,都是伸手即能够到的状态。

每日清早,闹钟一响,摸了手机就起床。被子懒得叠,只穿一件大T恤赤着脚踢开地板上的各种CD和杂志,蓬头垢面地嘟着嘴去厕所洗漱。有一点点起床气,不过皱着眉刷完牙就好。准备牛奶面包或是煮粥加蛋作为早餐,边吃边看一会儿报纸,悠闲轻松。

时间差不多就去上班,白天完美得体的白领骨干形象,稳重事业心强,在职场勾心斗角,勇猛无敌。晚上,回家自己煮饭吃,或是出去寻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过饭,找朋友唱K或是去酒吧喝喝酒,看看电影,找些小约会。

到家做做运动,早早地洗澡换衣服,只点亮书桌前的一盏台灯,桌上大盘子里装满了糖果、梅子,在电脑前聊天、打游戏、听歌,写东西。

睡前热一杯牛奶放在床头,手里捧着自己心爱的书窝看看一会儿,然后慢慢睡着……

周末的时候,去自己开的小店一坐一个下午。小店里座位不多,书橱里装满自己喜欢的书本给人分享,爱来不来,茶水招待。

等放长假的时候,背着大大的双肩包,穿上喜爱的匡威鞋,到处流浪。去北京,去,去云南,去法国,去撒哈拉沙漠,走走停停,最后遇见能够共度一生的人。

(节选自豆瓣网“我们都还有牛逼的梦想”)

理想很大踮起脚尖能够到 郭晓丹

理想誓言:

我要一条路走要黑,撞了南墙头也不回,没有奇迹,也有血迹呢!

凌晨一点半,我刚写完今晚《素时纪》的会议总结。

这个时间,很多人应该已经进入了梦乡,他们的梦是什么颜色?我停下飞速敲键盘的手指思忖着,我自己的梦又是什么颜色?

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去年年末,我和Sally在网上胡言乱语,谈我们都喜欢的文字。最后,Sally大胆地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一本杂志?

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奈何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在Sally开口的一瞬间,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杂志的人员组建都是我从自己常去的文学社里邀请的,第一期约稿、审稿、后期制作,包括杂志网站、贴吧、博客的建设等等零零碎碎的事情加在一起,到杂志创刊号的发行,仅仅只用了十天的时间。

除夕夜,全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弟弟进房来拉我去看春晚,我说我赶着审稿子呢。弟弟摆了摆头:“就你还想办杂志,你真是建了个乌托邦世界,自己在里面当国王!”

我没有理会他的话,仍然固执地将一篇篇稿件拖进审核系统里,然后打开酷狗戴上耳麦音量开到最大,一遍遍地听《我的未来不是梦》,一直听到自己泪流满面。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做杂志的程序相当繁琐。从除夕夜一直到年初五,白天黑夜,我都趴在电脑前审稿件、选稿件、配图、然后制作杂志。身边知情的人都劝我放弃,有些还会冷嘲热讽,妈妈也生气地说:“你身体本来就不好,还每天十只鸡爪子在电脑前扒呀扒的,你要能做本杂志,我真是睡着了都会笑醒。”

我一直笑着自我安慰:“我要一条路走要黑,撞了南墙头也不回,没有奇迹,也有血迹呢!”我一直咬牙、再咬牙,坚持、再坚持,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中问几次电脑死机,文件又没保存,导致几天的辛苦付之东流的时候,我也觉得沮丧。在发现自己竟然连制作杂志的软件功能都看不懂的时候,放弃的念头也在脑海中闪烁。那时候,撑着我走下去的是那些读者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于是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我和我倔强的理想,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

十天的不眠不休,不出门不娱乐,杂志第一期终于赶在2012年2月1日当天发行了。虽然做得不完美,但那些曾经质疑和嘲笑我的人还是对我竖起了大拇指,那天群里的读者都在兴奋的时候,我一个人悄悄出门去了小区楼下诊所,那时候我发低烧已经两天了。

第一期杂志放在网络上进行宣传的时候,我只写了一句话:“但愿你们很喜欢,但愿我们仍有梦。”

后来不断地有文字爱好者要求加入杂志,他们说,你实现了我们的梦想,现在我们要与你一起来捍卫这个梦想。

远在美国的同学传邮件恭喜我,“我看到杂志的时候,iPod里正在放五月天的歌,我觉得歌词太符合你了”,然后还附带了他的一段录音。当我打开播放器时,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再次热泪盈眶。他唱的是: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昨晚公布了杂志第二期的过稿名单,现在电子版正在制作阶段,第一期的实体版也在火热预定中。我相信,只要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坚持,我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理想很大,但踮起脚尖能够到!

被现实割断的梦 李伟

理想誓言:

每天晚上我开始问自己:你真的是一个做医生的料吗?是的!一定是的!

望闻问切、理法方药、针灸推拿……传统而精深的中医让我充满了无限向往。更重要的是,爸妈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我想靠自己学医来将父母的身体调养好,也算是尽自己的孝心,做一个像医圣张仲景一样的杏林圣手,是我从小的理想。

我自问能吃苦,也耐得住寂寞,古文和历史都不错,都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我想自己学中医不仅仅是因为兴趣,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础了吧。

可是当我进入大学学习中医的时候,才发现一切跟我想的都不一样。

进了大学,我才知道,学医是需要那么多的学费的。昂贵的学费让本来不富裕的家更加潦倒,父亲为了供我读书不得不外出打工。

进了大学,我才知道学习中医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学习西医的知识。本来理科知识就不是很好的我,上课就像听天书一样,每次考试都只是勉强及格。我连最基础的医学知识都学不牢固,又怎么能做一个好医生?

我不知道学中医也是一门注重动手实践的学科。动手能力弱得不行的我,每次抓起兔子给它做手术时,手就抖得不行。有一次在做动脉血管分离时,因为我的紧张,竟然把兔子的颈动脉给弄破了。看着兔子汩汩流出的血,我顿时害怕得不行。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人的身上,我岂不是就立马由医生变成了一个屠夫。

于是,每天晚上我开始问自己:你真的是一个做医生的料吗?是的!一定是的每次,我都只能用阿Q式的方法,自我安慰。

想起以前高中自信满满地对同学说自己一定会成为誉满天下的名医的样子,自己都觉得有些幼稚,真不知道那时哪里来的自信。更糟糕的是,我渐浙发现,对于中医这个专业似乎也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喜爱,上课也老是走神。我越是告诉自己要坚持梦想,内心的恐惧就越大。

只是每次打电话问及父母的身体情况时,自己内心的那层保护膜才被揭开,我知道自己还是热爱中医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就贫困之厄。”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话,更是我自己的座右铭,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脱口而出。或许会有动摇,或许自己底子不是那么坚实,但是我知道自己还是割舍不下从小就立下的中医梦。

临近毕业,我才知道我的中医梦有多难完成。虽然学习中医艰辛无比,但社会上西医的地位却要比中医高出许多。中医专业找工作难不说,而且工资极低。最让人无奈的是,就连中医院都宁愿要西医医生,而不要中医医生。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彻底崩溃了。在学校,我还可以用阿Q精神来稍稍宽慰自己,而现在,我连欺骗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家里为我已经花了十几万元学费,而我所要从事的工作带来的回报却是那么的低。在这个现实而残酷的社会里,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要说挣大钱来孝敬父母,更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都说有理想就会看见光明的未来,可是为什么我总感觉眼前一片昏暗。这是一个平民偶像辈出的年代,连农民大叔都可以登上春晚的舞台。而我呢?却只能躲在浓重的夜色里深深地叹息。

我的梦想在哪里? 杨若溪

理想誓言:

从没想过要一个怎么样的明天,也没怀着闯出一番天地的志向。没什么志向倒也不要紧,恐怖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为了这个“想要”,现在又该做点什么。

大年初四,我坐在北京新东方的课堂里开始学GRE,我也和周围的人一样,晚睡早起,按时上课学习。可当我面对着清晨的红日,与校园里匆匆而过的步履时,却显得很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坐在了这里。

这里的老师个个充满激情,督促着我们为了理想努力,说吃苦是守恒的,今天的辛苦总会换来明天梦想的实现。既然坐在了这里,必都是有志青年,不甘平凡。

周围的人似乎是得到了鼓励,似乎是被老师一语中的而心有戚戚焉,一个个便如打了鸡血般斗志高昂,而我随着人流从寝室到教室,又从教室到自习室,同样忙忙碌碌,却不知所云。

有人誓死要拿到名校offer为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有人立志考高分拿奖学金顺利出国。我坐在这里,听着一个个梦想从耳边经过,那些激情的言语,有着壮志的胸怀,却没能让我想明白,梦想是什么。名校对我来说不重要,因为我从没想过就业问题。奖学金也不重要,因为没有它,我也还出得去。而我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听说应该好好学习,就好好地学了,好好地中考好好地高考好好地上了大学;又听说出国呆几年不错,就又坐在了这里。有人想要拿到美国国籍,有人想要做个“海龟”回国好找工作,有人觉得出国能长了见识于未来有利。而我纯粹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走,就干脆走在这里吧。

很多人劝我的父母说,姑娘大了就应该找个人嫁了,生儿育女好好过日子才是王道。

可爸妈却总说,家里不指望着她什么,闺女过得高兴随意就好,不用太辛苦。

于是就闲散惯了,确实衣食无忧,也很随意,随意的过了头,竟没了斗志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但经也有人说女孩子学建筑不好,将来太累,我说我又没想干这个怕什么啊。于是那边反问过了一句:不干这个你学它干嘛啊?

仔细想想,似乎当初是觉得,除了这个学起来还有点意思之外,其他的专业看起来无聊之极,于是乎就填了这个,从未考虑过毕业之后会怎样。也有人问我出国后想怎样,移民或是回国7我也只能说不知道,不只是世事难料的关系,更多的是因为从没想过,从没想过要一个怎么样的明天,也没怀着闯出一番天地的志向。没什么志向倒也不要紧,恐怖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为了这个“想要”,现在又该做点什么。于是就这么一步步慢慢走了,再一步步地看着。

《老男孩》红遍校园的时候,正是一个毕业季。大学里到处听人唱着:“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语调听似感伤无比,而我坐在操场上,比那些丢了理想的人还要感伤。他们至少还有理想可以放弃,那我呢?我的理想在哪里?

“90后”的理想归处 陈超

在爷爷那一辈,中国年轻人的理想,是挽狂澜于既倒,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强盛。

到了父辈那一代人,他们小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要做科学家、经济学家振兴中国的理想。

“90后”的理想,跟父辈、祖辈比较起来,就要现实、平和得多了,他们唯求有一技之长,于社会有立锥之地,然后岁月静好,温润纯净。对于“90后”来说,理想已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模式”。

这是理想的演变轨迹,也是“中国梦”演变的轨迹,从中折射出我们的社会价值衍变,从宏大的远景到个人的价值实现,年轻人从崇高的道德追求已经回归到生命本体的需求。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90后”不必为物质需求瞻前顾后;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90后”不用曲承迎合,保持了本真;在互联网浪潮和全球一体化中长大,“90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相较于前辈,“90后”在思想上更加独立,在精神上更加自由,更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我,认识世界,思辩人生,努力生活。

“90后”的理想,大多是平和的,最接近于真实的人生诉求。而现实却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板结,有资源、关系、后台的年轻人,可以迅速一步登天,草根却要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调整最初的梦想。

每一代人的理想,都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投影。对“90后”来说,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拥有公平的机会、自由的环境,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而这,才是他们“理想”的最好归处。

希望这样的“理想”,能够早日成为现实,因为这已不仅仅属于青春的范畴了,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