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答疑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有效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答疑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有效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答疑式教学由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教学内容,以“学生问教师答”为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与教师的职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学生问”与“教师答”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影响答疑式教学的效果发挥。克服教学的影响因素,有效应用答疑式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答疑式教学 教育价值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38-03

答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需要,由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教学内容,由教师通过解答学生疑问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即“学生问教师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答疑式教学体现了师生双方的智慧运动与发展,改变了“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主体价值的展露时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答疑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长的促进价值

答疑式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学生问”,启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是学生的求是精神,提升的是学生的学业成长,对学生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生问”有两种情况:“不消化”与“吃不饱”。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困难者的疑问多因“不消化”,对所学掌握不顺利,需要指点迷津;学习优秀者学得比老师教的快,教学中“吃不饱”,学习疑问来自教学又超越教学。对于前者的回应,教师的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使学生学业顺利发展;而后者的问题常常体现为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教师的答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意识与积极探索的欲望,勇于攀登挑战,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二)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

答疑式教学改变了“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问答模式,不再是学生跟从或复制教师的思维,而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把所思所想传达给教师,然后通过教师的答疑提升与拓展思维,达到丰富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满足从单纯接受发展到主动建构,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问教师答”是一种教学交往,充满人际互动与情感交流,能使学生的多项素质得到检验和锻炼,例如语言组织和表达素质、社交礼仪素质、逻辑思维素质、临场应变素质、主动交往素质、怯场的克服素质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借鉴自己的表现与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知识、修养等素质水平,提高自我意识,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优化发展。

二、答疑式教学对教师职业成长的促进价值

答疑式教学不仅能够通过教师的“解惑”促进学生学习,也能够给予教师很大的工作促进、丰富和发展。

(一)促进实现因材施教

通过“学生问”,教师能够了解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掌握水平,可以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特征与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

(二)促进提升教学相长

教师是答疑式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答疑式教学可以鼓励教学相长。因为答疑式教学的主动权首先在于学生,为了较好地答疑,备课更需详细全面,教学准备更需充分细致,教师不仅要吃透、精通教材,还要熟悉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事件、新观点,武装壮大自己的学识以解学生之惑。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新问题、新发现、新思维、新观点等,也都可以成为教师职业进步的合理内核,促进教学相长。

(三)促进完善职业修养

教学不仅是特殊的人际交往,还是特殊的社会舞台,教师于其中身兼导演与演员双重角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这在答疑式教学中尤为突出。从答疑式教学的交往特征来看,“学生问教师答”使教师主体处于被动,教师没有十足的把握预计与掌控教学情境,因为教师不能决定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恰好是教师的“软肋”,难免出现教学尴尬,这对教师的学习意识、应变能力和个人修养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另外,通过答疑式教学,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沟通与互动,体现教师的亲和力,融洽师生感情,促进教师职业修养的完善。

答疑式教学的任务完成与目标实现一靠学生提出问题,二靠教师解答问题,两者缺一不可。但“学生问”与“教师答”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答疑式教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答疑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机会不平衡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或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的影响,学生在答疑式教学中表现各异:学习主动积极、思维活跃、个性活泼的学生经常提出问题,是答疑式教学的主力军,有时甚至垄断答疑时间;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一般不会提出问题,也不关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个别学生因个性原因,不好意思或不敢向教师提问,导致学习机会的不平衡。

(二)学生问题的随意性干扰教学答疑的初衷

教学答疑的初衷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二是补充、拓展、提升教学内容,但在答疑时总会有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个性化问题,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答疑中提出“心理问题”、“恋爱问题”等。每当这样的问题提出,在场的学生马上分成几个阵营:一部分学生对之嗤之以鼻,认为不应该如此占用有限的答疑资源,教师对此类问题的解答是浪费时间;一部分学生则被吸引,希望教师解答,如果教师将此类问题简单处理,则会引起他们的失望和不满;还有个别学生出现起哄的心理,带着看笑话的想法坐观、挑剔师生表现。

(三)教师学识储备不足削弱学生的学习期待

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不可能“万事皆通”,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尤其是课堂答疑,教师一般是“孤军奋战”,“一儒”战“群舌”,不但不能期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难免出现“旁落孙山”的解答失败现象。虽然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教师,但难以避免学生出现失望。

(四)教师答疑主次不清引起学生反感阻抗

在答疑式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在答疑时个人发挥缺少自控,抓不住核心矛盾,主次不清,无视学生需要,扩散无谓信息,任意个人表达,把解答学生问题变成自己的“个人独白”,喋喋不休,自顾自说,一个问题拖出众多演绎,甚至出现“猎奇”,说一些“八卦新闻”或“小道消息”,学生戏言“独家报道”、“小报记者”,占用有限的答疑时间,学生表示不满。

那么,如何采用有效策略,以克服问题,使答疑式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四、答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皆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不“会使学生精神过于颓唐,变得怯懦与抑郁,失去活力与勤奋”。[1]所以,有效应用答疑式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学习。

(一)答疑手段现代化

发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面对面口头答疑是答疑式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但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生命力,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给教学创新提供了充分条件,使答疑式教学的手段灵活多样。比如以现代媒体工具为中介,采取电话答疑、短信答疑、网络邮件答疑、网络聊天工具答疑、博客答疑、微博答疑、微信答疑等,既能够体现教学的现代意义,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体精神,主动进行学习探索。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2]

(二)答疑方法多样化

答疑并不一定非得教师本人口传身授,寻求援助更能帮助学生拓展眼界与胸怀。比如“热线求助”,即针对学生问题的学术与专业方向,联系相关的教师、学者、专家或其他人员为学生答疑。可以是教师亲自联系,也可以是教师提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让学生自己联系学习。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疑问,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果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评价,他教不如自学,教学答疑可通过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资料,使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实现答疑,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增加教学答疑的生动形象,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答疑,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其他音像资料辅助解答学生疑问。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比语言和文字描绘形象生动,学生容易发现“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是一种强化。

(三)答疑主体责任化

责任产生动力,师生要共同对教学承担责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服务者,在教学答疑中应以学生学习为指向,适当约束自身行为,以免浪费答疑资源。学生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承担答疑任务,提高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承担答疑责任的有效策略,一是学生“主动出击”,自己主动解答同学的疑问;二是由“学生点播”,即提出问题的学生指定某个同学解答。“主动出击”体现的是学生的主动积极,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点播”与“主动出击”比较,“主动出击”使学生的遭遇是“我愿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是我的自由”;“学生点播”则使学生面临“你点到我我就有帮助你解答问题的责任”,但点到哪个学生是不特定的,这就可以促进所有学生要做思考准备。

(四)学生学习合作化

答疑式教学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学生组成5-6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学习疑问首先由组内解答,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交老师答疑。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感情,亲密同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学生合作学习比学生单独学习提出的问题更具有代表价值,问题水平更高,更有利于学生学业成长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8-29.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9.

[3]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0.

[4] 宋海萍,张岩青.学生心理差异对答疑式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