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教学与“美”同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教学与“美”同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的语文教学似乎更多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不要把教育变成非常枯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要把学母语、爱祖国的审美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过程之外。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逐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美学家宗白华说:“美是存在着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还影响我们,教育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境。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文本与教学设计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文本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尽力让美与语文教学同行

一、研究教材,分享文本美

语文教材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为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语句,强烈感人的抒彩,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以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为例,有写自然景观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分别以“美丽传说”、“蓝色宝库”、“迷人世界”将南沙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写生活之美的,如《赶海》,体现出儿童特有的生活情趣。有写人物形象的,如《花瓣飘香》中的小女孩,《雪儿》中的“我”,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无不包含着情感美和人格美。学生由“知学”而“乐学”最终获得深切的美感,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美的因素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入到教案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

二、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三、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美,首先要营造美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

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丑、恶,什么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