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式学习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困境,探索体验式学习理念与方法在《小组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凸显《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小组工作 体验式学习 教学改革
社会工作是源于近现代西方社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和实务经验主要来自于西方,如何结合本土经验,引导学生实践,内化其价值理念和知识技巧,最终转化成应用能力,是专业教学的关键。《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方法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小组工作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当前《小组工作》课程教育的现状,尝试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平台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和方法,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在专业教学上的不断改革和探索,提高《小组工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教育水平,真正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一、《小组工作》课程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走热。但是,正因为其是一门新专业,所以目前尚有很多地方面临困境,特别是实务课程的教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专业实践环节。《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正面临一系列教学教育难题,对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参与。目前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讲授,学生则是被动的教学对象。课堂知识讲授固然重要,但体验式、参与式学习模式更为重要,有体验、参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思,才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能力才会有更快的提高。
二是教学手段重灌输,轻启发。目前的《小组工作》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原理和技巧,但缺乏足够的示范、模拟和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和技巧,也学不会举一反三去灵活使用,使学生感觉课堂所学脱离实际或者不能应用于实际,从而也难以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应用性学科,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很严重。当前,《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呈现出“纯理论的知识讲授多、实践性的操作练习少”的状况,体现不了《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也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实务技巧的学习、锻炼和提高。
鉴于此,有必要进行《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突破专业教学的瓶颈,探索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我国《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强调体验者的“经历”。一般意义上“体验”,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又称发现式学习、经验为主学习、活动学习或互动学习,是由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即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一般认为,体验式学习的理念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只有通过实践,尤其是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学会知识,发展技能。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向式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参与性。以行动学习为主,强调学习者亲身参与并体验活动的完整历程,并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
(2)情境性。重视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置于一定情境中,让学习者进入情境或介入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和体会。
(3)主体性。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与接受者,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以教学者为主,而是教与学互为主体性。
(4)趣味性。强调学习是一种乐趣,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引导,通过有趣的、轻松的学习模式寓教于乐。
综上,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通过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简言之,就是先行后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小组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特征明显的方法类课程,教师理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通过反省、分享、总结等途径获得知识、发展专业技能。
三、《小组工作》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目前的教学方法来看,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亟待改革。而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正是符合当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1.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引入体验式学习理念,强调“做中学”,即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将自身经历、相关理论知识、专业价值观、实务技巧整合为一体,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重视学生实务技巧的学习与运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以及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能力,能够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内在联系,并能够“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体验”。
其次,在课程内容体系上需要进行创新、调整。基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应用体验式学习理念,增加体验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形成包含理论教学(理论讲授36课时)、实践教学(小组游戏活动3课时、小组工作方案设计3课时、小组工作方案实验室模拟6课时、小组工作实习1~2周)的更为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并结合课外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小组工作案例模拟、小组工作活动开展等方式来探讨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实践,不断锻炼其小组工作知识和技能。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强调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理念及方法的应用,包括案例教学、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工作方案策划与实施等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小组工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中根据课程特点突出应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一是分组活动进行小组式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小组”式的体验式学习。例如,以“small group work”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组,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游戏、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等活动,来实践小组工作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技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不断锻炼提升小组工作技能。一般可6人为1组,人数太多就不便于每个组员的充分参与。
二是游戏活动与情境模拟,其实质是创设仿真的体验式学习情境。为此笔者编写了《社会工作小组游戏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游戏与活动练习。例如,开展小组游戏工作坊、小组活动情境模拟、小组工作方案策划等,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小组工作方法,了解、掌握小组工作的实施技巧和相关伦理规则,甚至能够尝试失败带来的体验和教训,这些互动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是小组工作方案设计及演练(即小组工作方案的策划与实施),其实质是进入实际的体验式学习情境。笔者通过编写的《小组工作实务指导手册》对小组工作方案的设计、组织开展等内容进行规范指导。例如,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新生成长小组”、参加在杭高校社会工作案例模拟大赛,以及社区及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小组工作专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社会现场的实际操作,了解、掌握实际小组工作的操作流程及相关工作技巧,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全符合现实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有助于探索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体验,能够提高教师对知识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能动构建作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笔者所教授的《小组工作》课程初步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实现了创新,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领悟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技巧,在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小组工作的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但从目前我校以及我国高校整体范围来看,《小组工作》课程体验式教学尚属探索阶段,如何把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高度关注学生发展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龚逾慈.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探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7).
[2]徐丙奎,何雪松.互动式体验学习与《社区工作》课程的重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蔡炳纲,吴汉明.72个体验活动——理论与实践[M].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8.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yb1040)、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校级课程建设《小组工作》重点课程(ZDKC1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