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标下,新的课程理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激起又一轮的冲击波,针对现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出现的存在问题,形成对策研究:课前备课应做到充分“备学生”;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具备一定的亲和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新的课程理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激起又一轮的冲击波,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纷纷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寻求创新教学之路。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了,但在新课堂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存在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片面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却忽视了“双基”……。凡此种种,使现时的思想品德课堂出现低效或无效教学,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反思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迫切追求。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点滴反思,就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对策,诚恭探讨。

一、课前备课应做到充分“备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突出的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开设从根本目的上是要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生为本,围绕学生而开展的,而课前的备课就是为学生而预设的,课前备课做到充分“备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那么,课前应如何做到充分“备学生”呢?

1、认真把握学情,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使他们有机会激发和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协调。

2、在课前备课中要系统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发展。如做到:(1)思想品德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2)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并设计小组合作的完成目标。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等细节在备课时都应进行周密计划。(3)课前备课还应预设课堂上可生成的问题,并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所谓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和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去创造,而创造和谐课堂需要老师有亲和力,需要老师富有激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那么亲和力就是最好的桥梁了。一个教师如果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留学生,遇事替学生着想,难时帮学生解难,真诚、宽厚、待生如子,那么反过来,学生也会亲近老师,听老师的话,捧老师的场,所以你要想学生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活动,提高你本学科的成绩,你首先要对学生亲和,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去上课。有了亲和力,课堂气氛就自然和谐,师生的合作关系就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就不再是“形动而神不动”,学生的课堂活动也由老师安排的有意行为转变为自然的参与行为,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配合你,在人格上信服你,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引导学生良好品德与人格形成的课程,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教师最大的变化就是角色的变化,即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由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师将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并向多重方向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做到启人心智、解人疑窦、激人想象、励人以志、导人以行,学生将是可被点燃的火炬,是知识和方法的自我构建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塑造者;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有无比高涨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将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四、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

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课后反思是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力保障。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专门进行道德品质及法律常识教育的课程,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和品行的提升和发展,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学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把教学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解决。如:一、记课堂生成,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讨论的精彩成果,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为教师课前“备学生”有据可依;二、记下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感悟,及时将这些感悟记下,从中发现点滴的教学规律,从中思考提炼出使用而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三、记下精彩,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的课程,而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处于一个形成与塑造的过程,因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生成许许多多的精彩之处,这可以为以后的备课提供捷径,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四、记下败笔,课后及时总结、回顾,梳理课堂中的败笔,并探究剖析其根源,同时也可围绕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成立课题来研究;五、记下灵感。在课堂教学,随着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会从中得到感悟,甚至产生顿悟,课后及时将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写下灵感等。通过教学反思,反思课堂,得出经验与成果,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的动力,从而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提升自我,走向成熟。

在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走向了形式的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转变。广大教师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有效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更多地解决思想品德课中的无效或低效问题,系统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并加以实践验证,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质量。

参考资料: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2年3月出版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

[4]《有效教学》 肖成全等编著

[5]《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