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谈文摘期刊的原创性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摘期刊虽然以摘编为主,但在摘编其他杂志文章之外加入原创性要素已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原创性成为文摘期刊增强个性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原创文章、创新栏目设置、改进杂志编排、优化封面和版式设计等一系列原创性运作,可以有效提升文摘期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并为自身在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摘期刊 原创性 方法 作用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文摘期刊虽然以摘编为主,但在摘编其他杂志文章之外加入原创性要素已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美国的《读者文摘》,中国的《读者》等杂志,都选择了开拓原创稿件的方式来丰富杂志的内容。这是因为,文摘期刊引入原创性要素已经成为其更好地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文摘期刊重视原创性要素的缘起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创刊初期,内容以转载其他报纸和杂志的文章为主,后来增加了由编辑部自行采访,或由特约撰稿人所写的内容。而中国的《读者》杂志凭借在广大读者中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优秀作家为其供稿,其《原创精品》栏目风靡一时。其后,在经过主刊原创栏目的酝酿和试点之后,读者集团推出了《读者原创版》杂志,成为国内文摘杂志依托自身品牌,衍生原创杂志的首创。此后《意林》、《青年文摘》等品牌文摘期刊也都在原创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开拓。
但也有专家指出,文摘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根据,当一本文摘刊物的原创比例开始增加,这本杂志就从内容和形式上改变了原来杂志的特性,这样文摘就不称其为文摘,商标和内容也开始慢慢脱离,读者就需要从零开始重新认识这本刊物。这样的办刊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原来刊物的市场。然而,不引入“原创”,文摘期刊的路实际上又越走越窄。
从理论上看,虽然我国2 000多家报纸和8 000多家期刊都是文摘类期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稿源,而且海量的图书、浩如烟海的互联网资讯,也是文摘类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但从本质上来讲,文摘期刊始终是一种“寄生”刊物,是寄在原创刊物群体上生存的。近年来的市场趋势是,原创刊物不断萎缩,文摘刊物仍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需求越来越大而资源越来越少。更为关键的是,文摘期刊彼此之间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近似的定位以及同质化的出版方向,导致文摘期刊彼此之间对同类稿件资源进行争夺,稿件虽多,但好稿有限,品牌文摘期刊之间对于稿件的拼抢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体现在编辑流程上就是不断提前出版时间,压缩出版周期,以期抢占二次传播的时效制高点,比如《读者》每月1日和15日出刊,当年12月15日已经出版次年第1期。《青年文摘》的出版时间又比《读者》提前两三天,与出刊时间提前相对应的是每期截稿、定稿时间也都相应提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青年文摘》抢得时效性稿件二次传播的先机。
由于发行量可观,读者众多,《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都十分忌讳彼此稿件的重复,只要发现重复稿件一定加以撤换,但即使是这样,也很难彻底避免稿件撞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收获》杂志和《小说选刊》之间围绕原创和转载的争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正如一些法律专家和业内人士所呼吁的那样,如果未来原创期刊收紧转载权限,或者强化对专有出版权期限的管理,那么文摘期刊的内容资源将会进一步面临抢米下锅的窘境,甚至有“断炊”的危险。在这种大背景下,文摘期刊将原创性纳入战略规划就不足为奇了。
原创性之于文摘期刊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原创性是文摘期刊增强个性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过笔者认为文摘期刊的原创性并不只是局限在单纯的原创作品和原创作者上面,对于文摘期刊来说,原创性是一个外延开放的范畴,不仅包括原创作品,还有个性化的栏目以及编排,独到的主题策划以及版式设计等元素。充分重视并强化原创性要素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摘期刊的品牌形象和辨识度,在文摘期刊丛林中脱颖而出。
二、文摘期刊做好原创性工作的主要方法
1. 引入原创作品,强化与原创作者之间的联系,逐步积累版权资源
设置原创栏目,刊登原创作品,创办原创刊物,签约原创作者,是近年来文摘期刊引入原创性要素的基本途径。《读者》是国内文摘期刊中最早刊登原创作品的,凭借其在广大读者中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优秀作家为其供稿。从2003年起,《读者》逐步与1 000多名国内知名作家签订作品使用协议,使《读者》掌握了一大批写作风格符合《读者》定位的作者。同时,在主刊开始推出《原创精品》栏目,稿酬优厚,每期只刊登为数不多的精品文章。通过《原创精品》栏目的投石问路,2003年底《读者》从一万多篇来稿中精选出43篇作品适时推出原创版《读者》,实施了一套清晰的原创战略。
紧随其后,创刊于2003年的《意林》在引入原创稿件的同时,4年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原创版。《青年文摘》则在2006年创刊25周年之际,开辟《原创地带》栏目,开始引入原创稿件,之后还推出原创精华图书。这些发行量过百万的品牌文摘期刊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提升对原创稿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是寻求创新、开拓稿源、丰富杂志内容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在新世纪以来国内版权保护意识日隆,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环境下的一种积极应对。对文摘期刊来说,版权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障碍。用好原创稿件,在丰富杂志内容,增加刊物新鲜度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密切和强化自身和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等杂志近年来都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原创作者的签约并求得授权的活动,在拓展稿源,防范刊社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固化并积累了自身的版权资源,为未来的稳定运营,乃至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设置个性化栏目,凸显差异性,形成独特气质
与引入原创作品相比,文摘期刊更常用到的体现原创性的方式是结合自身内容定位,设置个性化的板块和栏目。在不少人眼中,文摘期刊由于稿源近似,定位重叠,所以看起来大同小异,但事实上像《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等一些品牌文摘期刊,在读者的眼中却各具特色。凭借着一些风格独具而又新颖独到的栏目,这些文摘期刊呈现出自身鲜明的个性,比如《读者》的《文苑》栏目或清新隽永,或大气深沉,在优美的故事中体现人生的诗意,成为大众文学类读物中的一面旗帜,其《漫画与幽默》栏目长期是读者追捧的对象,很多读者拿到《读者》首先要找里面的幽默和漫画看一看。又如《格言》的《格言新说》,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诠释大家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格言、俗语,在逆向思维的颠覆中,彰显自身新锐、幽默、睿智的风格特征。再如《青年文摘》的《青春风铃》栏目,主打少年情事,用纯美、清新的故事,描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情怀,深受读者喜爱。
文摘期刊靠个性化的栏目凸显差异的一个上佳例证是《青年文摘·彩版》。作为系列刊物,《青年文摘·彩版》自创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与主刊区分定位,寻求差异化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中,最终凭借着一系列鲜活生动并富有个性的栏目,如《彩版讲义》——用数百字凝练榜样人生,用“他们的人生”点亮“我们的路标”;《酷评》——捕捉当下焦点话题,用麻辣鲜活的评论,彰显青年价值立场;《幕后》——提出富有争议的观点,呈现不同立场的交锋等,成功地将自身塑造成一本与主刊同中有异,风格独具,在读者中拥有鲜明标识度的全新杂志,赢得了众多忠实粉丝的青睐。
个性化的栏目设置,决定一本杂志的品位与品质,只有通过个性化的特色栏目,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读者一见倾心,过目不忘。
3. 依靠主题策划,释放编辑创造力,提升杂志二次传播效果
主题策划是编辑围绕杂志内容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素材选择、观点提炼和思维创新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找到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一系列恰当的内容来表现。信息的组合是主题策划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杂志内容二次传播效果的主要手段。
对于文摘期刊来说,将这些已经刊出过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和编排,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产生新的价值,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是自身的价值所在。主题策划往往能使文摘杂志的内容变得丰富而有深度。它不仅能充分发掘稿件中当前的新闻价值,还能极大地增强自身原创性和独家性。譬如《青年文摘》曾在2008年7月下半月刊推出专题《爱国青年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80后青年志愿者用突出表现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和关注背景下的一次专题策划。专题综合了许多资料,从近代以来青年崇拜的历史、当下青年人爱国行动表现、爱国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内涵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操和价值选择。专题中不仅有大量鲜活的细节,还辑录了专门的语录,使读者在获得很大信息量的同时,因为文章的亲切生动而得到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专题中的文章不仅有从其他报刊如《南风窗》、《瞭望东方周刊》等转载而来,还有编辑原创编写的稿件,一篇篇不同角度的文章综合在一起,产生了全新的价值,使得弘扬爱国主义这样一个媒体上常见的话题,一下子好看鲜活起来。
要做好主题策划,文摘期刊的编辑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稿件编辑加工技能,还要有汇编、整合乃至独立撰写稿件的能力,也就是要成为记者型的编辑。《青年文摘》杂志对此颇有心得。他们的编辑往往结合当下的热点人物和事件,通过综合、改编其他新闻媒体的稿件,将信息分散的新闻报道综合成一篇符合自身读者需求和内容定位的稿件,有时甚至扩充为一个专题,通过编辑加工以及新的信息整合,使稿件更具可读性。
再拿《青年文摘·彩版》来说,其《讲义》和《酷评》栏目的稿件基本上来自于编辑的原创,在每期稿件三校前后,根据半月以来的热点线索,甄选、确定选题,然后由编辑搜集相关素材,整合乃至编写相关稿件,同时凝练“题眼”。比如近期的《延参法师:弘弘法,卖卖萌》、《陈凯歌:找回现实,拒绝主义》、《茅于轼:我获奖正说明中国成功》等,言辞犀利洗练,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由策划出发,加入编辑原创成分的编辑方式,极大地弥补了文摘杂志在表达自己声音方面的短板,凸显了文摘期刊内容中的原创因子,使杂志拥有了与一般文摘期刊卓尔不同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半月刊,《青年文摘·彩版》所选取的人物都是近期新闻热点的当事人,加之定稿到出刊只有不到两周时间,使得刊物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不仅优于绝大部分依靠转载的文摘期刊,比起很多新闻杂志也毫不逊色。这类策划性栏目和稿件,紧扣杂志的风格定位,增强了二手信息的可读性,是文摘杂志提升自身原创性的成功实践。
4. 创新内容编排,形成特有阅读节奏,呈现鲜明风格
每种刊物的内容编排都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文摘期刊最见编辑者功力的原创因素也表现在内容的内在编排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定位近似,一些栏目设置也有重合,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杂志却风格各异,这除了源于编辑对不同稿件的选择,还在于编辑在稿件排列组合上有不同的安排,最终形成各自不同的阅读节奏。例如在《青年文摘·彩版》中,“思、智、情、趣、美”五个板块的分布排列也有迹可循:“思”板块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思辨性,包括开篇的《立场》、《讲义》、《人物》、《关注》、《生活禅》、《理论理论》等栏目。紧随其后是容量近10面的“智”板块,包括关注职场和处世之道的《工作坊》栏目,以及旨在开拓读者知识视野的《非常知识》、《世界是个球》、《历史课》、《财商》等栏目。这些或富有思辨或饱含哲理或充满智慧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刊物的前半部分,用意即在让读者产生近似 “醍醐灌顶”的新鲜感受,有惊喜有收获,同时也突出杂志自身新锐、先锋、睿智的品质追求,可谓“豹头”。如果以中插位置的《大视觉》栏目为分界,杂志的后半部分则突出的是“情”和“美”。“情”的文章一直以来是《青年文摘》系列杂志的长项,也是一块招牌,与母刊相比《青年文摘·彩版》对于情感类文章的选取,更加强调篇幅的精致和笔调“接地气”,追求用清新平实的文字表现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关注情感成长的“青春纪”,还是故事性情节性更强的“情事”,以及表现亲情的“暖爱”,都以真实感人作为最高标准,配以表现人间大爱的《人间事》和剖析当下年轻人情感生活的《情话》。《青年文摘·彩版》的“情”板块,虽然容量只占杂志整体容量的四分之一,但却已经非常丰满,经过主题的彼此搭配,然后集中于杂志中段呈现,让人读来感觉韵味绵密悠长,沁人心脾,可谓“熊腰”。其他“美”板块的主打栏目,包括《小说谷》、《散文花》和《诗叶》等,集中在杂志的最后10面呈现。无论是彰显小说情节之美的《小说谷》,还是散文笔触之美的《散文花》,以及诗歌韵律之美的《诗叶》,都在不同维度完美地诠释出“美”的丰富内涵,如草木争春,如孔雀开屏,是为“凤尾”。此外,“趣”板块的《流行色》、《影音》、《风尚》等栏目适时穿插在“思、智、情、美”四大板块之中,充实了杂志的时尚感和流行文化元素,使得整本杂志在“豹头、熊腰、凤尾”之外,更添了几分灵动和青春。通观整本《青年文摘·彩版》杂志,编辑的构思和新意跃然纸上,通过对不同类型文章的线性编排搭配,使得杂志呈现出既与众不同,又合乎编辑原则和美学规律的整体气质。依靠对一本杂志特有的阅读节奏的控制和安排,可以很鲜明地体现出一本文摘期刊的原创性和个性色彩,读者从中可以感知编辑的立场和追求,进而感受其中所饱含的创造性劳动以及智慧。
5. 优化封面、版式设计,形成具有视觉标识度的包装特征
每本成功的杂志背后都有成功的封面及版式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青年文摘》杂志在封面、版式设计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较为鲜明的特色,和其他文摘杂志有比较显著的区别。《青年文摘》的版面结构相对朴素,黑白双色印刷,页面以三栏为主,稳定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了避免连续阅读而造成的审美疲劳,《青年文摘》在合理利用分栏的基础上,还努力控制长文章的数量,充分利用三篇文章在一个对开页面中的多种表现方式,同时努力增加图文结合的内容,以顺应读者“读图时代”轻松阅读的要求,避免因为文字过多而给读者带去单一感和“滞重感”。
在字体选择上,通常来说,宋体传达出秀气、文采的感觉,在《青年文摘》中宋体也是正文使用最多的一种字体,辅以一定比例的仿宋体和楷体,使得杂志整体感觉富有书卷气,同时也不失灵动和隽秀。《青年文摘》目前所选用的字号,在信息量和阅读舒适感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标题基本上以黑体为主,辅以其他多种字体,显得简洁、大气、醒目。
《青年文摘》的封面设计30年间不知不觉发生了十几次变化,2011年以来更是对封面以及内文设计、彩色插页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封面上最主要的设计元素——“青年文摘”刊名,从字体、字号、位置到颜色风格,基本上维持了一种固有的形式。向一代代读者传达出《青年文摘》清新、时尚、专注内涵的风格特征。
相对而言,《青年文摘·彩版》所展现出的是时尚性、功能性、独特性兼具的版式设计风格。《青年文摘·彩版》轻涂全彩、整体版式新颖、插图精美、设计现代,版式设计凸显“时尚”和“青春”的特点。由于短篇文章较多,在利用好合适的配图以及版式设计、有效地分割版面突出重点文章方面,“彩版”处理也较好。而且,上下半月刊在版式设计上,同中有异,略有区别,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个性,让读者在连续的阅读中,能够收获不同的阅读和审美体验。
三、原创性是数字时代文摘期刊发展的关键
文摘不同于转载,文摘编辑工作绝非一项剪刀加糨糊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不断探索、开启智慧的艰苦挑战。正是原创性要素的加入,才使文摘与转载真正区别开来。由策划出发,加入编辑原创成分的编辑方式,能够弥补文摘杂志在表达自己声音方面的短板,并使文摘期刊拥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同时,原创文章的加入,使一般读者对于文摘期刊品牌的认知得到丰富和提升,向读者传达出文摘期刊并不是只“转载”的一本杂志,也可以接受读者优质的投稿,读者和作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这就为刊物和读者之间的深度互动建造了一座桥梁。以《青年文摘》为例,2006年开辟《原创地带》栏目以来,杂志平均每天通过电子邮件、书信收到的读者原创稿件超过300件,《青年文摘》杂志在《原创地带》栏目之外,还陆续开辟了一些编读互动性的栏目作为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维系并经营好忠实而庞大的“粉丝”群,并力争将这些颇具黏性的“粉丝”进一步转换为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将是文摘期刊在数字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缺乏原创内容以及正版授权一直是文摘期刊的“阿喀琉斯之踵”,运用好原创性要素,强化原创性内容,将使文摘期刊在内容版权方面得到强化。一方面,原创作者的投稿让文摘期刊获得独家稿件的同时,也通过“约稿合同”获得了作者的版权授权,而记者型编辑原创编写的稿件具有独家性,作为职务作品,其著作权虽归作者享有,但是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可以优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将编辑的职务作品著作权收归单位所有;另一方面,文摘期刊独特的编排方式,以及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栏目设置,使文摘期刊整体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这种“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参见《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对汇编作品的规定),同样依法享有著作权。
文摘期刊的版权短板在新媒体发展格局下将被再一次放大。运用好原创性要素,将使文摘期刊一定程度上拥有具备自身版权的内容和形式资源,最终转化为数字媒体部门的可开发资源。这些具备版权的资源,不仅在刊社推出专题图书、增刊、MOOK书时可以方便地汇编和重复利用,更重要的是当数字阅读发行渠道对数字内容的版权设置一定的门槛之后,文摘期刊品牌下所运营的电子杂志、手机报,以及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等新媒体产品不至于陷入“替他人作嫁衣裳”或“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可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围绕内容的版权之争正在上升为出版业发展的关键之争,谁拿到了版权,谁就将获得打开未来出版业财富之门的金钥匙。对于传统刊社而言,坚持“内容为王”始终是不二之选,而在现阶段“内容为王”已经进一步明确为“版权为王”。通过对杂志原创性的强化,引入原创文章,创新栏目设置,改进杂志编排,文摘期刊使自己在本来显得较为弱势的版权领域,也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和话语权,为自身在数字阅读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青年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