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对知识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自主探究、激发兴趣、放飞思想、创设情境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提高效率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深受旧的教育观念长期束缚,教学手段落后。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本人经多年实践,得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主动再创造
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要由学生本人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利用让学生写“学习小结”、“数学日记”等方式,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自己思索解答。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撰写“数学小论文”的活动,展示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我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出生月份乘以5后加上11,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22,并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出生月份。由于学生刚接触到代数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起了迫切想知道其中奥妙的欲望。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趁热打铁引出代数式(5a+11)×2-22化简得到10a,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纷纷动手验证,并提出了其它代数式,使问题进一步拓展。
二、激发兴趣,培养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并提出有趣的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引发质疑的兴趣,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在平面上把它们拼在一起,使一组对边互相重合,所得到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根据手中的拼图,画一画、量一量,寻找一些等量关系,让学生猜想一下,除了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有其它的什么方法吗?这里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考虑猜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定理证明上升到理性知识。
三、放飞思想,利用好奇心
初中生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正确态度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问,鼓励学生与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也不能怕麻烦,搪塞了之。对学生提出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之清晰,并及时加以指导。
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两个命题:“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不到半分钟,就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了质疑“老师你弄错了吧?”在集体讨论了这两个命题后,又有学生提出了问题:“那么到底怎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之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正是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给了学生提问的空间;也正是这种充满了“问题”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学习情绪。
四、创设情境,思考延续性
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达到“无疑”才能结束,往往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学生“全都懂了”,教师就算完成了任务。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我们的课若是能教出许多有价值的、有趣味的“问号”来,那才是高质量的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
如学习正比例函数y=kx之后,再学次函数y=ax2图象和性质时,当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象产生意外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探索情景。“你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呢,还是想了解其内在的规律?”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经过改变a的数值后的多次画图,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如下问题:“它的图象可能经过原点,开口与a可能有关。”下面的授新课就水到渠成了。
只有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发现自身的伟大,才能体会到自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财富。而问题意识的产生与强化,只不过是通过数学问题的手段对这一伟大财富的认识和开发。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不断地暴露学生的思维环节,发现他们个性化的问题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数学老师。
【参考文献】
[1]周国强.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第10期.
[2]柳江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1年第31期.
[2]何庆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