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撤单企业的去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撤单企业的去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撤单后多数企业酝酿重新申报,失意企业成为并购头号标的。

面对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退场。截至4月12日,2013年撤销IPO申请的企业已经高达168家,91家机构IPO退出铩羽而归。这标志着自年初开始的“IPO自查风暴”终于显现出效果。

尽管前三个月主动退出的企业总数仅为48家,但在3月31日“大限前夜”来临之际,这一数字就激增到了78家,相隔几天后,这一数字就激增了一倍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公布的IPO撤材料企业数量可能继续攀升,继续处于“洪峰”状态。

一家企业IPO背后,发行人、投资人和中介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一旦发行撤单,面对上市失败的现实,它们将何去何从呢?

业绩下滑是撤单主因

目前来看,多数拟登陆创业板企业撤回IPO的主要原因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造假打击力度加大。创业板首发上市管理办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两条明确规定: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这在2012年经济环境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多数试图登陆创业板的企业都无法达到证监会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的要求。

一家终止审查的创业板公司负责人吕先生对表示,创业板企业的审核要比主板和中小板更为严格。“没有增长就只能撤单,尽管企业不情愿也要撤,因为大家知道即使不撤也过不了,反而会连累证券公司和投行。但对于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证监会并没有明确规定业绩下滑就必须停止IPO申请这一要求。”

他坦承,在已经撤回材料的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中,会有一些公司是因为对自己的财务真实性不自信而选择撤回材料,但大部分公司还是因为业绩下滑所致,而且业绩有水分的公司比例也不小。审核标准不科学,过分强调成长性,客观上让企业产生了造假的动机。

与此同时,通过财务造假上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应公司内核部门要求,他负责的一家农业企业已经主动撤单,确定不再上市。他说:“原因很简单,一是现在会里排队的农业项目很少,被抽中或被否的可能性大;二是农业项目的销售收入难以确定,企业存在造假的冲动。”

然而,自查结束也不意味着撤单的终止,财务核查第二阶段已经开始。证监会4月3日以抽签方式选取了30家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抽查,这些企业仍存撤单可能。上市后业绩变脸似乎已成为创业板公司的家常便饭。

敢问路在何方

如今,面对巨大的IPO堰塞湖,“敢问路在何方”成为摆在券商投行和撤单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深入发展,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企业已经开始脱离以往单一的上市融资途径,转向尽可能多地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模式多样化,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并购市场等不同领域都有所尝试,这种先行先试效应其实为IPO撤单企业作好了探路先锋。重回A股主板等七种选择,为IPO撤单企业融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可能成为撤单企业去向的“七重天”。

一、重新排队是首选。撤单企业普遍具备A股上市条件,企业上市前期投入都比较大,治理水平有较大提升,企业上市需要的只是时机。因此,绝大部分撤单企业待抽查结束后,将按照监管层要求,去掉申报材料中的虚假成份,重新整合部分优质资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条件,经过一段调整期再重新申报IPO材料排队。即使目前IPO尚无开闸迹象,排队企业600多家,一旦行情好转也只是两三年的事情。

二、转中小板或是重要途径。IPO撤单企业中创业板企业成重灾区,在168家终止审查企业中创业板公司106家,创业板业绩持续增长的上市条件是导致创业板拟IPO企业频频撤单的主要原因。但中小板上市条件没有持续增长要求,小部分创业板撤单企业,未来可能通过转中小板排队上市。

三、海外上市是有益补充。香港H股是国内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重要市场,但在整个资本市场筹资中占比不大,估计小部分企业可能转道香港或美国市场上市。但必须看到,撤单企业去香港或美国上市,需要具备A股和H股保荐资格的券商,并非每家保荐机构都有这种资质。

四、新三板后转板是大胆尝试。新三板是监管层倡导发展的市场,新三板挂牌公司如已通过证监会核准成为公众公司,只要不公开发行就可以直接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不再需要证监会审核。撤单企业可尝试新三板这条路,待市场稳定、机制成熟后通过介绍上市方式再转战A股。

五、并购或借壳上市需大力推动。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游资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其中就有部分上市公司也在观望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因此,并购或借壳间接上市可能成为一些企业选择的途径。只要具备巨大的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主营业务符合收购者发展诉求等条件,并购成功的概率就较高,并购溢价往往相当可观,在国外并购是VC/PE退出的重要机制。

六、PE二级市场是主流趋势。在国外PE界,并购退出占据全部投资的七成,成为PE投资的最大退出渠道,这与一直以来崇尚“IPO退出”至上的国内PE界完全不同。根据国外经验,PE二级市场成熟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大量的会员、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和二级市场专项基金。而旨在为急需退出通道的投资机构搭建新的退出平台——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成员已从成立时的28家扩大到了72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合作成员的帮助下合理的估值体系也在建立之中,未来将成为中国PE市场退出的主要方向。

七、其它方式,包括有条件的企业可发行中小企业债、股份回购等方式。

IPO撤单企业去向选择不是问题,关键是在最终效果,融资成本、退出溢价、进入难易程度,这成为当前衡量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能为企业提供无限的融资便利,但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环境下,IPO作为主流地位的退出机制和低成本(免费)的公共融资资源的属性短期内不会改变,完善材料、排队等待上市仍是撤单企业的首选,其它途径或许如同“百层的通天高塔”,每重都有十层的艰难挑战,实际中并不能完全如企业所愿,企业要想借道多层次资本市场,还需勇闯“通天塔”,内修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IPO对于创始人和众多利益相关者都意义非凡。不过,在企业热情不减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次冲刺IPO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企业最应该重视的还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长期竞争力。因为,IPO不是终点,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