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千年视野 八万里胸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千年视野 八万里胸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把香港的大学比作一棵棵大树,中国两千多年的的传统文化即是它们扎根的沃土。表现有三:传统的教育方法;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传统的人才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而后专。

1949年,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时,既无政府的支持,也没有雄厚的财力。全部的资源仅一片丹心,两间陋室,三五同道而已。他却发下如此的宏愿:“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以此时已习惯功利思维的国人的心理相度,一定会认为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在吹牛皮。而在彼时,像钱穆这样有着宏阔视野和气度的教育工作者在香港不乏其人。他们不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象所扰,心无旁鹜地营建着自己理想中的象牙塔,半个多世纪后,香港的“专上教育”(即内地所称的高等教育)是亚洲当仁不让的翘楚,即使放眼全球,也居于领先地位。香港的大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兼收西方现代观念、科技,鲜明的特色在全球独树一帜。

传统文化是根之所系

如果把香港的大学比作一棵棵大树,中国两千多年的的传统文化即是它们扎根的沃土。表现有三:传统的教育方法;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传统的人才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而后专。

在内地的许多大学,一门新的课程很难开设,而一旦通过层层审批,便成了再难更易的祖宗家法,所用的教材也必须是上级指定的“某某版”,否则,该高校将很难通过教育部的评估。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即是经典的“填鸭式”。

香港的专上院校于此就灵活得多。只要教师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开设课程,授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由教师自己编撰讲义。所讲以基本概念居多,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则会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文献,从事实验研究并撰写论文。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有交流和讨论。在新亚书院初建的五年间,各类文化讲座有139次,那种盛况依稀让人感受到了宋明书院讲会、问难、论辩时的清风明月,令人神往之至。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启发式”,其理论并非由西方舶来,在中国传统教育实践中多有运用。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能反三隅是也。

香港中文大学立校的宗旨之一是“协力于知识的保存、传播、交流及增长”,香港大学的办学使命里有“秉承以往卓越传统与优势,不断扩阔学术领域”一条,二者殊途同归,都阐明了专上教育对于继承保存传统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百年英属殖民地的特殊历史,香港的大学多用英语授课,难免有人会因此怀疑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上教育中的地位。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30年来,为了英语而抛弃传统文化的恰恰是大陆。香港学生必修的科目中,有一门“应用英语”,应用两个字加得非常好,人家殖民地只是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文化上并没有忘本,我们好不容易了三座大山,却主动抛弃了祖宗,跪下来给人家当孙子。即使放在世界教育史上,这实在也是一道难解的谜题。

新亚书院的校训是“诚明”;香港大学的校训是“明德格物”;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是“博文约礼”。这些浓缩的词含义相近,所指趋同,表达的都是香港专上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对教育主体的要求。

“诚明”二字见于《中庸》。“诚者,夭之道也。明之者,人之道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是就德而言,是人的纯良天性的表现;明是就知识了解而言,是好的教育对人的作用。“博文约礼”出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是孔夫子教育方法论中很重要的一条。“博文”即知识深广,“约礼”即遵守礼仪,二者并举,说明教育者的指导方针是德智并重。“明德”“格物”皆出于《大学》,“明德”是《大学》三条纲领之首,明是发明、弘扬,德是明德,是好的品德,这是对做人的要求;

“格物”是实现三条纲领必经的八个条目中的第一条,格有穷尽之意,目的是为了“致知”,这是对学习的要求。宋元以后,中国传统的学校偏重儒学人文教育,实则对德育和智育有了厚薄之分。香港的专上教育恰恰是回归了传统的均衡式教育,“明德格物”可以看作古人“内圣外王”理想在现代最简洁的表达。

相比起来,内地许多大学的校训只是堆砌一些假大空的形容词,既无表达,也无寄托,且雷同者众,学生不不知其所云,也就视其如无物,管他什么德啊诚啊,我自顾去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香港专上教育还有一个特点是“通”。新亚书院的24条学规中,有这么两条:“博通的知识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理想的通才,必有他自己的专长,只想学得一专长的,必不能具备有通识的希望。”这是对“通才教育”很精辟的一个注解。香港的大学都有通识教育的课程,课堂以外也有很多的讲座和活动,并不像内地的大学文理专业壁垒森严,要练葵花神功就必先挥刀自宫。所以,香港中文大学会抓到SARS病毒,而香港科技大学也是文史研究的一方重镇,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文明是叶之所向

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曾在新亚书院、香港大学任教的罗锦堂先生写过这样两句诗:西方自古重科技。东亚由来重纲常。香港的专上教育虽然立足传统,但并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地拒绝现代文明,而是张开自己的叶片,沟通东西,吸收养分。

香港专上教育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二是制度的现代化;三是密切的交流;四是以现代的独立、自由为大学的核心精神。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只有20年,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有条件利用最先进的科技。学校当时有一个定位,作为世界级学府,在每一个精选的教研领域里都要走在国际前沿。与此相配套,教室和学生寝室的各种接口应有尽有,海量的数字图书馆方便快捷,确实为科大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香港的大学在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上可谓挥金如土,相比之下,内地的大学也不差钱,但CEO们更热衷于圈地盖楼,搞基建投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现代化倒吝啬得很。

导师制、学分制都是英、美现代大学的创造,目前已经被全球很多大学借鉴采用。香港的大学也不例外,对此类合理的制度一律拿来,为我所用。内地的高中和大学只有一条独木桥连接,通不过的就被无情地抛向社会,今后的人生就只剩下一条窄窄的独木桥。香港原本就在中五与中六之间有一个职业教育的分流和培训,近几年又引入了副学士制度,给会考一时失手但有心向学的学子铺设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