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灵通登堂入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灵通登堂入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形势变化如此之快。

5月初,有记者向小灵通的技术持有人徐福新提出采访要求,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关于小灵通前途提出的几个问题做一个辩论的时候,徐在电话里大笑起来,说:“现在已经不必要了。信息产业部已经表态,不再干涉小灵通的发展,中国电信高层也表示,未来几年中,小灵通将是重点发展的一个目标。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变局中的搅局者

围绕着小灵通,各种各样的质疑和禁令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南风窗》从这个产品问世以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关注。2000年9月,《南风窗》刊发了关于小灵通的第一篇文章,题目是《小灵通引发电信大变局》。但其实那时候这样的断语只是一个预言,小灵通当时还只是电信诸多产品中并不算太起眼的一个。

但2003年小灵通却真正成为了电信变局中的一个搅局者。继2002年攻下1200万用户以后,2003年小灵通发展势头更猛,一开年原来信产部对小灵通发展的三大中的广州就被攻陷,到5月,广州电信的小灵通已经公开对外放号;4月,三大中的北京电信也公开了对小灵通开放的日程表;上海是三大城市政府管制力度最强的,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开放号,但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电信专卖店打出了对外出售包年小灵通的招牌,也就是说,小灵通的网络已经开始进入上海。

同时,针对小灵通的进入,移动和联通的相应动作也越发明显,变相的降价、优惠措施都随着小灵通业务的攻城略地而展开。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小灵通的进入从根本上撼动了现有的竞争格局,在没有任何行政手段的前提下,小灵通所到之处,一直为国家高层和普通百姓诟病的移动通信高价收费问题如同雪崩一样掉了下来。

对于这样的格局,电信业内人士评价说:“在未来的竞争中,真正担心的倒不是现在位置最为尴尬的联通,实际上联通是一个全电信牌照的运营商。只持有一张移动运营牌照的中国移动通信是最忧虑的,从成本看,移动和联通无法与利用市话闲置资源的小灵通相比。所以要打价格战,二者都不是对手。但联通有退路,移动没有。以目前的发展形势,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手里的小灵通在移动通信方面将会把中国移动逼到墙角里去。”

对于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感到最好不说话的大概是电信方面的技术专家。因为在小灵通发展的初期,他们几乎全都表示过反对的意见。无可置疑,小灵通在技术上并不先进、市场达到现在1400万用户的情况下,专家们对这个业务的分析,也只是“有价格优势”而已。

但是不是仅有这一条就足以使小灵通在这个市场上存活而且得到发展?目前专家们不是回避就是持反对意见。最强有力的反对意见,是这个技术国外已经试验过并且失败了。但事实上,现在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业务已经占到了其业务总收入的10%,大概与它的长途业务收入相当。它使最早投入这个业务的制造商UT斯达康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海归派企业,使国内网络制造商两大巨头――中兴和华为在2002年的业务上划出了清晰的界线,华为因为没有上这个项目正在走入任正非所说的“华为的冬天”,而中兴虽然只是小灵通业务上的第二大厂商,但却如其名字一样进入了方兴未艾的时期。

另外中国电信的高层私下也承认,正是因为小灵通,中国电信的海外上市才取得了成功。“因为海外投资者从小灵通这个项目上看到了中国电信未来的增长,更主要的是,他们还通过小灵通看到像中国电信这样的国企还有创新的能力。”

打个比方,小灵通已经从电信产品这个大家庭中的烧火丫头,走到了平等争夺市场的大餐桌前,这个由一批电信基层人员搞出来的产品,正与出身名门的GSM、CDMA一起抢夺餐桌前的饭食。

阚凯力的质疑

即使小灵通发展到1400万用户,却还是逃不脱像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这样的电信专家的严厉质问。阚教授在今年3月“两会”之前通过媒体向小灵通和它背后的中国电信发出了三点疑问:

首先,小灵通会不会像中国电信以前推出的技术性过渡产品一样,很快被取代?阚举了当年的CT2为例,学名叫集群式蜂窝电话,当时被老百姓称为“二哥大”。90年代初刚推出时,相对第一代模拟手机的高价格它有很大的优势,用户也得到了通话费上的实惠。但很快电信就停止了这项业务,这样加上购机和入网费用,总价格上并不合算。

其次,阚质疑说由中国电信来搞小灵通对移动和联通来说是不是公平竞争?因为是电信的新业务,所以小灵通在使用基础电信网时并不需要付出代价,而联通和移动使用同一张电信基础网却要付租金。阚认为,如果移动和联通与小灵通在同样价格上竞争的话,它们的业务收入可能还不够向电信基础网的所有者――中国电信付租金的。在这个基础上,阚教授认为公平的竞争应该建立在中国电信的再次拆分上,也就是把小灵通业务从中国电信里再次拆分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商才有可能。

最后,阚认为中国电信发展小灵通是“项庄舞剑,意在3G”,以上千万用户的网络来要挟电信监管部门发给它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牌照。换言之,如果拿到了这张牌照,电信马上会摇身一变而成为移动市场上的第三个垄断者,则小灵通用户无疑将落到他所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中CT2用户的那个地步。

阚的疑问看来不会有人回答,因为整个中国电信市场本来就处于变局之中。在这个变局中,无论是电信、移动还是联通,也包括从电信拆分出去的网通都是国有资产,从根本意义上说,都与监管部门处于同一战线上,因此监管部门的“令行禁止”在这场博弈中是谈不到的。这种局面造成了电信价格的长期居高不下,同时也造成了小灵通这个产品在艰难出生以后可以对抗监管当局的禁令而茁壮成长。可以说,小灵通是国资寡头们博弈的意外产物。

不过从中透出的另外一层意义则深远绵长:价格,正是价格这个必杀技,使小灵通的相对低价在移动通信这个垄断高价市场里攻城略地,游刃有余。相对于技术创新来讲,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价格优势要厉害得多。这个市场的需求层次是如此地丰富,相对于高价的创新来说,以降价为引导的技术普及显然更得人心。谁要不信,看看小灵通的经历吧,虽然它不能漫游,虽然早期很多时候它的信号不好,虽然在高速移动时它要掉线。但就是一个“移动功能、固话资费”就使它门庭若市了。这是因为它哪怕有种种的缺陷,但是通过市话的价格,小灵通把移动通信普及到了大量需要这个功能但支付能力还不足的老百姓手里。这种潜在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所有中国电信开设小灵通的公司在市话的价格上几年就可以收回对小灵通的投资。从这一点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出电信以前整个行业垄断高价的愚蠢。

小草有没有未来

制造商表现出来的态度令人寻味。

分享小灵通业务高速成长中最大一块馅饼的UT斯达康一直回避就小灵通的未来回答媒体的询问,UT斯达康高层宁愿和媒体大谈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成形的软交换业务。数年来,UT斯达康对小灵通的态度基本上都采取“宁做不说”的态度。不过据了解,UT在小灵通的升级上一直没有停止过研发。

在小灵通市场上份额位于第二的中兴同样也避免对这个问题作正面表态。但在中兴新一轮的广告中,GSM、CDMA和小灵通已经并列成为中兴的三大产品。另外有消息说,中兴在小灵通升级到2.5G的研发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在小灵通业务上痛失先机的华为最近放出风来,他们将与在国产第三代移动通信上握有知识产权的大唐公司合作开发直接通向3G的小灵通产品,以高姿态进入小灵通市场;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作为运营商同样表示了对小灵通业务的乐观。

但同时,“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却对现有小灵通已布的城市网络表示忧虑,尤其是对早期布网的一些城市如杭州、昆明等地。他认为这些城市因为是小灵通最早的发源地,布网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小灵通信号不好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用户的口碑远不如在后来布网的城市。他认为小灵通是一个动态技术,如果运营商和制造商不能齐心协力对网络进行改造,那么小灵通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小灵通未来的发展有前途但有不确定性,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态度将决定一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