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根据存在的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语文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包括师生关系、人际交往、个人生活世界、学习氛围、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制度规范等多种。这些隐性课程资源大都以某种间接的、暗示的形式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一个班集体如能建设好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那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无论语文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发展、美的熏陶,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会充分信任教师,产生心理安全感,能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课堂上有成功感。以此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与学生同志式的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老师的观点争鸣。我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让学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使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微笑着问他:"能不能说说理由?"学生说:"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道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合情合理。如果没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上语文课时如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气氛,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语言和形象上吸引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亲近阅读,博学多才,在语文课堂上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用幽默、诙谐、激情四射、令人回味的语言,使教与学的双方能全身心投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教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就会人学生觉得亲切,精神倍增,愿意学习,愿意与教师交流。语文教师在语言和形象上吸引学生,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愉快教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散文教学,可通过开诵读会,使学生对诵读的方法、语感、情感等进行合作探究;诗歌教学,可通过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或电影剧本,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对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实行自主探究学习。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视听信息非常丰富的环境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录音、投影、课件等进行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和活力。之后我说:"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想象和联想,一起来听听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春天景色。"学生带着悬念专心地听课文朗读,这样,应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趣味盎然,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三、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

所谓班级语文群体意识,是指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共同实践中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对语文的共同认识、态度、利益、需要、规范、价值、舆论、目标等共同心理特征。班级语文群体意识,是班级群体内每个学生语文个体意识的综合融汇,而不是每个学生个体意识的简单集合。积极的语文群体意识表现为踏实勤奋、拼搏进取、乐学好学,它能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端正班级群体的舆论导向。语文教师要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好语文的方法"、"我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等为内容的专题讨论,提高群体意识,端正群体态度,明确群体目标,人班级群体意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实施群体决策,增强班级群体学习语文的内聚力。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文公开讲评、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外出集体采风进程的确定、对外参赛人选的的构成等,可以人班级学生充分讨论,共同研究决定,教师尊重学生的决议。这种群体决策可以使每个学生个体产生认同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统一认识,协调感情,把接受并完成群体交给的任务 看成是自己应做的义务。群体意识可通过情感和意识的多向流动使班级群体的语文内聚力得到增强。

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学既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又引领学生在浩瀚的语文课程海洋里遨游,尽情享受语文学习的独特情趣。

参考文献

[1] 朱少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