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发展谱写新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谱写新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民区地处呼和浩特市西北部,辖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共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42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有蒙、回、汉、满等23个民族,总人口约40万,其中回族人口近3万人,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70%,是一个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首府城区。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是回民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区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截至2012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95.85亿元增加到300亿元, 年均增长14.39 %;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6.12亿元增加到21亿元,年均增长26.7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48亿元,年均增长35.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1420元提高到31536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338元提高到14670元,年均增长13.34%,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三次产业比例逐步演进为0.18:17.91:81.91,为打造现代化和谐首府城区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学定位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回民区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经济体系。特别是2011年,回民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要求,启动实施“3321”工程,即打造“三条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主轴”、“三河六岸休闲经济带”、“两个服务业集聚发展圈”和“一条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旅游街”,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发展观光农业,努力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2012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又将发展思路完善为:坚持稳中求进,深入推进“3321”工程,大力实施“三产立区、环境优区、文教强区”三大战略,倾力打造“活力西城、魅力西城、宜居西城、和谐西城”。

思路决定出路,这些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并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为回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拓创新 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历史上,自呼和浩特作为北方重镇开埠以来,回民区就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商贸聚集之地,商业氛围、商贸文化十分浓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回民区的传统商贸文化优势进一步发挥,工商贸易进一步发展壮大,由首府的商贸大区成长为商贸强区。2010年,回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4.22亿元,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商贸第一区”的目标顺利实现。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0亿元,商贸第一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是中山西路商务核心圈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目前,中山西路商务核心圈商业面积达到82万平方米,拥有17家大中型商场和260多家知名品牌专卖店以及多家金融、文化企业和星级酒店,中山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区商贸第一街。二是金海商圈建设成效明显。先期引进总投资41亿元、总占地2600亩的京源港汽配城等15个项目大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内蒙古大商城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亿元的金海国际五金机电城二期项目的征拆工作已经完成。三是大青山生态旅游区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召庙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自治区国宾馆项目已完成选址,征拆工作正在进行。乌素图召开发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东乌素图村整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生态旅游区将成为推动回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

在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工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投资30亿元的丰泰发电2×35万千瓦机组投入使用。科达铝业、众环集团、纳顺集团等重点企业运行良好,10平方公里工业“飞地”的选址工作稳步推进。以无公害蔬菜和林果花卉种植为主的生态精品观光农业较快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填平补齐 着力打造宜居西城

回民区是老工业区、老城区,危旧房屋多、城中村多,城市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区以首府的“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城市建设“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民族特色化”为目标,按照“填平补齐、完善提高”和“新亮美绿净畅”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城市宜居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舒展大气的现代化首府城区正在形成。

一是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累计拆除旧城区和棚户区危旧房屋89.7万平方米,城中村房屋227.1万平方米。去年以来,又陆续启动棚户区改造地块18处,涉及房屋征收面积27万平方米、7093户。全面启动了13个村的整村改造工作,采用“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因地制宜、自拆自建、自行安置”的改造思路,最大限度地将改造成果惠及村民。

二是全面推进新区建设。2005年,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回民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启动了东至通道北路、南至海拉尔西街、西至金一道、北至110国道,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回民区新区建设工程。

三是城区特色日益鲜明。成功打造了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和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建筑“伊和宫”。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最佳范例(中国)设计推动奖和第8届“精瑞奖—建筑文化奖”。另外,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清真大寺与伊斯兰景观街交相辉映,成为呼和浩特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得到了全市各族群众的一致赞誉。

以人为本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回民区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是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以来,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0万平方米,廉租房1124套,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特别是2007年,率先在全市建成102套廉租房。二是三级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投资56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回民区市民服务中心、攸攸板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了全区42个社区标准化建设工程,发展软环境明显优化。三是改善民生工作成效突出。城乡居民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建了10所中小学,并对全区23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回民区医院改造、攸攸板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海西路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办学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成功承办了第19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出版发行了《回民区志》。与此同时,卫生、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档案、物价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者系回民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