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选择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选择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乡一体化规划早在1980年伴随着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尤其以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期,村镇的发展建设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基于长沙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大成桥镇作为宁乡县中部较有代表性的村镇,本文将着重探讨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村镇建设的居住用地选择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丘陵地区的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居住用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4-0095-03

1.大成桥镇简介

大成桥镇为湖南省宁乡县下辖镇,位于宁乡县中部。现大成桥镇于1995年由原大成桥乡、成功塘乡和油麻田乡合并设立“大成桥乡”。2007年改为镇建制,下辖2社区7个行政村。

大成桥镇煤炭资源丰富,为宁乡县主要煤产地,90年代中期最高煤产量近百万吨,近几年由于过度开采,煤炭资源频临枯竭,甚至许多地方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塌陷等问题,形成“天坑”,过度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成为近几年该镇发展较为严重的问题。

2010年7月,温总理视察后,对该镇地质灾害问题的处理做出了重要批示,紧随其后的镇区整治工作轰轰烈烈开展而未。在《镇规划标准》中,居住用地指各类居住建筑和附属设施及其间距和内部小路、场地、绿化等用地;不包括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6m的道路用地。在《长沙市村镇建设规划指南》中规定,中心镇镇区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8%-38%,一般镇镇区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33%-43%。由此可见,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在各类用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故其用地选择也必将对镇区乃至整个镇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具体问题下,大成桥镇对于镇区居住用地的选择,不仅是该镇的发展问题,也是关键的民生问题。

2.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现状问题分析

2.1布局无序,呈“粗放式”发展

通过实地的勘踏,大成桥镇区建设用地布局整体分散,呈“粗放式”发展。从该区的地形来讲,镇区用地坐落在低山丘陵的平坦地带上,镇区建设用地界线与非建设用地界线没有具体的约束,两者参差交错。在用地性质上,由内而外形成典型的“建筑用地—耕地一山地”的结构。尤其是近几年,村镇经济的迅猛发展,镇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建设用地盲目向外扩张,对于周边耕地的侵占较为严重,导致严重的土地浪费。

从建设用地性质来讲,一般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等都选择了人流、物流较为集中的位置布置,集约程度相对较高;但居住建筑布局大多凌乱不堪,没有整齐的规划,建筑与建筑之间拉开很大的距离,集约化程度不高;建筑朝向也是“各取所好”,给人带来一种“脏、乱、差”的视觉感受。

2.2沿道路一字排开,“一层皮”模式

大成桥镇区有省道S209从中穿过,S209在宁乡段又称为宁黄公路,是宁乡县城与交通重镇黄材镇的必经之处,东至长沙,西至娄底,交通非常便利。受交通条件影响,镇区建设用地基本围绕S209进行选择,形成商住结合的街区店面形式。这类建筑以二层建筑居多,基本为砖混结构,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筑,建筑质量一般。其中,底层临街一面作为个体户经营的商业门面,二层及以上作为居住使用。镇区居住建筑大多沿S209建设,一字排开,形成以S209道路为中心的“一层皮”用地结构。这种“条线型”结构虽然在用地选择上较为简易,施工方便,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对于交通的影响比较大,“一层皮”也将镇区的生活线拉得很长,发展后劲不足。

2.3多种功能混合,缺乏协调发展

功能混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从居住用地上的建筑使用功能的混合。以大成桥镇老街区的民居为例,虽然从规划上来讲,将他们划为居住用地,但实际上,镇区的许多居住建筑兼有多种使用功能。临街建筑基本为商业门面、餐饮或是娱乐场所等,位置稍偏的有许多被出租成仓库或小型旅社,但是其建筑最初建设的时候都是以考虑居住为主的,单体建筑内部和邻里之间都只考虑了居住功能的相关要求,后来变更为各种使用功能是因为市场利润的驱使。但事实上,这些建筑在变更其使用功能后许多都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严格的整改,比如仓库、小型旅社、娱乐场所的防火防灾、紧急避难通道等等这样一些设施,基本都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这样为周边的居民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是居住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之间的组织混乱。以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道路用地之间的组织为例,问题较为明显的是S209沿线一带。大成桥镇区的“一层皮”式的用地模式,居住用地、商业用地都围绕S209沿线建设。作为省级干道和过境干道,S209交通流量非常大。沿线两侧的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无疑又是镇区的主要活动中心,人流和物流都非常繁忙。过境干道直接穿越镇区内部,使得S209的交通压力在本区段骤然增大,尤其是逢年过节,该区段常发生交通事故,这与我们用地选择不当、组织缺乏规划也有一定的关系。

2.4建筑缺乏地方特色,配套设施不足

在原有老街区,镇区居住建筑多以90年代建筑为主。在建筑外观上显得较为杂乱,建筑的色彩、材质、装饰等等都是各取所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整体上给人凌乱无序的感觉,缺乏地方特色。

同时,配套设施也没有跟上发展步伐。中小学虽然在最近几年的整治过程中进行了扩建,但是,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依旧滞后。整个镇区除了镇政府前面有个大广场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公共的活动空间,公共绿地更是几乎没有,这与不断向外扩建的居住用地形成鲜明对比,公共资源在个人利益当中一步步被压缩。这也是在我们规划当中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将“城市病”又复制到广大的村镇建设当中来。

2.5地质灾害影响严重

这是今年来大成桥镇最为严重的问题。大成桥镇是宁乡中部的主要产煤基地,90年代中期最高煤产量近百万吨。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导致相应地质层“被掏空”,近几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导致许多地区塌陷。以镇区为例,许多的民居,包括镇中心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都出现了开裂、沉陷、倒塌等问题,地面形成各种各样的“天坑”,当地居民寝食难安,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3.城乡一体化对于城乡发展的指导与要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是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主要内涵是通过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间的劳动力、技术、资本和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流动,以达到城乡互补、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目的。它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规划由“城市”变为“城乡”,空间层面上由规划“重城轻乡”转变为“城乡并举”,村镇发展被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对于政策的解读,城乡一体化对于村镇发展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指导与要求:

3.1重视土地整理与农村新型社区布局

“乡”规划将作为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资金支持,实现土地整理。具体的是将小块的农田整理为大块农田,促使散居的农民进入新型农村社区或在集中居民点居住,这样可以达到几个目的:一是使农村人口的耕地面积增加,二是使农村的建设用地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可以将农村建设用地节约的指标用于城市建设,获得的土地出让收益反哺给农民用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正因为城乡一体化对于村镇规划的重视与指引,这也为村镇居住用地选择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对居住用地如何进行选择,将对村镇的土地整理以及农村新型社区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规划效果。

3.2在规划中更加注重城乡对接与互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所谓的“城乡一体”,实际上是通过城乡互补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双赢”局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城镇通过延伸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至农村集中居民点,为乡村居民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娱乐等服务,提高乡村居民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便利性,而村镇作为小城镇发展的“后花园”,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要实现城乡发展的互补,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就成为了城乡交流中最为重要的“纽带”,在城乡联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村镇的建设用地选择,也必将从城乡融合的角度出发,将建设用地尽量的考虑选择在交通便利、通信方便的地段,使之能够更多的享受城市提供的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实现城乡间的良性互动。

3.3注重人的“城市化”,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现阶段的城镇化,大多都只是更多的关注城镇规模大小,即地域空间上的“乡”变“城”,但事实上,“城乡一体化”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最终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使农村人口能够像城市人口一样享受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过程中,要求我们始终将人的“城市化”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兴建各种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通过更多的方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对村镇居民在医疗教育、技能培训、网络通讯等方面的覆盖面,从而提高村镇居民的人口素质,使村镇居民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农民”身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按照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指导,我们在进行村镇居住用地选择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围绕如何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角度出发,考虑村镇居民的居住、工作、学习、游憩、公共活动等生活空间的组织,使各个功能区之间能够联系方便,通过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区域的规划协调,提高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4.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选择探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问题下,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本文对于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选择主要从位置选择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区段。省道S209穿越大成桥镇区,联系宁乡东西方向,交通流量大,因此在居住用地选择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尽量选择靠近S209的地段。沩河支流王柏河依老镇区经过,可作为镇区水源点,故宜靠近该河进行新的居民点选址。近几年由于煤矿的开采,导致该区某些地区地层塌陷,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井干涸,居民生活用水都靠外来自来水厂提供,这给镇区居民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在新的选址过程中要特别处理供水问题,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段,以利于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4.2顺应地形地貌,避免对山水等自然风貌的遮挡和建设性破坏。作为农村的特色山水风景要予以保护,尽量不占或少占优质农田,顺应地形,选择坡度平缓的地段选址,集中安置,节约开发成本。

4.3避让各类保护区,不得在保护区类进行居民点选址,以免对保护区的环境、绿化等造成影响。大成桥老镇区东边有一观音庙,是该镇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香火鼎盛。因此在居民选址过程中,应该对该区予以保护,在观音庙周围20m范围内禁止建设。

4.4避让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如滑坡、泥石流、沉陷等,保证居民生活安全。近几年的煤矿开采导致大成桥镇的地质沉陷较为严重,在新的选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让灾害频发地段,经过严格的土地勘测之后,选择土质优良,地基稳固的地段。

4.5尊重现状,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受长期的生产生活影响,大成桥镇镇区居住用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用地模式,形成自由式聚居形态,形成鲜明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农村人注重邻里关系,故都以“聚居”为主。同时,农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居民在“聚居”的前提下喜爱“独门独户”的房屋选址,前坪后院,既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又保证了相对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我们在选址过程中,也应该尊重居民的生活意愿和文化背景,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

4.6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加强城乡联系。大成桥镇区距宁乡县城20km,距省会长沙60km。上距洛湛铁路横市站12km,下距长石铁路宁乡站29km,通过S209实现与宁乡县城交通联系。尤其是大成工业小区落成以来,园区先后引进了特步鞋厂、铝厂等数家企业并均已投产,使得大成桥镇经济发展迅速,与县城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因此在镇区的居住用地选择过程中,也应该从产业发展出发,宜选择靠近工业小区的地段,通过工业产业带动镇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不断发挥自我优势,吸引投资,实现与宁乡、长沙的对接,成为宁乡县城的“后花园”,最终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双赢局面。

4.7合理组织镇区内部各功能分区,注重居住用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城乡联系如果看作是实现镇区发展的外部拉力的话,镇区各功能的组织合理则可看为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镇区自身的协调尤为重要。经调研,镇区现状情况居住与商业、交通之间的组织依然不尽合理,故我们更应该从现状进行梳理。比如,对于居住用地与交通间的矛盾,反对沿过境干道S209的“一层皮”式的开发,对居民点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组团式”发展,既能保证居住用地的交通便利,也同时也能保证过境干道的交通舒畅。总之,在居住用地选择的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周边用地的功能,从全局出发,综合协调,使镇区内部健康发展。

4.8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市化”。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应该是从最初的“物质环境的城市化”逐步落实到“人的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将所有农村盖高楼、修马路,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解决人的“姓城姓农”问题。许多地方的村镇在新农村建设浪潮中,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环境一个比一个优美,但实际上,居民的文化素质问题并没得到真正的提高,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出现了“种地无地、就业无门”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尴尬情况。因此我们在镇区居住用地的选择过程中,也应该与教育科学、技能培训、网络通讯、医疗卫生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只是单纯的将居住用地只考虑“人的居住”,更应该考虑“人的发展”。

5.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镇区居住用地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于村镇建设的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规划过程中做好镇区居住用地的选择。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搜集和实地勘踏,为大成桥镇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好用地选择工作,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为的安全隐患,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约土地,立足长远,全面、健康地推进大成桥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海峰,王鹏程,陈曦,“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新农村规划设计探讨,规划设计,2010.

[2]张宏元,王倩,郑雄彬,“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城乡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规划师论坛,2011.

[3]孟庆,马兵,规划由“城市”向“城乡”转变的思考,规划管理,2008.

[4]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城市规划,2010.

[5]吕京庆,刘培培,1980年以来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综合述评,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

[6]杨榕,谢志强,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对策研究,中国发展,2011.

[7]孙贵艳,王传胜,肖磊,董冠鹏,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居住用地布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1.

[8]唐强,闫红伟,赵彦博,李俊英,小城镇生态型用地布局研究,沈阳大学学报,2010.

[9]长沙市村镇建设指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