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改一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其他省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重庆市也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拉开了新课改的序幕,正式使用新课改教材。经过两年初步实践,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值得欣慰。我不敢妄谈新课改的成败,因为他还处在“哺乳期”,还在慢慢成长,在此仅就其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
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它被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组织不力
由于农村高中班额大(一般65人以上),学生活动范围小,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靠墙各两列,四人一小组,中间四列,八人一大组,人数不均,并且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没有指定负责人,没有激励机制,没有制度约束。这样分组虽然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活而不做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或者干别的事。看似热情澎湃,实际收效甚微,或一事无成。
4.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就要求学生合作讨论,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有的小组才组织到位,有的小组却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半途而废,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评价不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老师们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敷衍了事,草草收兵,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尤其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三是只注重个别小组的信息反馈。由于时间有限,在小组讨论后,老师往往只象征性地抽一两个小组汇报后就戛然而止,其他小组眼见自己的劳动成果没得到展示,只好失望叹息。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构建组织,健全制度
构建小组时,我们要根据班级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便于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三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主要负责本组成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的职责是归纳总结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四是制定语文学习小组考评奖惩细则(可采用10分制)。五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有时可打乱固有小组结构,进行“人才”交流,可以是组织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控制或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相时而动,科学设问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来呈现学习目标,并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学质量就取决于问题的质量。怎样设计问题呢,问题应取材于知识的生长点和运用点,例如,加强思辨、求异发散、总结规律的问题最富有合作讨论、探究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成绩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了需要合作的愿望时;当学生一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定数量学生有共同问题时;当学生学习出现分歧,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变得有现实意义,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同时,教师在敏锐捕捉合作时机时,更要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富有含金量的题目,要将问题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三)预留时间,加强展示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应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经验背景有别,对问题的理解各异,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四)加强调控,适时引导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呼唤着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于是,老师在组织自主、合作学习时,就由昔日的满堂灌一跃而成为壁上观,其行为特征就像赛场外的拉拉队,一是不干预主体行为,二是极尽激励之能事。其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老师应积极介入,加强巡视,了解学生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学生在被卡壳、迷途、钻入牛角尖时,都需要老师介入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合作上的自我中心行为,在求知上的自我需求行为,在见解上的唯我独尊行为,需要教师引导和调控。只要教师的引导不超越学生的主体行为,不替代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只要调控不是粗暴的、命令的、指责的、威吓的压制,而是善诱地使学生发觉并纠正学习行为的偏差,达到自我监控的境界,就不会打击主体精神,压抑个性发展。相反,却能充分利用这些最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来促进教学有计划.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
(五)辩证分析,多维评价
时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评价大都是以小组讨论结果和课堂竞赛活动的得分相加合成团体总分,以团体总分的高低论胜负,这样,就只看到了小组的集体力量,而忽略了有些学生的个体智慧。如果只关注集体评价,“大锅饭”的状态则容易使某些成员成为旁观者,滋长了他们的依赖心理和惰性,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单纯的集体评价,容易挫伤优秀生的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无实质性的鼓励。
可采取多维评价:一是动量评价,根据学生实际给每位学生制定一个目标作为基础分,以学生现时检测成绩超过基础分值为提高分,把组内各个成员的提高分合成为团体总分,再以提高分评价个体的贡献,以团体总分论小组的胜负,就会真正促成“组内成员互助,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样,学优生和学困生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客观公正,优生有压力,差生有动力;每个成员都必须独立思考,以各自的提高分体现对小组的贡献,把着力点集中在争取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上;团体总分与每个学生的提高分息息相关,极大地刺激了组内互助,全员提高。二是将智育目标与德育相结合,发现学生一点进步,一个好的行为,对小组一点贡献都要充分肯定。三是将课堂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组员平时的表现,不管是积极进步的还是消极落后的,都要纳入小组考核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在现有的课堂合作学习实施模式上,如果我们端了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理,直气壮地追求其基础性价值;调整了问题的基点,使讨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体验、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收获;注重了课堂的调控和引导,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优化了评价方式,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和着力点,它不仅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技能,也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内涵,并非全部,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是一次教学革命,是一次思想洗礼,如何改,改得怎样,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