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课堂不再尴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课堂不再尴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二年来,兢兢业业探索语文教学方法,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这期间,亦或有丰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学生对语文课不以为然的尴尬。那么,怎样充实语文课堂,让那些死气沉沉的学生活跃起来,使原本美丽的语文课堂,展现她原有的魅力呢?本人撷取了教学反思中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一、要使语文课堂不再尴尬,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课抱有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以期待的心态去迎接语文课,享受语文课,从而如饥似渴地汲取语文课堂里的美味佳肴,从而达到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那么应如何多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我接下来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上好第一节语文课

经验证明,成功地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是一个语文教师自如驾驭课堂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往往把第一节课上成自习课,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浪费。事实上,很多富有经验的语文大师都非常注重备好第一节语文课。教师旁征博引,系统地描绘语文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方法二,充分利用课堂3分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3分钟是语文教师导入新课的时间,教师能否自然、生动地导入新课,是教师能否成功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记得我教授杨朔散文《荔枝蜜》时,我引导全班学生望着教室窗外的景物想起孟浩然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当地时兴种植梅子树,我又进一步探问学生:“每当梅子花开时节,正是什么动物繁忙的时候?”学生马上回答“蜜蜂”,那么蜜蜂正在忙什么呢?学生回答:“采花酿蜜”。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此文的兴趣。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导入法,名言警句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提问题导入法等等。

方法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我在教读散文《西花厅的海棠又开了》一文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今中外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有哪些呢?学生马上沸腾开来:“罗蜜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况英台”、“牛郎织女”、“崔莺莺与张生”、“居里和居里夫人”学生各抒己见、兴趣盎然.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方法四:充分发挥评比与竞争,表扬与奖励的作用。

有心理专家对两个等组的学生进行五天每天十分钟的数学练习的对比实验,其中无竞赛组只是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进行。有竞赛组做练习,还有一个“为了每天在统计表上登记分数和红星”的诱因。结果竞赛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因此,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授课设置问题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分组竞赛,并对优胜者进行及时客观地表扬奖励。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使语文课不再尴尬,必须全面提高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

比如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一流的朗读技巧,教学过程中声情并茂的范读可有效地感化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美化语文课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用的课文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散文、诗歌、小说等;从朗读的角度说,在语言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朗读者作为作者的代言人,要做到深入研究作品,明确立题思想、理清脉络层次,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再创造。要求做到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句读分明:从语言技巧上来说,要求掌握适当的停顿,区分读音的轻重,注意合适的速度,要有语调的抑扬,要作音色的处理。这些都是读好一篇作品不可忽视的因素。又比如说教读《苏州园林》时,教师首先应对苏州园林作深入了解,这些园林可分作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收集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恰园的美丽风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三、要使语文课堂不再尴尬,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教法,实现教法的多元化

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教读散文《井岗翠竹》我常用朗读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井岗翠竹》是篇优美的散文,不少师生都喜欢读他,文章不拘一格,既叙事、又抒情,既描绘景色又发表言论,前后呼应、好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把翠竹与革命紧密联系。朗读此篇,语调要亲切、流畅、朴素,富有激情,带给人们宽广的领域和深远的意境,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思想情感的回流,革命情操的激励,泌人心脾的馨香,它的韵律和音乐美,也足以给人强大的感染力。又比如教读小说《孔乙己》时,我就用表演法教学,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课堂由学生上台表演孔乙己排钱、喝酒、卖弄文字、分茴香豆等几个片断,通过语言、神态、语调的表演,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穷酸而清高的可悲又可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于课堂。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标新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再如教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时,针对两文作者柳宗元和苏轼创作该文时都被贬,我便有意把两文所抒发的情感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比,同学们更深刻理解作品反应的不同情感。此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讨论法、精读法、略读法,等等。教法的多元化,丰富了语文课堂,为原本单调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四、要使语文课堂不再尴尬要尽量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个别教师总喜欢灌输式教学,整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作为“无聊”的看客,久而久之,便会厌倦。实际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把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比如在教读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时,先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解到白杨树象征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农民那种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学完本课内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想赞美的又是什么事物,为什么?”对于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我最喜欢梅花,因为她不惧风雪,傲立寒冬;有的说我喜欢莲花,因为她出於泥而不染,洁身自爱;有的说我最喜欢蜡烛,因为她勇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们各抒己见,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接着我又要求他们回去把自己说的写成一篇短文,这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当然,要成功在上好语文课,方法不胜枚举,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在语文老师不断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优化。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演绎出倍受学生青睐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