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喊声“妈妈”,回头一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喊声“妈妈”,回头一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上,速度滑冰女子500米金牌出人意料地挂在了俄罗斯选手祖诺娃的胸前。她34岁,已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在奥运会历史上,如同祖诺娃般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妈妈”选手不胜枚举。和那些龙腾虎跃的热血青年一样,她们也在奥林匹克竞技史册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妈妈选手的典范

1986年,保加利亚女子游泳运动员丹卡拉科娃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200米蛙泳银牌;随后,便当了新娘,第二年生下了宝贝女儿安娜。

周围人都以为丹卡拉科娃从此会销声匿迹,安享天伦之乐。可谁能料到,女儿诞生不久,她的身影又出现在碧水池中;1988年汉城奥运会,她以妈妈运动员的身份夺得100米蛙泳冠军,并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赛后各国记者采访“女蛙王”,她说:“生下女儿之后,我本想退出比赛。但是,我知道在奥运会即将来临的重要关头,祖国需要我。再者,我想,还没有一个母亲运动员能夺得奥运会游泳金牌。这种想法反而激励我加倍努力。”

尽管结婚、生育无形中成了女运动员继续体坛生涯的两大障碍,但像丹卡拉科娃这样勇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女性在奥运会上仍比比皆是。她们以自己的行动,使人们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936年,18岁的荷兰女选手科恩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仅获4×100米接力第五、跳高第六。22岁时,她与情侣结合,六年内有了一儿一女。

由于科恩合理地安排时间,家务、训练两不误,有时训练还带着孩子。结果,运动水平迅速恢复并逐渐提高。1948年,已而立之年的她赴伦敦,再度角逐奥运会。一人独得100米、200米、印米跨栏、4×100米接力共4枚金牌,被誉为“飞行的家庭主妇”。

当科恩载誉回到荷兰,举国上下像过节一样欢腾。全国放假一天,以示庆贺。女王亲自向她颁发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直至1984年,64岁的科恩还应邀出席了纽约妇女体育荣誉基金会的授奖仪式,荣膺“妇女先锋”称号。

对生活有更多理解

女选手到了一定年龄,渴望建立一个温暖、甜蜜的家庭,乃人之常情。

1976年,当25岁的前苏联姑娘卡赞金娜在第21届奥运会上捧回800米和1500米两顶桂冠后,她说:“我想和大家一样,下班回家一进门就能听到孩子大叫‘妈妈回来了’。我喜欢听到丈夫高兴地夸奖‘你今天的饭菜做得真不错。’我喜欢有一个整洁、舒适、有条不紊的家庭。这一切在我作为运动员的生活中太少见了。”不久,她建立了家庭,并在1978年生下了女儿玛申卡。

卡赞金娜并未就此告别跑道。她在家里坚持进行恢复性锻炼,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复习功课、锻炼、给孩子喂奶、洗衣、读小说、烧菜做饭,每一项都规定了时间。家庭、女儿使她思想上有了一种依托,无形中给了她安全感。她训练也更加专注,以至于在田径场上不与任何人谈话,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夕,卡赞金娜刷新了1500米世界纪录;接着在奥运会上,又蝉联该项桂冠。1984年,苏联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奥运会后的一次国际性比赛中,卡赞金娜在3000米比赛中战胜了刚夺回奥运会桂冠的一位罗马尼亚选手,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可以想象,当年她若有幸前往洛杉矶,这位33岁的妈妈选手很有可能再度问鼎。

孩子还使一些女选手体会到一种新的责任感和动力。

2005年,30岁的乌兹别克斯坦选手丘索维金娜又出现在第38届体操世锦赛赛场。她成名于1992年。当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代表独联体夺得女子团体金牌。后来,丘索维金娜与摔跤运动员库尔班诺夫结婚,1999年11月有了儿子阿里舍。

为了给患了白血病的儿子挣钱,五索维金娜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洲际或是世界性的比赛。她除了参加过三届奥运会,还在第九届世锦赛中夺得过8枚奖牌。2003年,在美国举行的世锦赛上,已经28岁的丘索维金娜夺得跳马金牌,轰动了赛场。去年,她又一次成为墨尔本世锦赛的跳马亚军。

专家们认为.当了妈妈后,运动员往往对比赛、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理解。正如当了母亲的一位挪威世界名将所言:“做母亲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比赛对我来说也不再单纯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身边更多我爱和爱我的人。”

生理变化有何奥秘

据科技人员测试,怀孕期间,孕妇心率一般比较高,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增加40%,红血球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些变化能相应改善身体的摄氧量。一次试验表明,一名耐力性项目世界冠军产后7个月,其摄氧量提高了5%,这对一名世界级选手简直是“如虎添翼”。摄氧量改善,可直接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血量的增加,可改善身体散热效率。

这恐怕就是有些女选手妊娠期间或产后,运动水平有所上升的生理依据。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前苏联知名女子体操选手拉蒂尼娜。1956年,夺得4枚奥运会金牌后,她结婚了,此后,她在怀孕的情况下出赛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并以绝对优势夺得5枚金牌。作为一位妈妈选手,1960年和1964年,拉蒂尼娜又两度参加奥运会,直至30岁,再获5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成为体操史上的一座丰碑。

还有俄罗斯越野滑雪女将达尼洛娃。1994年,23岁的她首次参加第17届冬奥会,一无所获。两年后,她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1998年,达尼洛娃赴日本长野第二次参加冬奥会。没有人将她放在眼里。可在冬奥会开幕后的第一项比赛女子越野滑雪个人15公里的较量中,她一鸣惊人压得冠军。之后一发不可收,又连获个人10公里银牌和4×5公里接力金牌。2002年,双胞胎儿子6岁时,达尼洛娃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又带回了两枚个人项目金灿灿的奖牌。很多人说,生过孩子的她似乎一下进入了竞技水平的高峰期。

有些外国体育组织投机取巧,据此鼓励女选手人工受孕,以刺激运动成绩的提高。这不但违背奥林匹克精神,也有损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此方法并不可取。但是,探索、研究运动员怀孕期间和产后的身体变化及其与运动水平的关系,对于发挥女选手的潜能、延长其运动寿命,却不无裨益。

妈妈选手层出不穷

随着训练设施的改善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在不少竞技项目中,优秀选手的运动寿命呈延长趋势,“妈妈”选手也越来越多。2004年雅典奥运会,柔道赛场同时出现了五位“妈妈”选手,其中四人还成为奖牌获得者。

古巴有两位“妈妈”级宿将参加了该届奥运会柔道比赛。一位叫萨温,系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柔道48公斤级季军。后来,尽管她有了一个女儿,依然未离开“榻榻米”,2003年她勇夺世锦赛52公斤级金牌;雅典奥运会又成为52公斤级季军。另一位叫冈萨雷斯。她参加过三届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冠军;悉尼奥运会是57公斤级亚军;生子后重新复出,在雅典奥运会上又领回63公斤级铜牌。

有意思的是,该届奥运会女子柔道48公斤级前三名中,有两人是孩子的妈妈:一个是亚军、法国选手约希内特,另一个是第三名、德国的马蒂亚斯。

不仅有了“妈妈”选手,雅典奥运会甚至出现了一位“祖母”级选手。她叫伍德沃德,来自澳大利亚,当时56岁,有六个子女。两个孙子。

伍德沃德练过射箭,36岁时加入一家俱乐部开始练射击。由于专心致志,她的射术提高迅速,1996年,竟神奇地入选澳大利亚国家队,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并获得第20名。

因为丈夫患病,伍德沃德被迫中断训练。丈夫去世后她一度陷入悲痛之中难以自拔,错过了在自己祖国举行的悉尼奥运会。心情逐渐平静之后,她又举起了枪,开始准备雅典奥运会。2004年4月,在雅典举行的一次世界杯赛上,伍德沃德获运动手枪第十名。三个月后,她顺利进入国家队,成为雅典奥运会上年龄最长的女选手。

奥运会运动手枪比赛中,伍德沃德的对手大多都比她小20岁左右。老人最终名列第18名,虽然成绩不算理想,却还是让所有对手肃然起敬。

“妈妈”选手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特别是丈夫的鼎力支持。有不少“妈妈”选手的丈夫就是自己的教练。德国的昆贝努斯是上世纪90年代世界最优秀的女子铅球选手,夺得过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和三届世锦赛冠军。克拉克是她的丈夫兼教练。知妻莫如夫。卡拉克不但在生活上关心昆贝努斯,和她一起照料孩子,训练也总是安排得恰如其分。直到去年,35岁的昆贝努斯才离开赛场。

责编/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