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冈县棚室无公害黄秋葵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冈县棚室无公害黄秋葵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青冈县棚室无公害黄秋葵栽培技术,包括大棚选择、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整地施肥、大棚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黄秋葵;大棚栽培;无公害;栽培技术;黑龙冈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20-01

黄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称黄葵、羊角椒、补肾菜、洋辣椒、羊角豆、咖啡黄葵等。以采收嫩荚供食用,嫩花和叶也可食用。嫩果(荚)肉质柔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原产于非洲。我国从印度引进,已种植60年左右。黄秋葵作为青冈县引进的特色作物,2012年引进通过2年的种植,平均产量达39 t/hm2,纯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示范效果显著。种植农户由原先的不足8户,种植面积不足0.7 hm2,到2014年全县已发展到5.9 hm2。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经过2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无公害黄秋葵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大棚选择

黄秋葵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pH值为6.0~6.8偏酸性为好,同时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大棚选择应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等都应该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条件(NY5010-2002)》的规定。

2 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长势强、耐热、抗病、高产的品种,如新东京五角、清福、台湾五福、南洋、长绿、卡里巴、绿星、美丽五角等。同时选择千粒重50~60 g、发芽率在85%以上的优良种子。

3 育苗移栽

育苗时间为3月上旬,采用营养钵播种育苗。选择规格25 cm×50 cm的塑料营养钵,每个钵盘育苗72株,将营养土装入并压实,钵口留1 cm的空间,苗床宽1.25~1.50 m、长5~10 m。每穴播种1粒,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基质,然后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用种量约3 kg/hm2。出苗后应及时揭去地膜。苗期注意适时浇水和通风透气,加强温湿度管理,培育壮苗。苗龄30 d左右,2~3片真叶时定植。

4 整地施肥

定植前,将土壤深耕20~30 cm,施优质腐熟农家肥60 t/hm2、氮磷钾复合肥4.5 t/hm2,然后耙平做垄[1-2]。

5 大棚定植

每垄种2行,株行距70 cm×40 cm。定植时挑选壮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使幼苗尽快缓苗。

6 田间管理

移栽后10 d左右用尿素45 kg/hm2对水浇苗,以后每10 d浇水1次,以利于提苗,同时增加植株抗性。坐果后结合浇水追45%复合肥375 kg/hm2,生长中后期再适量追肥2次。坐果期需水较大,应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浇水过多。及时摘除侧芽,减少养分消耗防治开花结果延后,同时及时摘除老叶、残叶,有利于通风、防病[3]。

7 病虫害防治

7.1 农业防治

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轮作,科学配方施肥,发现病苗及时拔出,深埋烧毁。

7.2 物理防治

主要是用杀虫灯进行诱蛾防治。

7.3 化学防治

①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克露)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雾1次,防治2~3次。②病毒病。此病由蚜虫传播,应及时防治蚜虫。植株发病初期,可用83-增抗剂100倍液,或病毒A 500~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3~4次。③蚜虫。可用10%蚜虱净、10%一遍净、10%大功臣等3 000倍液防治。④夜蛾类害虫。可用52.5%安保乳油1 0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 200倍液,或阿维菌素+功夫5 000倍液。此外,还应注意防治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等。

8 采收保鲜

黄秋葵嫩荚长势快,易老化,应保证及时采收。采收过早,嫩荚小,产量低;采收过晚,荚果纤维化程度高,降低品质,同时还会影响后续坐果。花谢以后5 d左右及时采收,此时果色、质、味最佳,盛果期每天清晨采收1次。

采收后的嫩荚由于采后生理旺盛,消耗本身基质较多,营养损失大,应及时食用或加工,否则应进行保鲜处理。可将嫩荚转入0.02 mm塑料乙烯薄膜的保鲜袋中,同时装入保鲜剂,防治在4~5 ℃流动的冷水中,经10 min温度冷却到10 ℃左右,再进行贮存,保持相对湿度90%以上,在7~10 ℃可保鲜10 d,5~7 ℃可保鲜15 d,1~3 ℃可保鲜30 d。若嫩果远销外地,需在清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中,再放入纸箱内,温度冷却到2~5 ℃,于冷库中保存待运。

9 参考文献

[1]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2] 张悦,马艺荞,王秀峰,等.黄秋葵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蔬菜,2013(11):18-19.

[3]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