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44-01

【摘要】目的:探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78例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7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7人和胺碘酮组42人。结果:伊布利特组31例在1周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胺碘酮组27例在1周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效果较好。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19.6±10.2)min。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51.9±23.6)min,伊布利特的转复时间较短。伊布利特组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均自行缓解。胺碘酮组9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伊布利特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可以用于各型心房纤颤发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疗效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率失常类型,我国心房纤颤的患病率为0.77%,以中老年患者为主[1]。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其死亡率是非心房纤颤患者的近2倍。药物治疗是心房纤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治疗药物存在转复速度较慢,转复率较低的问题[2]。伊布利特(ibutilide)是近年来出现的较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研究显示其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国外于1995年即开始将伊布利特用于持续心房颤动的转复治疗,但国内对此研究较少[3]。因此本文现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78例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78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到确诊,并排除未控制的甲状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78例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伊布利特组37人,男21人,女16人,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0±18.3)岁。胺碘酮组42人,男25人,女17人,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5±17.2)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治疗前首先测量血压。对高血压患者首先控制血压,再行给药;对血压偏低的患者采用多巴胺升压治疗。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并行持续心电监护,对低钾患者尽可能于补钾后再行药物治疗。伊布利特组患者采用伊布利特治疗,体重大于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为1mg,如无效,10min后加注1mg;体重小于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为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加注0.01mg/kg。以0.9%NaCI稀释至20ml静脉滴注,于10min内静注完毕。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若滴注过程中心律转复,则停止给药。

1.3 疗效评价方法: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持续性心电监护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7d。疗效标准为显效:持续性心房纤颤转化为窦性心律;有效:持续性心房纤颤转化为阵发性房颤;无效:持续性心房纤颤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成组比较的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伊布利特组31例在1周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胺碘酮组27例在1周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统计学意义(Z=-2.125, P=0.034)。见表1。

2.2 两组转复时间比较: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时间为8-30min,平均转复时间为(19.6±10.2)min。胺碘酮组的转复时间为28-69min,平均转复时间为(51.9±23.6)min。经成组比较的t检验,两组患者的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 P=0.000)。

表1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心房纤颤的转复情况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伊布利特组 30(81.1) 5(13.5) 2(5.4) 37(100.0)

胺碘酮组 25(59.5) 10(23.8) 7(16.7) 42(1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伊布利特组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均自行缓解。胺碘酮组9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

3 讨论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率失常,一旦患者发生心房纤颤,就会因为心室波动规律的改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甚至可进一步造成心脏功能恶化,还可形成心房血栓,造成栓塞,出现缺血性脑卒中[4]。根据临床表现和发作情况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因文献报道伊布利特对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较好,为探讨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的78例患者均为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

心房纤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将心房纤颤转化为窦性心律,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胺碘酮是使用时间较长的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离子通道,抑制钾离子外向流动,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胺碘酮药理机制复杂,存在起效时间慢,长期大剂量治疗可能造成肺间质纤维化和甲状腺功能损害等多种并发症的缺点。另外,消化道不良反应也是胺碘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多可自行缓解。本研究胺碘酮组患者的转复时间为28-69min,平均转复时间为(51.9±23.6)min,起效较缓,转复时间显著高于伊布利特组的患者。9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伊布利特是新一代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作用机制类似于胺碘酮,但还可在平台期促进Na离子和Ca离子内流,从而加强了转复作用。伊布利特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室性心动过速,但均自行缓解,未出现死亡病例,说明伊布利特具有起效较快,疗效较好的优点,可以用于各型心房纤颤发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云翠,卫高仁.老年心房纤颤与脑栓塞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961-962

[2] 方全.伊布利特――心房扑动的克星[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7-8

[3] 孙健玲,李小鹰,郭继鸿,等.伊布利特对犬心率抑制与终止心房扑动机制的初步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10:920-922

[4] 杨敏,廖德宁,张家友,等.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或扑动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9):1046-1047

作者单位:421251 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