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老机构显尴尬 家外养老问题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老机构显尴尬 家外养老问题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在古籍《礼运》中,就明确提出了“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伟大理想。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日渐清晰,养老机构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托老所在为老年人改善养老环境的同时,自身面临诸多尴尬。这一现象在许多城市均有存在,折射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不健全、养老观念滞后等深层次问题

西宁托老所现状折射全国养老尴尬

托老所养老 老少态度不同

去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陆续建成了多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河东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环境具有浓浓的“家”味:130平方米的房间内,餐桌、盆栽、电视、书籍一应俱全。而活动室内,几位老人正穿着拖鞋,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另一些老人则和护理员打着麻将。

“我们来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舒服。有的老人看着书就睡着了,工作人员就进来给我们盖上毯子!”75岁的王爷爷笑道。

“儿女们早上早早就走了,晚上七点多钟才下班,在家里也没人陪着说说话,饭也不能自己做,很寂寞的,不如来这个照料中心。”92岁的季奶奶深有体会地说。

目前,在西宁市城北区,类似的托老所有7家,分散在社区之中,均是选择采光较好的房屋,一些家里该有的设施,托老所都具备。据介绍,每天早上七点多钟,老人就会陆续到来,下午五点多钟吃过晚饭便回家。饭菜的口味,会根据老人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接送。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老人对在托老所养老有不同看法。“大部分都是来看看,但实际来的人并不多。”新海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很多老人依然选择在家中养老。由于传统观念,一些子女也不愿老人们去托老所。”

据了解,西宁市目前兴建的托老所属公益模式,收取的费用仅够支付水、电、暖等杂费,工作人员则纳入各区政府管理开支。尽管如此,托老所每月400~600元的收费,也让一些收入微薄的老人缺乏负担能力,以致西宁市一些托老所“门庭冷落”的现象较为普遍。

日间or“白加黑”抉择两难

在河东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两个房间中均放有床铺和被褥。据工作人员王秀珍讲,目前有7位老人晚上在这里留宿。

与专门的养老院相比,各个托老所均位于小区中,环境舒适、交通方便,更便于老人们来往。“想孩子们就随时回家看看,孩子们来也很方便。”老人们告诉记者,这也是不少老人愿意留宿的原因之一。

另外,收费也是老人们考虑的因素。老人李佩娟告诉记者,自己在托老所一个月的收费是450元;而她的弟媳住在在城南新区的一家养老院,收费是每个月1800元。记者对比了一下,即使在可以住宿的中心,每月的收费也仅为900元,远低于养老院的费用。

按照相关规定,作为“日间照料中心”的托老所,是不能让老人们留宿的。“但有老人和家人提出,如果不让留宿就不来了,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王秀珍坦言,由于允许留宿,这里的人气明显旺了很多。对所有留宿的老人,必须由家人出面签订“免责声明”,留下紧急联系电话。声明中约定:老人如在留宿期间发生意外,与中心无关。

在新海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王荣说:的确有老人们提出要在中心留宿,但考虑到中心没有配备医疗急救设备和救护人员,不具备留宿的条件,因此不能答应老人们的要求。

在留宿问题上,西宁市的托老所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是选择“日间”还是“白加黑”,托老所都难以避免地陷入了尴尬境地。

专家:尴尬折射深层问题

专家指出,托老所是近几年兴起的“居家式社区养老”新模式,是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结合体,是一种混合养老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优越性,比如:老人易于与家人团聚,白天家人不在也可以受到照顾。

托老所面临的尴尬、引发的争议所折射的,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各类养老机构不健全、养老观念滞后等深层次问题。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指出: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经济问题加社会问题,养老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现在许多托老所不够正规,设施并不完备。此外,托老所只是给老人提供了一个养老的“物理空间”,但老人的“心理空白”仍需要填补,如何解决托老所中老人与老人的沟通问题、老人与工作人员的沟通问题,非常关键。

尹小俊建议: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我国亟须建设“梯度”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混合养老等方式并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特殊性,发展不同的养老方式,因地制宜解决养老问题。同时,加强家庭价值观的建设,让更多的人关注养老产业,关心老人生活。

福利院“啃老”制度与道德缺失

福利院出租老人打工赚钱

“五保老人”原本应该在福利机构颐养天年,但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中心福利院却将老人们外派打工赚钱。据调查,从2008年开始,该院通过安排“五保老人”外出打工一共收入3万元。日前,院长但玉堂的“错误行为”被县纪委、监察局通报批评。

供养老年人的福利院,一般也叫敬老院、养老院。仅从名称来看,就不难判定老人在这里应当享受的福利:被尊敬、被赡养、被呵护。然而,竹山这家福利院却成了一个标准的“啃老”之地,这种靠老人来谋利的行为天理难容!

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租别人的父亲去打工赚钱到底合不合适,仅需把被派工者换成自己的父亲来想想,答案就不言自明。其实,出租老人的根源在于无视人的权利和尊严,更是如今养老机构制度与道德的集体缺失!

乡村福利院真的缺钱?

在乡村福利院,外出打工、以院养院、冒领供养费,似乎都归因于一个现实:缺钱。

在竹山县民政局局长王世国看来,每人每年1800元的供养费根本不够用。但一位曾在上庸福利院工作过的村民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人每年1800元,每月就是150元,每天摊5元。老人每天吃一斤粮食2元钱,每月吃油5斤,青菜大部分自己种,加上养猪、酿酒等副业收入,养老费用来吃饭并不困难。事实上,除吃饭外,“五保”中的另外“四保”,都由政府另外调节。

湖北省竹山县福利院的种种乱象,折射了乡村养老乃至整个中国养老事业所面临的严重制度问题。

再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缺钱,就真该让年老体弱的老人外出打工赚钱来承担吗?这里除去制度问题,人的道德底线已经滑向深渊。

太原养老院尴尬:现有设施利用率低

山西太原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达5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8%,且每年以3.2%的速度增加,其中适合入住养老院的失能老人等人群也在不断增多。

包括民办养老院、公办养老院、农村敬老院等在内,太原市如今仅有各类养老机构59个,共6253张养老床位,平均每千名老人有12张床位。这与国家规定的每千名老人20张床位的标准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

作为太原市唯一的市级公办养老机构,太原市老年公寓设计床位234张,虽有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但首期工程提供的104张床位目前还没有住满,还不够维持正常的运行。

全市17所民办养老院一共1552张床位,平均入住率只有68%,大多运行也较艰难。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养老院,床位利用甚至不到一半。

市民政局老年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陈岩分析道:现有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除了老人们担心经济能力无法承受外,大多数老人及子女仍持有“居家养老”的传统思想,在观念上不能接受入住养老院养老。同时,政府投入不足、一些优惠政策不到位等因素,也导致一些民办养老院不愿或没有足够能力改善“软硬件”,导致设施较差、管护人员短缺、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人们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养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