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上课尽心尽力,学生不买账,究其原因竟是教师的“过度付出”。教师的“包干”让学生迷失了自我,让师生关系紧张,让历史学习低效,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教育要以人为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真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在学生的心灵教书,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命活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98

高考改革在即,选课走班制将再次冲击普通高中的教学,作为自选科目之一的历史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东西,跟现实生活没有密切联系,与培养学生重经验、重实践、重应用能力没啥关系,是一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无用学科,所以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是再正常不过的。当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怎样才能让高中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怎样才能将富有生命力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不引起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视。

一、莫让课堂只为应试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现象:课前教师伏案精心备课,课堂教师苦口婆心讲解,课后演练教师也是紧扣教材,唯恐越雷池半步,充当教材的忠诚“卫道士”,充当教材与学生的中间人,充当高考“指挥棒”的执行者。可是学生并不领情,上课打瞌睡的有,窃窃私语的有,一问三不知的有,和老师发生顶撞、挑战师道尊严的有。教师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而且高考的考题似乎也在对教师的 “过度付出”进行嘲弄。高考结束后听到最多的是考生的抱怨,认为考题太灵活,和老师平时讲的基本无关,记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模式太“死板”,教师搞了“大包干”,教师的教学走进了“功利的怪圈”。教师关注的只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成绩的提高、学校对自己的考核评价,而不是真心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所以教师不是在用心灵教书,不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搭建桥梁,这就使师生产生心理隔阂,师生关系紧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生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奴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在什么状态下愿意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让他们富学于乐。

二、莫让课堂脱离生活

假如拥有知识你就希望用知识来解释生活,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功能与魅力,因而讲课中教师要想办法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例如讲《中国古代商业》中宋朝商业繁荣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历史扮演不同的角色(商人、官员、市民、地主、小姐等),自己去体验北宋汴河风景的优美、百万人口京城的繁华,尤其是“夜市”及商业服务设施的齐全,感受宋代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传世佳作的流传久远。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夜市”进行知识的延伸,学生自己写剧本、借服装、动手搜集有关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通过合作探讨弄清了许多模糊的知识点,增长了见识,激活了思维,展示了风采。另外,每个学校都在开发校本课程,有些历史知识可以到教室之外学习获取。比如讲中国的农业发展史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让他们自己看,自己学,自己感受。讲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学做导游,在讲解中了解城市的变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获取信息。

三、莫让课堂止于安定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吸引力的,教师精心备课,可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时候教师应该用智慧让课堂“活”过来。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的思维被“卡”在什么地方,是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还是不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或是不利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弄清楚这些之后,教师要及时点拨,点要害、抓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用眼观察,动脑子思考。教师也可以重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总结规律,在辩论中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激活他们的思维。

四、莫让课堂流于形式

教学中要杜绝搞形式,反对哗众取宠。比如课堂导入方式有很多种,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想办法让学生凝神聚气,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课堂问题设计不能搞“高大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但一定要循序渐进。鼓励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讲究“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放权”但不是“放任”。教师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要讲究课堂的开放性,但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要想办法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讲课要把握好节奏,关注学生的情绪,不能为教学进度而“赶场子”。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蕴含巨大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知识的复现,而且要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师生的乐园,我们要想办法“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