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露的观测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昨夜晴空本无雨,今早出门裙边湿”,这就是有趣的自然现象――露。露较易在晴朗无风的夜间生成。晴朗无云的夜空利于地面辐射降温,因地面是冷源,靠地面越近,温度越低,无风或风很小时使地面层降温充分,易出现露。露分为三种:降露、蒸馏露、吐水露,植物叶片暴露在由露、雾和降水形成的液体水分中,对于植物病害、昆虫活动以及作物收割和加工处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露在气象观测上不用记录起止时间,也不用来编发报文,仅只是作为一种常规资料保存下来。如何对它进行正确的观测与记录,据多年观测经验本人谈谈几点拙见。
摘要:露 观测 自然现象
一、 勿漏记霜前的露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温度高于0℃时形成露,低于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的情况,此时应先记露,后记霜,而不应只记录其中的一种现象。但需注意,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可记作露。
二、 阴天也有露
一般情况下如果天空少云或无云将更有利于露的形成。但是通过实际观测发现,阴天有时也有大量的露形成:如2009年9月11日晚,长乐局为满天的Sc云,空气温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一直持续在90%以上,可是在夜间曾观测到大量的露生于叶尖叶身,当日无降水,确认是露无疑。这样看来,只要是湿度和温度配合适当,就会有露形成。所以提醒观测员注意,阴天有露时千万不要漏记。
三、 露雨可同记
因为露是由近地面的空气层所含的水汽同辐射冷却的地面及近地面物体表面接触而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而雨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降水。很显然,有雨的天气不利于露的形成,二者一般不能同时记录。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我局2009年8月6日夜间无雨,在08时定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发现近地面的物体上有大量的露珠。在07时48分开始降间歇性小雨,由于雨滴非常小,直至08时以后都可以清晰辨认出草上的水珠是露珠而不是雨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致认为,天气现象栏里露、雨应该同时纪录。
四、 区分清楚雨滴与露珠
夜间观测员第一次巡视时,特别是在不守班的二级站,当看到观测场和周围的植物挂满晶莹的水珠,且夜间下过微量雨(小雨或毛毛雨)时,你不能轻易判断那是否是露,应好好区分。雨滴与露珠是有明显区别的。降水时由于雨滴重力作用,雨水很少在草尖上留下来水珠,即使有也是少许且无规则,地面温度表上干净清晰。露珠则是在草尖上形成的水滴,水滴往往是较多较大且到处都是一样的,地面温度表有一层水汽凝结,观测时要用手轻抹表面才能读数。
五、 把握观测时机
规范规定,08时观测应在7∶30左右巡视仪器。但在初春,特别是晴天的时候,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温度底,凌晨容易出现霜冻,等到7∶30巡视时,经太阳直射,作物表面上的霜层已基本融化成水珠了,容易误记成露,而且规范上明文规定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计露。同理,夏天的凌晨如有露,等7∶30巡视时,太阳高挂,露珠已蒸发得差不多了,易造成漏记。所以在春、夏晴天的早晨,应适当提前巡视,一般在7∶00左右,太阳出来前增加一次巡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