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措许举促进“三农”事业健康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措许举促进“三农”事业健康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农”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既有国家发展战略、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又有城乡差距的历史延续、农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农业比较效益低、经营方式粗放、农民总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专业劳动技能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原因。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打组合拳,抓住关键,多措并举,整体推进。

促进城市产业向多村延伸,增强乡村自身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已具备工业反口前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能力。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向农村倾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金融、保险服务,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外,要积极促进城市产业向乡村延伸,增强乡村自身发展能力则更为关键。要本着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优势互补、三产联动的原则,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优化生产要素在城乡空间的合理配置。鼓励城市老企业利用级差地租优势向郊区整体搬迁,一则可以解决老企业技改资金不足的问题,二则可带动郊区经济发展和就业。通过建设良好的交通运输、能源供给、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引导城市的大企业到乡村工业园区办分厂。尤其要重视引导城市资本投向农产品加工业。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GDP在农业总GDP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五大好处: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多样性,可以较好地避免产业的同构性。各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产品加工的种类、程度和等次,从而形成自己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二是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大大降低储存、运输成本和损耗。三是能够带动城市产业资本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的持续投入,解决农村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四是可以消化城市机器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实现二者的互补。五是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它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很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城乡利益共同体,实现城乡产业的良性互动。城市产业向乡村的延伸和带动,不仅增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而且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最终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距

从世界看,与二、三产业充分发展相伴随的城镇化是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量减少农村人口。

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第一,要将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发挥现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强大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次中心城市、卫星城镇的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第二,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城镇的就业空间。要在重视大型企业资本和技术构成,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同时,重视和扶持城镇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步改变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状况,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第三,要彻底破除户籍障碍,剥离附着于传统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利益差别,使户籍仅仅具有“身份证”意义,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最终建立起与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由迁徒户籍制度。任何人只要在一地有稳定的住所、职业和收入来源就应允许其在当地落户,并依法拥有该市市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第四,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要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做好就业信息咨询、专业技能培训、维权等服务。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进城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文化转型,最终融入城市市民阶层。

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要发展中介组织,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评估体系,尽快建立起规范的覆盖全国、省、市(地)、县、乡镇的多级市场体系,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农地经营权交易行为,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第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并使农民在产业化网链的各个环节中受益。

第三,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二要搞好农业节会经济和旅游观光农业,加强组织管理,保证质量,办出效益,真正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要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措施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新科技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解决这一问题,一要改变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资金、办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发展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二要加强对务农农民的专业生产技能和科学技术的培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三要利用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造就―批新型农民。

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要好一点,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远未真正建立和健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关键方面:

第一,要遵循谁征地谁安排就业、谁征地谁承担保障责任的原则,有效化解因征地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完善针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贯彻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用人单位依法为农民工投保。针对进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为他们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保险账户,这样当他们在不同的城镇间流动时其保险年限能够连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在本城镇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

第三,逐步提高全职农民的保障水平,并最终完成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各级政府的投入,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二是全面实施大病救助制度,目前此项制度还仅在安徽、河南等少数地区试点,要在总结的基础上尽快推广。通过上述两项制度的实施,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三是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和推广步伐,力争使该项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四是在技术上解决人口迁徙后各项保障的换算和接续问题,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

(摘自2010年4月26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