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茶缘壶.风云际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茶缘壶.风云际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12月5日至8日,江南知名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组织方卫明、葛军、韦钟云、卢剑星、周鸿伟、黄顺法、董永君等70多位紫砂工艺师,3位全国知名书画家石禅、李水歌、申晓国共赴武夷山,参加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茶博会。“大武夷文化壶”亮相武夷山,这是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但事实上,壶与茶自古共源。据传紫砂壶源于明代宜兴金沙寺,小家僮供春得寺中老树瘤点灵而制供春壶;大红袍生于明末清初武夷山天心九龙窠,受永乐禅寺涓涓细泉的滋养而有灵,两者都与佛有关,却不能言说其妙。佛云:凡事不可解,就称缘分。因为壶与茶的缘分,我们在宜兴和武夷山之间修筑一条壶茶文化的“茶马古道”,谱写壶茶同誉的雅韵清风。更是因壶与茶的缘分牵引,我在武夷山有幸拜会了儒释道三教泰斗,并与他们当面品壶论道,共叙紫砂壶与大红袍的象里因缘。

缘聚・惊鸿一瞥的相遇

12月6日,早八点半,武夷山曼妙的玉女峰,烟雾缭绕,如同仙境,湖光山色跟三教论道的氛围交相辉映。

这里即将举行以“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的儒释道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三位泰斗还未出场,我四处转悠,看到三位泰斗赠送给武夷山景区的书法,认真研读,分别取三教教义的精华,也代表三位大师的性格。汤一介教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儒家天下为公的大气,从书法中也可以看出一介的学者风度和极深的人文涵养;一诚法师题词“茶和天下”,字体浑厚,诚恳,朴实;任法融道长题的“品茗长生”,字体空灵飘逸,仙风道骨。虽未见人,已经感受到他们内在的气度,我便萌生了近距离问道三教泰斗的想法。

等了一会儿,随着“五佛献瑞,四海升平”的祈福仪式启动,武夷论道正式开始。三位泰斗出场,端坐在品茶论道的舞台上,我远距离端详。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三位泰斗的尊容,也可以感受到,是我看到书法时所想像的样子。一诚慈眉善目,非常可敬可亲;任法融白须飘飘,似有仙气附身;汤一介仪态端庄,平和谦逊。

在现场聆听三位泰斗对“茶和天下”的阐释:儒家提倡“以和为贵”的谦和、明礼、中庸之道,这也正是茶道的美学思想;佛教主张“心即是佛”,用淡泊自然的平常心境,品尝茶的本色滋味,明心见性,继而还自心本来清静;道家崇尚“天人合一”,茶契合自然,采天地之灵气,饮茶可修身养性。虽然三教教义不同,但在对“和、静”境界的追求上殊途同归。茶“蕴和、寓静”的秉性符合这种境界,因此,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贯通大道,使天下不同而和。

听完三教泰斗的讲道,我深感中华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饮茶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茶与壶,更是合二为一的文化共同体,有着一以贯之的气质。壶茶与人生修为紧密契合,在内蕴上追求淡远清静,趋于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理想境界,在文化本源上是相通的。作为宜兴紫砂文化的推崇者,我有责任为这两种气质相同的灵物牵线搭桥。

缘会・厚积薄发的善果

12月6日下午,任道长正在天上宫传道。从天上宫正门直入大厅,很多人围在一起正在聆听任道长讲道,任法融的助理向他推介我,说是宜兴来的朋友,举办了紫砂文化壶展览,还给您带了一把壶。我把带过来的仿古壶送给任法融道长,说仿古壶有一种包容天下的气质,从古而来,用来泡茶,能怡情养性。他十分喜欢,眯着眼睛审视手中的壶,为我题写“道法自然”四字,随后给宜兴紫砂题赞语,“紫砂壶历史悠久,特有生命,经久不衰,工艺精致,底蕴极深。”繁忙之中,他留下手机号码给我,叮嘱以后常联系。任道长平易的话语令我受宠若惊。

辞别任道长,我去拜访83岁高龄的一诚法师,从天上宫到永乐禅寺,大概有十几华里,一路上山高连绵,盘山公路顺着溪流蜿蜒而上。我们到了山脚,前来拜见一诚法师的人很多,上山下山摩肩接踵。山顶有一座塔正在维修,听说一诚法师在上面进行开塔活动。我们正往山上走,来到半山腰,前面下来一群人,还有一二十个和尚跟着一顶轿子,原来正巧遇上一诚法师下山。我见轿夫抬的滑竿轿子摇摇晃晃,顾不得礼节,赶忙上前去扶着一诚法师的轿子。一诚法师一路朝我微笑,那种微笑,在嘈杂的人声中像是一种无言的抚慰,似冬天的太阳散发出的灵光。见到一诚的微笑,那种神圣,那股激动,令我当时的心境豁然开朗。轿夫却说一诚法师的轿子不能扶,我便松手,一诚法师抓了一下我的手,表示感谢。

下山到了寺内茶座,一诚法师从轿上抬下,坐上藤椅。他的弟子说楼下人多太喧闹,便去楼上。不知出于什么礼节,他的信徒不能抬他,我便和轿夫一起,肩扛手扶将他坐的椅子一阶一阶抬上楼。二楼有他的休息室,弟子们说法师要进去休息,只能再会见几个人,很多人都要进去。这时,一诚法师面带微笑看着人群中的我,示意我可以先进去。有人向一诚法师介绍,这位是宜兴来的,带来了宜兴的紫砂壶。一诚法师轻轻耳语:“宜兴紫砂和武夷岩茶同语,壶一定要有好茶,茶一定要配好壶,壶与茶是天仙配。”虽然说得很轻,但字字句句我都铭记在心。我虔诚地奉上一把紫砂笑樱壶,祝大师笑口常开,快乐每天。他用颤抖的手亲笔为我题了一个“和”字,我将一本八面来风堂新近推出的2009珍藏版《宜兴陶与文人画》送给他。由于年事已高,他翻了两页就交给助理,说:“把这一贵重的礼物收藏起来。”使我心怀无限的感激。自始至终,一诚法师一直微笑待我,直至离开,而恰好是机缘巧合,我送给他的是一把笑樱壶。

遇到一诚法师,我对武夷山之行产生了更大的热情,一诚法师的微笑、宽容、和慈悲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此后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多大磨难,我想,只要微笑面对人生,面对世上的纷纷纭纭、风风雨雨,就会是快乐的人生。

见到汤教授,一派学者风度。他认真翻阅我主编的《宜兴陶与文人画》足足五分钟,说:“这本书很好,我初略翻阅了一下,要让秘书带回北京,好好品读。” 我们的距离因这本书一下子拉近了很多。他问我是否认识北京的赵为民教授,我说很熟悉,到宜兴八面来风堂来过。他便和蔼地告诉我:“我跟他是好朋友,以后我们也是好朋友。你到北京就去我家,我亲手做几个小菜一块品尝。”

随后,我送给汤教授一把秦权壶,“秦权”造型厚重,敦实,精选上等紫砂老泥做成,寓意汤教授的学问深厚、扎实。汤教授为我题“止于至善”,借以勉励。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选择送三把紫砂壶时,经过了精心的考量,通过看三教泰斗的书法,了解他们传道的方向,送以不同性情的壶。一把仿古可容天下,可贯古今,与任道长的天人合一的度量相融;一诚拈花微笑,宽容慈悲,送给他笑樱壶,应了他佛法无边的气质;而汤一介的学者风度,似秦权的雍容厚重。三把壶与三位泰斗,这之间,有一种很深很深的缘分藏在里面。

辞别汤教授时,他说我们一定要在北京相见。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虽然三教泰斗给人的感觉不同,但是合起来让人豁然开朗,给我内心一股无穷的力量,使我微笑面对一切困难,从而对生命对自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笑阳,八面来风堂堂主。原名石晓良,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1963年生,2001年自主创业。长期从事文人书画研究,喜收藏,广交友。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并开始涉足紫砂,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创意设计,追求文化紫砂的独特韵味。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被推称为“民间文化大使”,也被文化艺术圈内誉为“当代陈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