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西鞭杆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华北边陲,为我中华文化和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尧都平阳,舜都薄坂,禹都安邑”,即是山西省的临汾、永济、夏县等地。山西自古以来,战争频繁,民性强悍,勇于奋战。在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大量的武术文化和艺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山西武术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晋国天下莫强也”,“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称誉。《史记・荆轲传》中记载“荆轲尝过榆次(今山西榆次市)与盖聂论剑”,盖聂即精通剑术的山西勇士。此后,如汉之卫青、霍去病;蜀汉之关云长;曹魏之郝昭;唐之尉迟恭、薛礼;宋之杨家将,呼延氏,都是山西的历史名将,对山西的武术流传关系至密。经近代史学家研究,现在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中国四大著名的传统拳术: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均与山西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少林拳术秘诀》中记:金末元初山西太原人白玉峰被誉为“近世技击家之泰斗,大河南北莫与比伦”,对少林拳乃至我国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创始者陈氏家族和八卦掌创始人董氏均祖居山西洪洞,后由洪洞迁出。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在全国很有影响,被奉为太极拳经;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县人姬际可,被公认为形意拳(心意拳)的创始人。近代以来形成了以忻州、定襄、原平地区的摔跤,太原和晋中地区的形意拳,洪洞霍州及晋南一带的通背拳,太原和晋北的鞭杆为主要格局的山西武术,在我国的武术运动中均占有相当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鞭杆就是在山西这块具有古老文明和武术文化的土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笔者曾于1983年对山西鞭杆进行过一次调查,从晋北至晋南,访问了数十位鞭杆传习者,调查数据显示,山西鞭杆内容极其丰富,从北至南分布广泛。晋北繁峙有杨海保传授的八仙鞭和36鞭,郭应田与侯增祥传授的32手螳螂鞭和梅花双十字鞭,灵丘县有李生梅与李起雨传授的三才鞭,代县有任继、李泽传授的12手鞭,应县有唐万武传授的15手鞭,怀仁有李成家传之24鞭,定襄有赵秀明传授的尺八鞭,曲玉生、张能富、许有德、曲世伟传授的36鞭,太原有五台县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耀文等传授的驼骡鞭,郝学儒传授的13鞭,银连芝传授的舞花鞭,榆次市有赵云武传授的盘龙鞭,寿阳有马洪所传63鞭;祁县戴氏心意拳中有心意六合棍,平遥县有曹体元、张育人传授的八合鞭,灵石县有房有根传授的乱马撅六趟,洪洞县徐风山、程涌泉传授的子母顺手鞭,运城市原云龙传授的纽丝鞭,晋东南沁源县有郝世恭、郝起荣传授的齐眉鞭、九连环鞭,郝世恭、郝彦孝传授的驼骡鞭,牛凤鸣传授的七星鞭等等。
山西大学陈盛甫教授根据驼骡鞭和十字鞭,创编了一路鞭杆、二路鞭杆、简化鞭杆和鞭杆对打套路,太原武耀文也根据驼骡鞭重新创编成综合鞭杆,这些套路目前已经广泛的在山西省内外流传。
上述鞭杆套路有简有繁,有长有短,有双手握鞭的、有单手握鞭的,有只用右手握鞭的,也有左右手互换握鞭的,其共同特点是:设备经济简单,便于制作和携带,动作朴实无华,着重有效实用。无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练习。其风格特点则各有不同,有的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有的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的攻防明显,勇猛彪悍;有的舒展大方,形象美观。鞭杆为木制短棍,除定襄李秀明传的尺八鞭为一尺八寸长外,其余各家套路所用鞭杆的长度均为各人的十三把,约115厘米左右,或直立垂臂,鞭杆由地面垂直至个人肘关节的高度。鞭的粗头叫把端,直径约2.5厘米,细头叫鞭梢端,略细于把端。
据调查山西的鞭杆套路来源主要有:一是由本地产生和创编,二是传自外地来山西的拳师,如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同族杨书珍、山东来山西的少林派拳师等,多未留姓名。如晋北流传的鞭杆套路多属本地产生创编,据调查古代州 (今代县一带)地处山区,盛产煤炭,当地人为了生活,用煤炭和土产向外地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毛驴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有不少人结帮赶牲口运输,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遥远,并常有强盗拦路抢劫,他们为了强身自卫,常进行练拳习武,在实际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枪、剑、棍等武器,既不方便,又惹人注意,因之发明创造了用赶毛驴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演变和武术家们加工,便形成了各个不同套路。五台县张含之师傅传授的驼骡鞭,经多方考证,是他在原有代县任继所传十三鞭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编而成的。据查在清末时期“鞭杆”曾传入古代州(今代县)园果寺,经和尚们演练,使鞭杆套路有了充实提高。后经寺中主持教龙和尚传授给代县张连,任继、李春芳,任继传授给张含之,当时的套路是比现在的驼骡鞭简单的多。晋中平遥县曹体元、张育人传授的八合鞭,是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同族杨书珍所传,这套鞭是杨书珍的家传秘技,从来不传外姓,杨书珍无子乃传其婿武华南。杨书珍原籍广东花县人,1856年太平军东王遇难,杨书珍受累携女北逃,定居河北饶阳县诚。他生于1786年,卒于1862年,终年76岁。武华南是河北省饶阳县人,他精通地掌握了其岳父杨书珍传给他的八合鞭。1882年因避案逃来山西平遥县贾村侯家八宅。八宅也是练武的,武华南在侯家住了三年,一手未露。临回始对侯说:吾有鞭法一套,愿留以为报。侯使表演,见甚单调。请以用法.武使人持械进击。由一人增至五人,各持枪刀剑,实力相攻,均不能近身。侯随叩头拜师。时在1885年,当时张九庆在侯家做长工,与武相处甚善,也学会了此鞭,张九庆又传授给其表弟曹体元,曹体元又传授了张育人。
晋南的顺手鞭,晋北的尺八鞭、螳螂鞭等都相传是山东来的游客少林派武术家所传,时间是在清朝末年,但不知原传授者的姓名。
晋东南沁源县的齐眉鞭、九连环鞭,说是山东籍赶驮人王天坤所传,由王天坤传郝元明再传郝世恭再传郝彦孝,观其所练鞭杆的动作程序和风格与张含之所传驼骡鞭极其相似,两者间定有内在联系;晋北灵丘的三才鞭,说是原沧州文举王玉龙在清末来山西以武会友,传授给李生梅,李生梅又传给了李起雨。
据山西武术拳械录载:大同、天镇一带流行36手天罡鞭,系由山东传来。
传统鞭杆是以拳术套路练习为基础,有鞭杆拳之称。在鞭杆的流传和演变中由于与各种拳法的结合,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如山西大学陈盛甫教授长于少林拳,因此其所传驼骡鞭杆为少林拳风格,动作舒展圆活,动速静定,美观大方;太原李桂昌、武耀文、杜大兴等长于形意拳,其所传驼骡鞭杆则为形意拳风格,动作刚柔相济,小巧紧凑,灵活多变;赵贵宾长于太极拳,因此其所传鞭杆表现为柔缓、均匀,劲力隐于内的太极拳风格;榆次赵云武长于弓力拳,因此他所传齐心鞭表现为弓力拳的风格;河边张能富长于炮捶,因此他所传36鞭表现为大开大合,势势刚猛;洪洞程涌泉长于通背拳,因此其所传子母鞭杆为通背拳风格,动作紧凑且快速等等。山西有近百种之多的传统拳术,鞭杆的风格也不可胜数。鞭杆是一种非常独特灵便的武术器械,它可以随着不同的拳术而变化风格,鞭杆的这种特点长于其它武术器械主要是由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首先鞭杆短小精干,它可以单双手并用,由于鞭杆无刃,可以在身体和四肢上缠滚穿梭,在掌中溜走游移,梢把互换并用,其动作适应性极广;又由于鞭杆可以吸收多种武术器械的动作,因此可以说鞭杆的动作最为丰富和多变。
在进入新的世纪之时中国武术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就是中国成功申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武术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已由世界武术联合会向奥委会正式提出了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在21世纪的前夕,山西省成立了鞭杆协会,为更好地普及鞭杆创造了条件。目前已有韩国、日本、法国等国的武术家多次到山西大学学习和研讨鞭杆技艺,山西大学的武术专家也多次出国教授鞭杆,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国内外武术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在国内外大力普及鞭杆的良好势态。
目前山西鞭杆在不断的普及中有所创新,山西驼骡鞭的主要传人之一,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毛明春教授根据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挖掘传统鞭杆中的精华,创编出了易于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普及的太极健身鞭杆8式、16式和24式,这些鞭杆套路经专家论证它不但具有与太极拳同等的健身功效,而且是中老年人生活中的好助手(如外出旅游可作为手杖防止摔倒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相信太极鞭杆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