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新课改下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新课改下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教育领域的难题一直是作文教学,各科一线教师和理论专家都在尽力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硕果。

[关键词] 作文;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6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对一切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作文教学做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应站在时代的潮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独特的视角审视身边的人和事,进而写出精彩的美文。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尤其创造想象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创造想象,创新无法进行。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实在的因素。”当然,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文可以是书面作文,也可以是口头作文,既可以单独写作,也可以融汇在阅读教学中,我曾借鉴叶老的做法,给学生写了“老牛、词典、河边、柳树、小孩”等几个词语,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构思出不同内容的文章来。有的学生歌颂了纯洁的友谊,有的赞美了勤劳刻苦的精神,有的批判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等等,不一而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能力,对于写好作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发散思维

据报载,美籍华人、著名教育家黄全愈博士在南京作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的演讲,演讲过程中,他在黑板上画出四种动物,分别是:绿鸟、花狗、白猫、黄狮子、黄博士要求现场的学生从四种动物中挑出区别于其他三种的一种动物。孩子们从这些事物外表的色彩、生性甚至栖息地等各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黄博士由上经概括出每种答案都是正确的,“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实质上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得出多种正确的答案,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它表现在作文中可以是文体多样性,如《台阶》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写成散文,甚至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是构思新、立意新、材料新、语言新。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揣摩哪一个角度是表现内容的最好的切入点,怎样选择一些新颖的材料,如何活化语言,使语言具有新鲜感。发散思维决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广阔性、立意的多元性。一则发散性很强的材料,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多个立意角度,写出多篇内容完全不同的文章。材料的立意角度越多,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越大,选择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滥竽充数”是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传统的阅读和思维的习惯,导致人们因袭一种固有的理解:滥竽充数在南郭。任何一个方面的人物,都可以作为议论对象或切入点,从他(或他们)与其他方面人物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作参照,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得出种种有益的启示:“齐宣王是滥竽充数的罪魁”、“要勇于向滥竽充数者宣战”等。材料的发散性越强,学生选择立意的角度越多,对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越大,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越有利。

三、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思维定势使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这一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如果能用逆向思维来打破人们的思维,向“传统”挑战,反其意而思这,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发现。我在让学生写半命题作文《______的老师》时,有的学生就对人们常说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中的“名”进行了思考,他认为这个“名”是“荣誉、地位”的意思,绝对不是“名声”,老师不追求金钱,不追求荣誉、地位是不对的。如果一个老师连自己的名声都不重视,他是不会当好一个老师的。因此,学生据此写出了《图“名”的老师》。这就是逆向思维创造出的智慧之花。

对相同的事物运物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月亮有人说:在黑夜中默默地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有人则说:借太阳的光辉炫耀自己;对于瓦,有人说,遮风挡雨,送来温暖,有人则说:高高在上,从不脚踏实地;对于圆规,有人说:从开始到结束最终还是零。逆向思维使人们学会了辩证思考问题。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因为只有语文教与学活动中创造思维的“厚积”,才有作文中创造思维的“薄发”。教师只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詹志雄.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作者简介:杨能(1974-),男,汉族,甘肃西和人,甘肃省西和县晒经九年制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