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而轻视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做了大量的标准化试题,到头来,却不会运用,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低下。针对这种情况,经过长期的探索,为了达到“教都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语文教学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读写能力?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是目视其字,口读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读,对于任何语言都是必须的,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读”的功效,不必说对字、词、句的记忆、理解和陶治,不必说对句法结构的感知,不必说对写作技法的掌握,也不心说对文章风格的欣赏,单就语言的品味来说,在朗读中,就可以从语句的长短,气势的徐急,音调的抑扬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中的奥妙,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认真的朗读和长期的训练,知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变为学生已有,读写能力也就迅速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目的,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1.1 教师范读。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或者对学生朗读要求较高时,如古典文学作品,具体的细节描写,可由教师做示范性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提供范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

1.2 学生个别朗读。这是学生独立活动,给予锻炼的机会,也是练就其胆识,展示其个人才华的平台,并且对全班同学起引领、启发和影响的作用。特别是那些鲜活、动人、写真的现代文学作品。

1.3 学生齐读。那些句子匀称、整齐、容易协调的课文或章节,即可让学生集体齐读。齐读可全班,也可分组进行,使其相互带动,互相促进。这样一可加强鉴赏的气氛,又可增加训练的机会,如诗歌、散文等。

1.4 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不仅有利于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而且有利于锻炼对话这一听说能力。如剧本中的人物对话、小说、童话、寓言等都可以分角色进行,还可由师生分别担任角色。如过度性、叙述性的语言和剧本中的提示均可由教师朗读,其余部分由学生朗读。

2 教给朗读方法,交给学生钥匙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所以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方法的选择,对象的确定,读前说明要求,读时注意点拨,读后加以评讲等。要把文章读好,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到:

2.1 正确地表达停顿。停顿时间:顿号

2.2 准确地把握重音。短句中的谓语,一段句子中的状语、补语需读重音,还有显示夸张、比喻、特指、肯定、否定、对比等作用的词句都要读重音。

2.3 恰当地运用强调。所谓强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抑扬顿挫。以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依据,表示喜悦、兴奋、活泼、紧张、坚决的心情和态度的地方声调要高昂、响亮;表示宁静、平淡、疑虑、抑郁、忧豫的心情和态度的地方用舒缓、幽沉的语调。从句子的语气来说,陈述句用平调,感叹句用降调。为了表达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变化,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还要以艺术的语调并辅以表情和动作。

2.4 适当掌握速度。也就是朗读的快慢,应与课文内容,人物性格及作者感情相适应。对于紧张热烈的场面,快捷的动作,焦急惊惧,欢畅活泼、抨击斥责,要读快一些;景物描写.尤其是静态景物,平静、沉思的场面,苦恼、缅怀、惋惜等心情,精炼、含蓄、深刻的语句,应读得慢一些;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交代以及感情变化不大的地方则可用中速朗读。

学生只要把住了这把金钥匙,定能打开朗读这一殿堂的大门。

3 不同体裁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读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读记叙文,必须弄清写的是什么人?在哪儿?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事?其起因和结果怎样?懂得写记叙文要写出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和事,切忌空洞的标语口号,还要注意其中的抒情和议论。

读说明文,要懂得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构成原理和目的。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如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比较说明、描写说明、引用说明、图表说明、概括说明、定议说明等等。

读议论文,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所谓论点就是作者提出的主张、看法和表示的态度。一篇文章只有一个论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当议论问题比较复杂时,还可以运用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述;论据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所谓论证指的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果说论点是观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材料的话(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则是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其方法主要有归纳论证(即由一般到归纳,如《为人民服务》)、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递进论证、比较论证、事理论证、事实论证、引申论证、排例论证等。如果学生懂得这些方法,对阅读以上所说的三类文章肯定容易掌握。

4 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探索的过程。要优化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就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是通过其本身的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取决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参与。为此,必须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去研究课文。拥有自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作出评价的机会。

其学习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粗读。即将自学内容通读一遍,然后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疏通文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精读。围绕学习重点、自读提示和课后思考逐段研究课文。如读议论文,就必须划出议论文结构的三部分,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理解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用,掌握、训练的知识点。

然后把这种自主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而不但培养了阅读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5 要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疑是思之源,思是质之本,学贵质疑问难”。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见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见疑是智能发展的萌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古人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善于质疑问难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更多放飞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凡事都要问问自己“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如教《孔乙己》一文阅读分析时,一个学生就提出: “孔乙己受伤后到酒店喝酒,喝完酒从衣袋里摸出四文钱,同样是取钱,为什么上文用“排”,这是却是用“摸’’昵?’’同学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教师听后没有作出回答,却抓住这个机会诱导大家回到课文去思考, “想想看,断腿后

的孔乙己,生活状况跟前面有什么变化?”经过一番思考和议论后,同学们都能理解“这两个”动诃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辨别两种事物的异同时,用比较法;选择两种事物的优劣时,用筛选法;区别两个问题的主次时,用掂量法;知识迁移时,就可以用由此及彼的联想等方法。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阅读分析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6 运用阅读技能写好作文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各种文体的特点,也基本能掌握写文章的技法和规律,然后指导学生写作就容易得多了。毫无疑问,最好是以所讲的课文为范,以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熟悉的人和事做材料去练习写作。如教了《我的老师》或《背影》教师便诱导:十多年来,既有朝夕陪伴我们的父母,也有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更有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于是学生写了《我的老师》、 《我的妈妈》、 《我的同桌》,从而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用几件事去表达人物的优秀品质。教了《巴东三峡》,教师要求学生按总写、分写、抒情,练写了《秀丽的白沙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借景抒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要是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教师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练习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观点后,从课内课外,收集一些事实和道理论据,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去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语言较严密的文章来。如此种种,只要持之以恒,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定能很快地提高写作能力。

7 开辟第二课堂,拓展读写能力

鲁迅先生说,倘若只是“叮在一处,所得是非常有限和枯燥了”。这就十分形象地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从一个单一的狭小的教学圈子走向广阔的天地。可见第二课堂既是课内的补充,也是课内的伸延,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必经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如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组织兴趣写作小组,进行美文欣赏,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举办作文比赛,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进行专题采访、社会调查,出版墙报,学办小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和实践,多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老师必须更新观念,一定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达到“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