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根据古今中医文献论述,较系统介绍中医对糖尿病和胃轻瘫的关系、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治疗策略的认识。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胃轻瘫;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79-0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早饱、暖气、恶心、呕吐、腹胀等。现代医学认为上述症状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而导致的胃排空延迟,称之为糖尿病胃轻瘫。中医文献中虽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名,但对其确有较系统的认识,现分析论述如下。

1中医对糖尿病与胃轻瘫关系的认识

糖尿病人在合并胃轻瘫之后,如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口干喜饮、尿量多的症状仍可很显著,但其多食的临床症状则不复存在了,且反而出现食少胃胀、早饱、恶心、呕吐等与消渴本身相矛盾的症状,这对于在古代人的认识水平极其有限的环境下,要将二者从根本上相互联系起来,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家,确已发现了糖尿病并发胃轻瘫的临实。明・孙一奎(1522-1619年)在其《赤水玄珠》一书中,记载了消渴“……一日夜小便20余度……,昧且甜……,载身不起,饮食减半,神色大瘁。”这即是说糖尿病人尿多且甜,如病程久延,就可出现饮食显著减少、身体枯瘦的表现。从今天来看,饮食减少的原因自然就是发生了胃的并发症了。孙一奎又论消渴“二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提示对糖尿病逐渐发生胃轻瘫这一过程已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比英国人Thomas Willis对糖尿病的发现(1674年)还早。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三消干渴》中也提到了“不能食而渴”的认识。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消瘅”的范畴。而糖尿病胃轻瘫可归属于“消渴”兼“胃缓”、“痞满”等范畴。消渴、消瘅与胃病的关系在古代文献中已有颇多论述。如《素问・本脏篇》日:“脾脆,善病消瘅”。《古今图书医部全录・渴门》注日:肥甘厚味令人内热,甘味属土,主于留中,津液不能输布于五脏,而独留在脾,脾气上溢,发为口甘,内热不清,转为消渴。李杲《东垣十书》曰:“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医学法门・续论》曰:“脾气不濡,胃气乃厚之意,为消渴之源,精矣微矣”。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复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致气滞食积。可见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是引起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

2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复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致气滞食积。《千金翼方・十六卷》中提到:“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痹者闭也,疲也”。即一日闭塞不通,二日疲惫不仁。《脾胃论》中曰:“呕吐哕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侵,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可见古人认为饮食停滞,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是引起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

根据“久病必虚”之说,孙维峰等认为,DGP基本病机以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食积、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这种观点被普遍认同。沈玉明认为DGP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为本,湿困、瘀血、气滞痰阻食积为标。郑世忠则认为,DGP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失阴血濡润,血燥气郁,疏泄失常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冯长根等认为其病机为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司、胃失和降而致。刘志勤等认为其病机为糖尿病迁延日久,胃阴随之亏乏,肺胃久病,母病及子,必累及于脾。脾胃虚弱,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成呕。如《古今医统・呕吐哕门》谓:“久病呕者,胃气虚不纳谷也。”衡先培等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提示肾精肾阳亏虚、脾阳脾气不足,导致脾失运化,胃之气机郁滞,是糖尿病性胃病的重要病机。吴亚楠认为其病机为消渴病日久阴损耗气,致脾气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无力,致气滞血行不畅,胃络瘀阻,脾胃升降失常所致。徐涟等认为糖尿病胃病多因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常,使精微不布,湿邪内生,水谷难化,而成虚实夹杂之证。迟莉丽认为脾虚失运是发病之本,痰浊、水饮、血瘀等病理产物的积聚导致气机失和,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虚标实是病机特点。梁幼雅认为DGP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而且以脾虚为最基本的病机,兼夹痰浊、痰瘀、气滞为主要证候类型。

从众多文献中可知,糖尿病胃病基本病机以消渴病日久阴损耗气,致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

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效果较好。中药及针灸治疗为主要方法。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为治疗之本。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大、病程长短不一,并且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故表现出不同的证型。纵观众多文献,目前根据标本虚实的主次不同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进行辨证分型可归纳为:(1)本虚:①脾气虚弱;②胃阴不足;③气阴两虚;④脾胃虚寒;⑤脾肾阳虚。(2)标实:①肝胃不和;②胃中积热。(3)本虚标实:①痰湿中阻;②脾虚血瘀;③脾虚食滞;④脾虚气滞等证型,但以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及痰湿中阻型出现的频率最多,说明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辨证分以上4型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可。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方剂来看,医者大多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或补气健脾为主,兼以消积导滞、降逆止呕、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法。选方以六君子汤、平胃散、麦门冬汤、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保和丸、黄芩滑石汤多见。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立足于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作用于DGP致病因素的众多环节,标本兼治,在多层次上发挥作用。纵观众多文献,医者大多从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升清降浊等法则选取穴位,临床选穴均以足阳明胃经及脾胃特定穴为主,以增强胃张力、增加胃排空。其中以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天枢、脾俞等穴位出现的频率较多。

4小结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是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中医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药穴位的认识是较为系统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其特殊性,糖尿病与胃轻瘫相互影响。糖尿病导致胃轻瘫,而胃轻瘫使糖尿病血糖难于控制。中医治疗思路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在治疗上应注重整体,围绕消渴病引起的“呕吐”、“痞满”、“胃胀”、“胃缓”特殊性。不仅要通腑,治胃为本,还需考虑肺、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以达到根除病源,提高疗效的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