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决定性的看:光决定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星(以下简称何):在拍摄时,就“如何通过观察来发现和运用各种色彩,以及这些色彩之间的关系”的话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谈话。今天我想再了解一下,您认为在观察事物的色彩时,最先要考虑或者说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什么?
李少白(以下简称李):当然是光!
何:为什么?
李:先请你谈谈光和色的关系。或者换个说法,是光决定色,还是色决定光?
何:我认为是光决定色,因为没有光,色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有光。所以,我们在形容色彩斑斓时,常常用“五光十色”来形容,先有“五光”才有“十色”。
李:看来,我没有必要回答你的问题了。因为你刚才所讲已经回答了自己提的问题。
何: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我略懂皮毛,为了引玉,我抛砖让您见笑了。还要请您更详细更全面地谈谈,让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好吗?
李:那我就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理解谈谈吧。在艺术中,对光和色的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是从绘画中开始的。中国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曾说过: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暗。我的理解,郭熙所说的水色和天色,实际上就近于现在所说的光色,绿、碧、青、黑是色,晃、苍、净、暗则是光。但是中国水墨画在光色的关系上只是止步于视觉感受,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加以深究。西方的油画虽然走在了中国画的前面,但也是到了19世纪,当印象派画出现以后,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对光色有全面的认识、探索和研究。在这之前,人们对光和色的认识,还局限在光线影响色彩的明暗关系上,只注意到色彩的色相和明度的对比关系。这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一直延续到牛顿用三棱镜折射出七色光谱,建立了真正科学的色彩关系,人们才了解到光线与色彩的本质关系,才知道色彩原来是光线的外在表现,各种色彩实际上是由不同频率的光线形成的。尤其当人们了解到色彩不仅与色相有关,还与光线的温度有关,形成了色温的概念。即使同一色相,因为色温的高低,色彩也会产生出冷暖色的变化,因而引发了艺术家从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延伸到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等色彩对比中。如今与绘画同属平面视觉艺术的摄影,也要充分利用对光和色的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光决定色!
何:也就是说在拍摄时,对色彩的观察,首先要与光联系起来。既然色彩是光的外化,那么对光的认识越深刻,对色彩的把握才能越准确。在观察色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光,注意光的方向、光的强度、光的颜色、光的冷暖。
李:你的理解还是很有道理的。彩色摄影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摄影家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界中光线的变化,并揭示那些在光线的变化中或隐或现的色彩变化。认识、理解光的特性将有助于充分表现被摄景物的色彩潜力,达到表现出被摄景物中光色变化的丰富、微妙、神秘!
何:请您例举一张因光的色温带来冷暖对比的照片,好吗?
李:《天山余晖》是一张较典型的因光线的色温不同形成的冷暖对比。去年秋天,我乘飞机在黄昏时飞越天山,当时飞机下面的雪山大部分已没有阳光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座雪峰还有落日的余晖,我及时按下了快门。因为我知道,虽然镜头中雪的色相都是白色,但却拥有着不同色温的光线,阴影处的光线色温高,雪在拍摄后的画面中就会呈现出冷蓝色。而落日的余晖则是低色温,所以那些余晖中的雪峰会呈现出暖红色,拍摄出来的画面果然如我所料,形成了冷暖对比。再加上面积对比、明度对比,我拍摄的画面的色彩组合就显得美妙动人了!
何:确是如此。您再举一张补色对比的照片,好吗?
李:《夕阳下的广场》就是运用补色对比而使一个普通的场景变得陌生、生动起来。这张照片是去年在郑州新区拍摄的。当时我站在一个城市小广场旁边的高台阶上。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已经西沉,广场上已经没有阳光了。但是广场上的水池和部分地砖的色带,在某一个视角下却反射出西天泛起的霞光。我拍下了这个画面,由于光的作用,画面产生出由补色对比形成的给人以幻觉般的视觉感受。
何:您举的两张照片都是因色温而改变了色彩。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因光改变了色的例子?
李:当然有。比如色相相同的物体,由不同色相的光照射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比如红色的景物被绿光照射就会呈现出黄色,蓝色的景物如果被绿光照射就会呈现青色……
何:您说的这种带颜色的光线多为人工光,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您说的这类。在大自然中是不是也要观察和应用因光而改变色彩的现象?
李:当然要有这种常识才能很好把握画面中的色彩。在大自然中会出现环境色光的现象,比如一座白房子处在树林中,就会因为树木反射出来的光含绿色,白房子在照片上就不会是纯白,会多少呈现绿色。又比如少女站在红玫瑰花丛前拍出来的照片,她的脸就会偏红…… 所以我们在拍摄彩色照片时,一定要记住光线和色彩的关系。
何:您的话让我想起了美国摄影师乔・麦克纳利曾说过:“记住,光线改变颜色!”这次,我真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