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是婺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数据库的构建将有利于婺剧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有效整合婺剧艺术资源,使古老的婺剧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延伸,并实现婺剧资源的有效共享。

关键词:婺剧;数据库;非遗保护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以金华、衢州为核心的浙江中西部地区,它是集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于一体的多声腔剧种。在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其不断吸收外来音乐资源和民间艺术涵养,形成了粗犷夸张、强烈奔放的表演风格和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深受金衢人民的钟爱,在民俗节庆、岁时仪礼、农闲假日等时机,常演于乡野草台、庙会祠堂等场合。目前,婺剧的生存境况并非如有些剧种一样面临濒危的境地,相反,婺剧的演剧市场火热,尤其是在农村。但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婺剧的整体生存境况亦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传统剧目的减少、剧种特色的渐失、后续传承力量的不足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而理论研究的缺失和保护手段的陈旧,现已成为剧种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一、婺剧艺术保护的现实境遇

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语境下,婺剧的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前,婺剧的保护途径有两种:一是政府主导,二是民间自发。前者体现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婺剧展演平台建设和学校教育传承等项目的推动,后者则主要依靠剧团(戏班)和民间业余组织传承等。从实际效果来看,突出的问题是保护手段陈旧、保护力度不足、保护动力缺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难以实现更深入的有效保护。由于对婺剧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入,也使得很多保护流于形式,不能持久。加之传承渠道不畅、传播覆盖面窄,使得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的婺剧保护和传承根本无力面对民俗流变和现实生存环境变迁的冲击。比如婺剧高腔,即已从现代舞台上近于消失。

如何在传统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保护空间,已显现出紧迫的现实意义。由此,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建立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整合婺剧资源,对古老的婺剧遗产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即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婺剧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专题数据库解析

数据库(Database)是基于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而建构的一种数字化管理平台,具有“数据仓库”实体概念和虚拟的数据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双重性概念。数据库“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通过网络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数字化信息有效整合,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专题数据库是指“以特定地域、特殊行业、特定主题为基本内容的数据库”,它具有小型化、专业化和完整性等特点。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即是以保护、传承婺剧艺术为主题和基本内容的专题性数据库。

社会文化环境的急速变迁,致使婺剧的保护和传播方式不得不随之改变,要充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三、构建专题数据库的现实意义

1.拓展婺剧生存空间

作为古老的戏曲剧种,婺剧聚合了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和时调六种声腔,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诸声腔的特性。婺剧的剧目繁多、表演独特,脸谱、服饰、道具等行头与化妆独具特色,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优秀的婺剧艺术资料制成数据库予以传播,将大大拓展婺剧的生存空间,多渠道、宽平台、高机制地推进婺剧的弘扬和保护。

2.深化婺剧学术研究

目前,婺剧的研究置于静态状态下的收集和记录,文论偏于介绍层面,少有深度性的学术著述;研究成果以文献资料居多,视频影音资料缺乏,且基本呈零碎状态;各研究机构之间沟通不畅,多个体行为,分散不成体系,缺乏团队作业模式。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的建立能有效改善此种状况,实现婺剧资源的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甚至跨地域的交流,促使婺剧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促进研究的学科化、体系化,推进婺剧学术研究的深度。

3.整合民间婺剧资源

婺剧生于民间、长于乡野,深受金衢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农村有着大量的婺剧戏班演出,城市的街头巷尾,婺剧之声亦不绝于耳。众多的婺剧日常演出,为专题数据库资料的采集提供了资源保障。婺剧高亢激越的唱腔、热闹非凡的器乐、夸张直率的表演、粗犷简洁的化妆,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涵养,其丰富的艺术资源储备,亟待深入挖掘和整理。

四、婺剧专题数据库的系统架构

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按其载体的形式可划分为文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影音数据库和特色资料数据库四类。

1.文献数据库是数据库使用频率最高的载体形式,收录有婺剧的乐谱资料和文字资料。乐谱资料包括唱腔曲谱和器乐演奏曲谱;文字资料含剧本、专著、论文集、期刊论文、采访笔录、报刊杂志等。婺剧的剧本资料丰富,但很多传统剧目的剧本尚待进一步整理;婺剧专著偏少;期刊类论文具有一定的数量,不乏婺剧老艺术家的个人演唱经验总结;采访笔录则依赖于大量的田野调查;报刊杂志信息较为丰富,即是对婺剧界最新动态的报道等。

2.图片数据库主要是对婺剧中的角色人物、服饰道具、化妆脸谱以及伴奏乐器进行静态拍摄、记录、整理和加工,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使读者对婺剧艺术有基本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

3.影音数据库属多媒体类型资料,也是使用频率最高、最易直观展现婺剧艺术魅力的载体形式,包括音频库和视频库两部分。音频库主要是婺剧唱腔的录音和伴奏,建库过程中,需将现已出版的cD等媒质转换成mp3等数字格式;视频库包括婺剧电影、电视片,婺剧名家演唱演奏视频,婺剧教学、比赛、汇报、展演视频和日常的演出视频等。

4.特色数据库包括婺剧艺人数据库、组织机构数据库、信息交流数据库和舞台表演资料数据库四部分。艺人数据库包括婺剧名角、乐师、作曲家的传记性资料和采访资料;组织数据库是对婺剧剧团、戏班、协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历史、业务、发展现状等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信息数据库集中于婺剧比赛、汇报展演、婺剧大讲堂、会议等活动信息;舞台表演资料数据库涉及婺剧舞台演出习俗行规、表演谚语口诀等内容的整理,突出婺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语

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是婺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数据库的构建将有利于婺剧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研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有效整合婺剧艺术资源,使古老的婺剧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延伸,并实现婺剧资源的有效共享。数据库的构建,应多方面、多渠道寻求合作,吸收婺剧资源收藏较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为机构成员。注重加强建库人员在采集、整理、编目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版权意识,在满足研究需求和资源共享的同时,要切实保护相关传承人的利益。数据库在取得先期经验和资源积累之后,逐步拓展开放范围,最终形成一个专业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婺剧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康长河.建立高校共享音乐数据库的构想[J].艺术教育.2005(02):73转29

[2]周晓晴,曾英姿.专题数据库建设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02):71-74.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