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议初中语文比较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议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比较,往往能温故知新、广思博取、理解透彻。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比较阅读材料,确定恰当的比较点,不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就列举了十二位作家的不同风格:贾谊清新、司马相如夸张、杨雄含蓄、刘向明晰、班固绵密、张衡周详、王粲明快、刘桢激昂、阮籍高雅、嵇康壮烈、潘岳泼辣、陆机庄重。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对不同作家的作品分析、对比得出来的。

笔者长期在初中校执教语文,深切感受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

一、比较阅读的依据

比较阅读就是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

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标题、结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方法作用,乃至文章的风格、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通过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联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不同角度加强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往往能温故知新、广思博取、理解透彻。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比较阅读材料,确定恰当的比较点,不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

1、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王国维的治学篇第一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各类文章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二期课改新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以主题结构成单元,引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从而达到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3、是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就笔者的从教经验来看,很多初中学生一是对读书的渴望程度下降,二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读书时间的缺乏,因此阅读量远远不够。采取比较阅读可以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不失为一个弥补的好办法。

二、比较阅读的内容

1、不同作家同题作品的比较

讲授《三峡》时,我将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让同学们体会每个作品的不同风格。例如观日出,许多作家都写过,我们可以把有关文章找来阅读。象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刘白羽的《日出》,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同样是观日出,但各人写法都不同,观察的角度、观察的粗细、立意和风格等等,都不一样。七年级上册中《世说新语》两则,同样是描写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他们也有各自的特点。这样多看多比较,就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有利于启迪思维。

2、同一作家风格的变化与统一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了不少同一作家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与静夜),这两首诗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如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样可以更深入理解作家的思想。

另外,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在选作教材时,作者和编者又作了精心的删改。有的文章还能找到作者的原稿。因此,我们也可以用比较法来阅读。首先,要求自己品味课文,尽量品出一点味来。再仔细读原文,并对照课文,找出作者和编者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对修改处反复比较、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是不是每一处都修改得很好?为什么?例如,我们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先生原稿中有这样一段:“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不渊博。”修改时在“不渊博”前加“毕竟”两字。有的同学经过认真比较、思考,体会到改得好:在“我”的童年时代,阿长给“我”讲过许多故事,她可算得渊博了;但是,她却不知道“这故事”(关于‘怪哉’虫的传说)是怎么回事,所以她“毕竟不渊博”,既肯定了她有知识,又指出她还不怎么渊博,用“毕竟”来修饰“不渊博”,语气委婉,在否定中仍有肯定的意思。

3、不同流派、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对比

在讲授《卜算子·咏梅》时,让学生体会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感受孤独寂寞的悲剧美,体会同志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感受乐观的积极的崇高美,进行对比。

同样是写景文言文,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却因为时代的不同,作者处境及性格的不同,文章风格迥异;同样是表现民俗的文章,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写作技巧,文风也各有千秋;同样是歌颂母爱的诗歌,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读来也感受不同。因此,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感悟文章内容。

概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分寸掌握得当,比较对应事例自然,才能既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教学方式,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为他们将来在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笔者这几年实施的“比较阅读”实践来看,只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文章选好合适的比较角度,确定好比较文章,比较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起到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