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言语交际中适境原则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言语交际中适境原则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关于言语交际原则,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为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的礼貌原则。除此之外,适境原则也逐渐被学术界认可。本文将对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和下位准则进行阐释,旨在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

关键词:言语交际;适境原则;理论基础;下位准则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38-02

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进行的以言语为主要载体的交际行为,它是人类全部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它交流思想、传达情感、沟通信息、增进关系。对于言语交际中的原则,目前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其中合作原则是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四项原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后来,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提出礼貌原则,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除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学术界对适境原则也有较多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境原则的理论依据和下位准则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

一、适境原则的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所谓适境即适应、适切、应和语境。适境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注意语境各因素,自觉地使话语的内容和形式适应语境,以其收到良好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原则。

对于语境在言语交际或修辞中的重要地位,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阐释,也就是适应、适切、迎合语境的思想和理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我国学术界从古至今对语境问题的重要地位也有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圣人孔子对口语表达提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论语•季氏篇》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就是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另外,据《论语•乡党篇》记载,孔子在朝廷,在乡党,对士大夫、国君、宾客,说话的内容、语气、表情、动作各不相同,都是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南宋陈揆的《文则》提出了表达要适应特定语境的观点。20世纪初期,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的修辞标准,并认为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也认为自然语言不同于形式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

我们再看外国学术界对语境问题的认识,语境指的是语言的环境,包括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一问题最早由英国波兰裔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可以说马氏是现代语境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荷兰的著名语用学家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就是用语言做出种种适应,如语境关系适应、语言结构适应、动态适应、自觉适应。维索尔伦认为,语境不是在交际发生之前给定的,而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发生的。

由此可见,中外学术界都深刻认识到语境对言语交际成败的重要性,也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语境。

二、适境原则的下位准则

语境的类型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就是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情境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交际手段;社会文化语境指即语言形式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形态。

对于语境的下位准则,我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适应上下文语境的准则

上下文指在言语交际中,一句(段)话中出现在某词(或某句子)前后的词语或句子。上下文语境要求交际者在表达时要注意前后语义的相互制约与联系,选词造句要准确、恰当、前后呼应,语义明确、连贯,符合逻辑。例如: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薛蟠的酒令前两句是:“女儿悲,嫁个男人是鸟鬼。女儿愁,绣房给出个大马猴。”第三句却是“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前两句已经创造出一个粗俗的格调,第三句太文雅就搭配不上了。于是,众人听了,都惊异道:“这句话何其文雅!”众人的惊异就是对上下文不协调的强烈不满。

上面的例子说明,言语交际要适应上下文语境,不能出现与上下文语境不协调的情况,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适应情景语境的准则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以及表达接受双方的辅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言语因素)。适应情景准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要符合情景语境,这样才会取得好的交际效果。例如:

有人说:“这小伙子不错。”如果说这话的人年龄不大,便不用“这小伙子”这样的词语称呼年轻人,选用这样的词语还带有喜爱的色彩,也只有依靠当时的情景语境才能明确所指的是哪个小伙子。

(三)适应社会文化语境的准则

社会文化语境指的是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交际习惯。适应社会文化语境则是在言语交际中要符合和适应社会文化语境,这有助于交际的顺畅进行,否则会出现不好的效果。因此,表达主体在言语表达时必须考虑接受主体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此为依据,言语交际才可能成功。例如: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航行中出了故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船长深谙世事,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去说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即跳;他对法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有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法国人爱赶时髦,遂跟着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我是船长,我命令你跳水。”德国人严于纪律,服从了命令;他对意大利人说:“乘坐别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行。”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说不让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船长就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不跳就死定了。”对中国商人则说:“你家中还有80岁的老母,你不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于是,观念不同,想法各异的人全部按船长的要求去做了。

很显然,由于表达主体考虑了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来构建话语,因而实现了跨文化沟通,达到了言语交际的理想目的。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言语交际中的适境原则是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并列的三大原则。适境原则是从交际双方与语境的关系来说的,合作原则是从交际对方如何进行顺畅交际来说的,而礼貌原则是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来说的,它是合作原则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刘凤玲,邱东梅.浅论言语交际适应原则的依据与特性[J].广州大学学报,2007(5).

[2] 邱东梅,刘凤玲.论言语交际适应原则的取异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2007(1).

[3] 蒋正峰.论言语交际的语境原则[J].河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

[4] 张彦群.浅谈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适应[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4).

[5] 宫媛.言语交际原则刍议[J].新疆大学学报,2007(6).

[6] 安华林.言语交际原则论略[J].洛阳师专学报,1999(3).

[7]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