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议论”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议论”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的教学越来越注重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若一味地注重追求讲的仔细,讲的透彻,则通常会把学生忽略,将上课变成自己的表演秀,使学生变成了观众,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上课就是听老师讲,做笔记、做习题的观念.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这样的学生是不可呢个真正的学好数学的.因此,要让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且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这样师生、生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堂上能议论起来.使学生在议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主动地去吸收并消化新的知识,而不是被强行的灌输,无奈的去理解.

当然,议论并不是让学生随便的去交谈,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议论方式.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好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能看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如,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根据学习的要求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原有的经验或通过动手实践来找到答案.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后教师再提出稍微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以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从书本或自己的经验中选取材料再经过整合加工才能得到的解答.例如,“书上是怎样给出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这章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等.这种议论,不只是交流问题结果,而是必须揭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等.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能对内容再联想延伸,产生新的问题和答案,征求解答.当然对于较大的、内涵丰富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的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促进甚至争辩,引起连锁反应.例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后,老师提出新的课题“三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想和方法为借鉴,进行迁移、讨论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这种议论,范围广,自由度大,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代表着他的水平层次,往往使得课堂气氛能够活跃,热烈起来.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它关注更多地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地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教师再简单问题上一改以往常用的“提问——答问”,采用“提问——答写”策略,那么,它就会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方面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成为探索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