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观察其疗效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11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脂质水平、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后血清脂质TC、TG、LDL-C均比治疗前降低,HDL-C则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出现少,且症状轻微,均可耐受。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轻微,可以用作心血管病预防。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心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55-02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治疗高脂血症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本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旨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高脂血症患者115例,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39~82岁,平均(58.2±3.6)岁。所有患者均为连续2周内抽血2次查血总胆固醇(TC)≥6.00 mmol/L或三酰甘油(TG)≥2.39 mmol/L,且至少2周内未服用降脂药物,近半个月内无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重大手术、外伤及其他严重疾病者,排除甲状腺、肝、胆、胰、肾疾病及可能影响血脂的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

1.2方法

1.2.1服药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服用阿托伐他汀(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X19990258,片剂)10 mg,1次/d,睡前顿服。4周后如TC降低<10%,可增加剂量至20 mg/d,共观察8周。

1.2.2观察指标观察用药前及服药后4、8周以下各项指标的变化,①血清脂质: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③病史、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肌酶学。

1.2.3不良反应详细观察记录患者有无新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存在且用药后加重的反应,反应起始、终止日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治疗后4、8周血清脂质TC、TG、LDL-C均比治疗前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变化(x±s,n=115)

2.3不良反应

2例出现腹胀,其中1例腹胀并恶心,均逐渐消失,未停药。1例出现上肢肌痛,能耐受,未停药。心肌酶AST、CK、CK-MB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未发现超过正常上限者。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心血管病在全国范围的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特别是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而TC、LDL-C升高和HDL-C降低,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认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1]。自从1987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上市以来,他汀类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血脂异常的治疗,并且已经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其良好的调脂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众多他汀类药物中调脂疗效较好的一个品种,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由于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的减少,刺激细胞合成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加速,使肝脏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从而促进LDL和VLDL残粒通过受体降解途径代谢,降低血清LDL-C、TG的含量;有效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且使血清HDL-C水平升高[2];分子结构含有一个苯环和氮杂环,进入体内不需代谢即具有生物活性,其分子量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大,故其具有见效快、降脂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阿托伐他汀不但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还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斑块、改善冠脉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甚至还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后血清脂质TC、TG、LDL-C均比治疗前降低,HDL-C则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及肌痛,与其他他汀类相似,但其发生率低于其他他汀类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2例出现腹胀,1例腹胀并恶心,1例出现上肢肌痛,心肌酶AST、CK、CK-M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未发现超过正常上限者,症状轻微,均可耐受。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全国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5.

[2]辛怀玉,王守栋,黄海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非降脂作用的临床价值[J].医学综述,2005,11(1):62.

[3]贾志梅,朱杰,齐国先.立普妥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3,31(11):738-739.

(收稿日期:200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