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化垃圾在城市绿化中的再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化垃圾在城市绿化中的再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绿化垃圾则成为另一个伴生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绿化垃圾辅助种植的方法,对城市绿化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希望能对城市的绿化起到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化垃圾;处理;促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1]。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方向,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城市在绿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枯枝败叶等,称为绿化垃圾。一般对于绿化垃圾的处理方法是进行堆肥化处理,或焚烧、填埋,前者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技术条件,后者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3]。如何方便、有利地利用绿化垃圾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将绿化垃圾粉碎后直接用于城市绿化中,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绿化中的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对城市绿化产生一定的效益。

1 试验

研究所用原料、器材列于表1。

表1 原料及器材

为了探讨绿化垃圾对绿化种植的影响,制订试验步骤和方案如下:

(1)取城市绿化剪切下来的树枝直接粉碎成粒径2~5cm左右的木屑备用;

(2)取等量等质土壤6份,分成3组(编号为1~3),每组分成2个样品(分别编号为1、2)。第1组作为对照组,将土壤装盆后直接种植,不作其它处理;在第2组土壤中掺入与土壤等体积的木屑,混合均匀后装盆;第3组装盆种植后在其表面覆盖土壤等体积的木屑。

(3)在6个花盆中分别均匀撒入5g高羊茅草种,在第3组的2个花盆上覆盖与第2组等量的木屑。

(4)每2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直至对照1组土壤湿润,其余2个试验组与对照1组浇水量相等。保证3个组接受到相同的阳光照射,保证外部环境温度相同。

(5)记录每组的发芽时间,每5天使用KCB-300四合一土壤测试计直接测量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表2是不同组土壤湿度表:

表2木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注:d=低于30%,d+= 30%~50%,n=50%,w= 80%,w+=高于80%

从表中可以看到,1组不做任何处理的土壤在浇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较为干燥;2组拌合木屑的土壤湿度为nor和wet之间,为50%左右;3组盖木屑的土壤湿度最大,一般为wet或wet+。表明木屑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而将木屑盖在土壤上的保水效果比将木屑拌入土壤的保水效果好。在城市绿化中,若加入这种绿化垃圾粉碎物,不仅可以减少浇水量和次数,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绿化垃圾的问题。

2.2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影响,适宜的温度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表3是不同组的土壤温度:

表3木屑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单位:℃)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木屑的掺加与否对种植土壤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2.3 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若土壤酸度过低,会阻碍植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若碱度过高,则影响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表4是3组土壤的酸碱度情况:

表4木屑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由表中可以看到,加入木屑后,土壤的酸度降低,3组的2个样本都在5.5左右。说明木屑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影响,虽然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吸收元素有影响,但当pH值在4~8的范围内时,对植物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虽然木屑对土壤的酸碱度有影响,但却不足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若土壤酸度变化到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则可以用石灰、蚝壳灰、草木灰进行改良。

2.4 对土壤植物生长的影响

3个组植物生长的情况如图1中的两个图所示:

图 1 植物生长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到,1组植物图中高度为26cm,2组的植物最矮,为19.5cm;3组植物最高,为30cm;1组的高羊茅颜色较深,2组和3组的高羊茅颜色翠绿。可以得出木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植物的生长,采取覆盖土壤的方法效果明显,若将木屑掺杂到土壤中,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说明由枯枝败叶为主要组成的城市绿化垃圾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论

城市绿化垃圾,如木屑等,能够使用到植物的种植中。绿化垃圾粉碎后盖在土壤上能起到一定的保水保湿作用;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影响,但其变化很小,在植物承受范围之内;绿化垃圾粉碎物不能对土壤起到明显的保温作用;绿化垃圾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瑞宝.枝叶粉碎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J].农业与技术, 2013

2朱彤,李杨.绿化垃圾变肥料成现实[J].化工管理,2013(11)

3江定钦,徐志平,阮琳.园林垃圾堆肥化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堆肥对几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园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