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师生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展开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师生角色、师生关系进行了全新的探讨,为师生关系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 学生角色 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在我国的师生关系中,受中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教学活动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线性过程,在管理上则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而在此种师生关系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无法适应现代及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师生关系也是不断发展的。针对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改革,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我们自身和我们所要面对的学生,树立一种新的学生观,给教师这一角色重新定位,以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角色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习者的地位可谓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其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思想非常引人注目。建构主义坚信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中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即使对于那些他们还没有接触过,还没有形成经验的问题,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推测性解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学生应该成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角。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不断发展的、以学习为任务的个体。“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守则和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完整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目的出发。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决定者。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把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帮助就像脚手架一样,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生,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后撤去支架,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教师就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形,帮助和指导学生探索。

受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师角色将有很大转变。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将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专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2.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对未来的教师作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而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至少需要发生这样一种变化,即由教学支配者、管理者向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它的内涵应包括: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白己的过失和错误。

3.由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个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主要指: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撑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1.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交往,构建一种民主对话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的过程,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创造适宜的学习与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分析、批判,帮助其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并且这种学习环境要包含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这四个要素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正如《学会生存》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2.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绝对权威进行了否定,从而能有力地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而且,学生的挑战威胁到师生关系系统的作用和教师的功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合作学习”,把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因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事物的理解,对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不存在唯一的理解,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深刻。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而且在教师身上发生,教师必须随着情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新型民主对话、平等合作师生关系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5.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09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24004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