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纸空灯叠妙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纸空灯叠妙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没骨架的宣纸灯

选择做宣纸灯,首先是基于对美的追求。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技艺高超又美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器物。

张潮《幽梦影》的序言里有一句“昔人云:梅花之影,妙于梅花。窃意影子何能妙于花?惟花妙。则影亦妙。枝干扶疏,自尔天然生动。凡一切文字语言,总是才人影子;人妙,则影自妙。”设计是人的影子,十几岁初学设计的孩子就做不好中式家具,六十几岁历经沧桑的老头也做不了给可爱小女生穿的衣服。我爱画画爱写字,对每天看电脑十几小时的工作方式非常抗拒,我就做不了交互设计,把握不了交通工具的设计,但手还算灵巧,但凡绣花剪纸,画画写字,做饭烧菜这些动手做的东西我都做得不错。而做一个宣纸灯则非常自然,顺理成章。

还是有一些偶然性,一次光芒穿过纸张,使我发现宣纸片叠加后,透过去的光变得很柔和很温暖,所以我决定要给纸片一个造型。为了做这个灯,我坚持了半年,慢慢的研究手工艺,试验了多种民间工艺,结合了其中几种,做得很有兴味,算是耐得住寂寞在做设计吧。起初做过方形的,六边形的,都相对简单很多,直到圆形宣纸灯和企鹅型的灯做出来之后,我才真的觉得这个灯有了它的价值。现在成型的纸灯,其实有过很多失败的前身,最终才做成了我想像中的那个样子,大,优雅美丽,用宣纸片贴成,没有骨架。曾经有一个德国教授来无锡,最令他惊讶的是面筋,圆,中空,简直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而我的灯,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中空没有骨架。

当然,做宣纸灯还有几个非常实际的原因。

一是我非常渴望把自己的设计做成实物。可一旦进入现代工业的流水生产,公司决定投产某件设计,要计较成本,要做市场调研,这样你就得改了又改,被迫在设计上做出妥协,最后往往还无效。我想换种思路,找一个自己能关起门来做设计,还能动手直接做出来的方式。

二是想做一个不会被山寨的设计。在中国,单纯仿冒外观是非常容易的,但一个手工艺方法,要仿的话,却需要花时间去探究,需要投入,山寨很难做到这一点。我的灯不好做,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去仿它。

很多人问我纸灯是不是容易烧坏,是不是容易破。其实它根本不会被灯泡的热量烧着,只要你不用火烧它;它是怕潮,相机也怕潮。所以你就要好好爱惜,经常把它点亮不让它受潮,只要不往它身上泼水,不砸它,它就不会坏。可是就是这样,好多人还不满足,他们是想要一个金刚灯。我们都被廉价的或者一次性的产品培养得丧失了对东西的爱惜感。我希望慢慢发展手工艺品牌,将这种爱惜感找回来一点点。

什么是手工艺

对于从抽象表现主义开始的现代艺术,强加哲学,我总觉得是理过其辞,淡乎寡昧,无论如何也心仪不起来。其实现代艺术是我少年时期天天浸淫于其中的,年纪渐长,反而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手艺好奇起来。汪曾祺回忆沈从文提及某件文物时常是赞叹不已,马王堆那件不到一两重的纱衣,沈先生不知说了多少次――那刺绣用的金线原来是盲人用一把刀,全凭手感,在金箔上切割出来的。沈先生说起这些时总是感动极了,我也感动,对别人说起好多次。又得知原来现在世界上造精密仪器的方法,还是中国古代的失蜡法。马未都讲他曾得到一只精美的古董碗,以为是皇帝用的,谁想竟是普通百姓用的碗,这让他对文物产生了兴趣,也使我对传统工艺的造物之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东方西方,艺术都是有钱有闲阶层的,这些人的品位书写了由名家名作构成的艺术史。在中国,由于历来的文土传统,艺术和造物都多少有点文人趣味。中国文人的作为并不止于写诗写书,凡是他们用的东西,都被品评过,改造过,所以咱们的紫砂壶就比雕花镶边亮晶晶的银茶壶要洗练淡逸有韵致得多……他们不但自己挑选品评,有时候还自己设计,嵇康打铁,朱笑天做木工,赵估不但舞弄舞弄丹青,还爱把梦见的东西变成真的,有一次梦见雨过天晴,醒来便下一道谕旨“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所以你看汝窑的东西这么美丽,都是能工巧匠克服困难做出来的。清代的几位皇帝处理泱泱大国的政事之余,还特有闲工夫把玩自己用的器具,便是一点花瓶上的纹样、木刻上的落款不满意,也下令工匠一改再改改到满意为止。这样的上行下效,结果是连穷书生家里也拾掇得雅致,贫也讲究个清字,什么叫为浊富不若为清贫,就是家里东西少,但是得像模像样,窗明几净的。

可明清以降,经过迭次的极端革命,加之造成的文化割裂,审美断层到一个几近悲哀的地步――那种仿明式家具,假大理石和酒吧灯光的组合,我在很多人家里都领教过。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在科学上“无论如何不能自命不凡”,而在哲学上“永远不会给西方留下一个持久的印象”,在社会组织上“孔学过于刻板,道学过于冷漠,佛学过于消极”,只有艺术上中国是独特的,中国人“明白同棵树的早晨与夜晚、明朗的白天与迷雾的清晨,影子和色彩是怎样的不同”,生活本身的艺术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经久不熄的品质,曾经在江南得到了最为充沛的表达,而现在则早已烟消云散。

近代设计思潮把社会责任、环保、科技都丢给设计师,造型和美感却在设计教育中被忽略了。

我一直坚信美不该被忽视,且不说西方有“懂得在战争中保留美术馆的君主,就不会发动战争”的说法,近代辜鸿铭也认为“礼”与其翻译作“rite”不如译作“art”,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鉴澈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以物品陶冶性情,抚慰心灵,会不会也让人更良善谦和文质彬彬似君子呢?

古代的物品为什么好看,还跟都是手工做的有关,海德格尔说:“在每一件作品中所包含的每一个手的动作都贯穿着思的因素,手的每一举措皆于此因素中承载着自己,一切手的作品都根植于思。”手带着几十万年进化得来的灵活灵巧,故俗语有云巧夺天工。

现在有些工厂根本不做设计,从图纸到机器生产,全然没有经过手的抚摸,没有拿在手上整体感受,生产出来的东西让人一愣的丑。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现代设计都糟糕,至少一些价格便宜的东西几乎是细节上粗滥,搭配上刺目,难道廉价就活该不美,花大钱才能请到好设计师?

大众的美感是一个基础,审美缺席造成了今天的产品良莠不齐。我们可以慢慢的把它们抬回来,但是不一定只能从西方的设计和艺术里汲取养分。米兰、纽约设计展览里头那些有点怪的设计,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设计,是要有一整个设计史的观看经验才能看出其间趣味的,不适合大部分国人欣赏。反而是要对中国文化有真正的认同感,浸润于其间,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