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益哥”的幸福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益哥”的幸福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人捐款1700万元,和家人蜗居30平米老房。这样的反差引来社会争议和不解,但何国苗说:“一家人团聚在老房子,我很幸福。”

笔1000万的捐款,把何国苗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8月,浙江省诸暨慈善总会收到何国苗捐助的1000万慈善冠名基金。长期投身慈善的何国苗也因之卷入纷争。媒体纷纷报道他为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而一家人却蜗居30平米房子。网上对这种做法褒贬不一,戏称他为“公益哥”。

何国苗接受《新商务周刊》采访时澄清,这1000万元捐款是慈善冠名基金,并不是把钱全部捐出,每年只捐出基金的3%,即30万元,连续捐款三年。

1987年,何国苗未经家人同意,将几年来从事艺术雕塑的积蓄共11000元投入乡村建设,遭到父亲的反对和责备。何国苗事后对此感到后悔,“当时跟家人商量一下就好了。”

那是何国苗的第一笔捐款。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慈善之路。如今,何国苗的各项慈善捐款已超过1700万元,这些钱大部分都是靠他通过发明专利获得。不同于舆论渲染的苦情形象,“公益哥”何国苗和家人的真实生活并不局促。他有自己的幸福观

老宅记忆

诸暨市安华镇矿亭村十号,是摇曳在稻田中的一个二层农家小院。何国苗在去年翻修了这座承载了30多年记忆的老宅。如今,他和家人搬回这处约30平的小房子,落叶归根。

10平米左右的客厅内,悬挂着见证何国苗慈善之路的荣誉奖牌。记者看到,其中有纪念他为安华镇中心学校捐赠100万元的奖牌。安华镇多家学校都设立了“国苗助学金”,何国苗还与35名寒门学子结成对子,“我初中未毕业,所以捐助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何国苗说。

闲暇之时,何国苗推着轮椅上的老母亲在院子里散步。阳光照耀下,母亲的轮椅上有一处地方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这是镶嵌的一枚“宝马”汽车徽标。

2001年,母亲赵粉花因意外摔断了腿,为了方便母亲行动,他亲自为母亲挑选轮椅。至今,83岁的赵老太已换了5个“座驾”,最拉风的还是现在这个“宝马”轮椅。有一天,母亲开玩笑对何国苗说:“你们都开宝马了,我也要开宝马”。何国苗立即把自己的宝马X5越野车的徽标给摘下来,安到母亲的轮椅上。现在赵老太每天最快乐的事儿,便是溜着自己的“宝马座驾”,跟乡亲们聊聊天,买个菜。

30平米老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房子建造时用的是砂浆和多孔板,出于安全问题考虑,二楼只按女儿喜好设置了一间书房,全家人起居主要集中在一楼不到30平米的空间里。赵老太和女儿何彬妮有着各自的房间,何国苗还有一个实验室,以供他在家办公之用。家里的布置经过他精心挑选,“30平米里面的生活很完美,很多家具和布局比普通人家要好得多。”

整修老宅方面,何国苗下足了功夫。为了让腿脚不便的母亲免受底层潮气的侵袭,他用实木搭建了半米的高台,把床安置在台上,配上几步阶梯,同时他用原木覆盖整个房间。

对于外界的争议,何国苗说,搬回村里老房子是尊重母亲意见做出的决定。今年83岁高龄的赵老太腿脚不方便,念旧的老人家希望在熟悉的地方继续生活。今年五月,何国苗携带妻子女儿,搬进了母亲的家,在母亲的坚持下并没有购置更大更好的房子。

至今,何国苗没有购置过一处房产,“能一家老小住在老房子里,我觉得很满足。”

童年愿景

家境贫寒导致中途辍学的经历,成为何国苗心中永远的痛。

何家有七个兄弟姐妹,他们自小生活困顿,窘迫时便到地里刨一些食物来维持生计。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因意外造成了脑淤血,母亲卧床不起,姐姐也得了败血症,家庭瞬间跌入了困境。在村里的帮助下,他才得以减免学费,一直读到初中。

12岁那年,在何国苗心中有着特殊的记忆。对于一个整年没有尝过肉味的孩子来说,除夕夜那顿母亲咬牙买来两斤猪肉做成的梅菜扣肉,有着无法言说的诱惑。当时母亲给每一个孩子都夹了一块肉,但是他默默地把肉夹回了菜盘,“我自己少吃一块肉,家人可多吃一块。现在我时常会想起儿时的那块‘肉’,或者是从那时开始,我懂得了谦让和友爱。”

小时候,何国苗喜欢在祠堂旁边的墙上,用炭笔随手画一些花鸟鱼虫,受到村里人的称赞。极富天赋的他,8岁多就开始为村里人画像来增加家庭收入,那时照相馆并不多,通过画像他能换一些生活必需品。过了些时日,他又开始去学习雕塑,渐渐累积了一些资本。

童年的一块黑板,萦绕在何国苗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因为没钱交学费,他的名字,常年地出现在那块黑板上。“老师每次催,我就说快有钱了,养的猪很快就可以卖了——但这猪永远是‘长不大’的。它长大了会被卖掉,再买进小猪继续养,差价被拿来买米、油盐酱醋之类。”何国苗说。

何国苗记得很清楚,有一次的学费是校长和一名老师帮忙垫付的,分别出了2元和1.2元。时隔多年,他仍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的点滴之情铭记在心。后来,何国苗想要回报这两名老师,他们已经不在了。

“感恩”,因之成为他口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他感恩9岁那年为他垫医药费,以延续他生命的祝医生;他感恩上学时期为他支付“两元”学费的老师,不然他连小学都读不下去;他感恩在他在街头画画的时候,给他送米送水的好心人,让他坚持了谋生的技能。

小时候的经历让何国苗深知知识的重要:“由于家里穷,我那时只能中途辍学。我当时成绩很好,后来也是通过自学物理学、光学等知识,奠定了发明基础。”

1992年,何国苗申请了第一个专利——儿童着凉尿床报警肚兜,转让专利之后他获得了30万元。这是从带女儿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也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之后,我还陆陆续续转让过不少专利。有了一定资金后,我开始自己或和他人合股,把后来的专利投入到生产中挣钱。我前后有87个专利,现在半数以上还在手里。我做发明,往往会考虑到产品市场性,且有能力把创意转化成产品,所以目前经营都还不错。”何国苗说。

慈善家的炼成

何国苗的发明创造主要集中在汽车用品、消防器材和生活用品方面,从生活的事情中受到启发,这些发明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他把在河南的业务搬回诸暨,并打算在家乡安华镇创办一个与消防和汽车用品相关的高新科技企业,“我手头有11项和消防有关的专利。我打算收购一家诸暨本土企业,然后和姚基金合作搞这个项目。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希望能在两年后做到专利产品上市。”

反哺家乡经济,一直是何国苗的愿望。2004年井冈山之行后,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年拿出年收入的10%用做慈善。那一年,何国苗在井冈山投资创业,看到桥头敬老院的老人用手摇抽水井打水,需要两人合作,一个人手摇出水,另一个人提水桶,才能艰难地完成打一小桶水。

为了方便老人的起居,何国苗出资5.5万元,建成了自来水系统。临走时,老人们对他跪拜着感谢。这一幕,成为烙在何国苗脑海中不能忘怀的事,“我突然为他们流下了心酸的泪”。

这两年,何国苗实际在公益上的投入已达到年收入的60%以上,他说他做事喜欢定最小的目标,做最大的努力。

在安华镇,随处可见以何国苗个人名义捐赠的基础设施。无论是还在建设中的安华中心医院的职工大楼,还是刚刚打地基的安华镇大桥,以及刚刚接受他100万元捐赠的医疗卫生大楼,何国苗关心家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村里新农村建设,他捐了80万元,适逢重阳佳节,他给安华镇矿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200元的“过节费”。

矿亭村老年协会会长何先觉说,“我们村老年协会有680个会员,200元一个人的话要13万6千元的善款,这已经是第三次他给我们发钱了。老人们说像这样好的人真的没有的,都相当感激。”

何国苗在怀着最简单的初衷,坚持个人的公益之路。“不要吝啬你的热心肠,公益不是你必须要捐多少钱,而是要有一颗温暖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怀着感恩的心,去纯粹地帮助需要帮助之人,不求回报,这样你会很快乐。”

在父亲的感染下,今年25岁的何彬妮,也开始热衷于参加一些知识产权科普、捐资助学等方面的公益活动。

她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一开始我觉得网上对父亲的‘非议’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或许有很多人质疑他做公益的初衷,但他们没有权利去质疑爸爸对我们的爱。他对家人的责任和爱心,家人感受最直接,我们才最有发言权。房子不大不代表生活就很苦,现在一家人都非常幸福。”

“公益哥”的名号走红后,给何国苗一家带来不少困扰。有不少慕名远道而来的人向何国苗求助,由于无法核实他们反映的情况的真实性,何国苗感到左右为难,“我捐助的对象以家乡的群众为主,他们的情况我们也了解,现在把钱捐给慈善总会,也是希望能扩大受助人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