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成本性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分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成本性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分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源型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也因资源的减少或枯竭而停滞甚至衰落,因而资源型城市或迟或早都会遇到转型问题。而转型作为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方法、途径,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转型成本的发生不可避免。科学地理解、计量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不仅可以合理地选择最优的投入产出模式,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使转型效益最大化,或者在保证完成转型任务的条件下使投入的转型成本最小化;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的分析转型的难度、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地有序进行。

一、转型成本分类

对于转型成本的分类,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观点:

齐建珍认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主要由产业转换成本、环境修复和保护成本、劳动力成本、其他成本几部分构成。产业转换成本是指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城市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使传统资源型产业退出,并适时发展新的替代产业,弥补因资源型产业衰退引起的城市整体经济下滑,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整个过程需要投入的成本。环境修复和保护成本是指对因资源开采所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各种修复工作、为防止其它因矿业活动引起的资源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为实现转型目标,加强城市综合环境建设而进行的必要投入。劳动力成本是指在转型过程中,将劳动力由资源型产业转移到非资源型产业就业,使就业主体转向对非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同时对广大人力资源进行深加工,全面提升城市劳动力素质而进行的必要投入。这种分类方法只是将转型成本按照产业、环境及劳动力等不同的核算对象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虽然可以使决策者对转型成本的各项内容一目了然,对可能涉及到的所有成本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但是对于合理地、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确保完成转型目标的情况下投入成本最小化,有计划、有次序的安排转型的各项工作却没有很大的帮助。

李成军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包括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两部分。实施成本是转型成本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传统产业退出成本、劳动力安置和转移成本,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成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成本。风险成本则主要指因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成本费用,或是为了预防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做出的准备。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转型的全过程将转型成本划分为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的实施成本和可能会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两部分。不仅考虑了实际要发生地各种成本,而且将不确定性的具有风险的各种成本也考虑进来。但是这种分类方法也只是将各种成本按照确定性的程度和风险的大小进行了重新的组合排列,虽然这对于决策者明确各种成本的风险是有好处的,但若想科学的计量转型成本,对转型工作地安排产生明显的影响,显然这种分类还无能为力。

孙雅静则将转型成本划分为静态成本和动态成本两大类。静态成本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的转型成本,由退出成本和进入成本组成。退出成本是指当某产业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维持原产业的生产而决定退出所支付的费用。进入成本指进入一个新行业、新市场所应支付的费用。动态成本则是考虑了时间因素的转型成本,将转型成本理解成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构建数学模型,根据限制条件求解如同实现转型目标的优化转型投资及投资组合成本的最优值。这种分类方法考虑了时间因素,而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可以量化分析的数学模型。但是如果不是建立求解转型投资及投资组合成本的数学模型,那么这种转型成本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从实质上讲是一种介于宏观成本和微观成本之间的成本,属于中观的经济范畴,它是连接微观成本和宏观成本的桥梁。然而已有的对转型成本的分类多是将转型成本理解成为一种宏观成本,分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特定理论问题的讨论,一旦超越讨论的范围,这种分类的意义并不大。而且已有的分类多是停留在定性分析需求的层面,如果想对转型成本进行科学计量,将宏观意义上的转型成本转换为可以为相关决策人提供决策支持的微观成本信息,满足微观定量分析的需求,那么现有的研究成果显然力不从心。既然如此,那么能否借鉴微观成本的分类方法对转型成本进行分类,进而满足微观定量分析的需要或者至少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决策有用信息。

二、成本性态的内涵

成本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付出的一种代价,根据成本主体差异,可以分为微观成本和宏观成本。微观成本主要是指企业成本,即企业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所发生的耗费,甚至可以更具体的将微观成本理解成为产品成本。宏观成本主要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耗费,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宏观成本应当包括从宏观角度涉及的社会再生产成本、社会责任成本和其他宏观经济运行中发生的成本等多层次概念,狭义的宏观成本仅指除了社会再生产成本以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成本。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资源型城市转型当作一个微型的宏观运行过程,把转型中的各种成本理解成为宏观成本。

在微观层面,产品成本的计量,一方面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与产品成本相比,转型成本具有非补偿性的特点,计量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从产品利润中得到弥补,而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更多有关的成本信息,进而明确各种成本支出的重要性程度、先后顺序,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及对转型效益大小的影响等等。因此,根据产品成本与转型成本的差别与联系,利用成本性态对其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在管理会计中,所谓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对产量或产值变动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是根据成本性态对成本进行分类,将全部成本归属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大类。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和一定生产能力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或产值增减变动的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与变动成本不同,虽然固定成本总额固定不变,不随产量或产值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产量或产值的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将会降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产量或产值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增减的成本。虽然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或产值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但是单位变动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不受产量或产值多少的影响。半变动成本是一种混合成本,它同时包括两部分:不受产量或产值增减变化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部分,相当于固定成本;随产量或产值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部分,相当于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通常表现为有一个不变的基数;在这个基数上面,随着产量或产值的增加,成本总额成比例增加。但是无论怎样,半变动成本总可以通过一定得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在利用成本性态对转型成本进行分类的时候,不考虑半变动成本的情况,而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三、基于成本性态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分类

按照成本性态分析中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涵义,可以借鉴其分类的依据――是否与产量或产值的变动成比例变动,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特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转型;转型的过程是伴随着资源型产业从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退出,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壮大,结构水平的升级,由产业发展、升级进而带动城市的发展;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形成非资源型的、新兴的接续或替代产业,将转型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转型成本中那些与转型的“产量或产值”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即为变动成本,这部分成本与转型工作的质量、速度、成败直接相关,其投入能够带来直接的转型效益、实现转型的目标;而转型成本中那些与转型的“产量或产值”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即为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与转型工作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对转型成果不构成直接的影响,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维系资源型城市的存续。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转型成本的内容,如表1所示: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转型,如果没有产业的转型,资源型城市过分依赖资源的现状就无法改变,转型就不可能实现,资源型城市就会被逐渐边缘化,最终衰落下去。而原有产业退出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形成是产业转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产业退出成本和接续、替代产业形成成本也就构成了转型工作中的主要成本。无论是产业退出中的各成本项目,还是接续、替代产业形成中的各成本项目,这些成本的发生与否、数量多寡、支付的及时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转型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成败,它们是与转型的“产量或产值”直接相关的按比例变动的成本,即变动成本。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转型工作地进行,才有了这不部分费用支出。除与产业直接相关的成本之外,应将城市综合环境建设成本也归入变动成本,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是产业转型的前提和保障,它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进而影响着整个转型工作。

由于资源产业的发展常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长期以来对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资源、地表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在资源型城市没有进行转型之前,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所造成的各种破坏会通过其自身循环功能加以修复。转型工作开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始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弥补之前造成的破环。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对于生态环境的投入与转型工作的进展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这种成本发生与否、投入的多少并不构成对转型工作地直接影响。而且只要人类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入就必不可少。与环境修复成本类似,劳动力成本中的部分成本,例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本,也具有相似的性质――无论转型工作是否进行,这部分成本都会发生;而它的发生、多少也不直接影响转型工作地进程。因此,我们将上述这类成本归入固定成本的范畴,即这些成本的发生不以转型工作地实施为必要条件,它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维系城市的存续性,保证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它虽然是转型的前提和基础,但并不是转型顺利进行、甚至成功的决定因素。

依照以上论述,笔者对前文所列转型成本的内容进行了新的分类,如表2所示:

当然,这种分类不可能很准确的将转型中涉及的各类成本都包括在内,可能会遗漏部分成本,也不可能做到对各成本项目中所包含的具体成本分类的准确性,但是它可以提供一种转型成本分类的方法和思路供大家参考。

四、基于成本性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分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根据成本性态对转型成本进行重新分类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为转型决策者提供有关成本方面的决策信息,有利于决策者正确区分、认识转型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性质以及其对转型工作进程的影响程度,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以保证在成本支出有限的条件下转型效益最大化,或者在完成转型目标的情况下投入成本最小化,全面提高转型工作的整体效率。

其二,便于决策者从战略高度出发、以宏观管理的视角、利用微观的科学分析工具掌握转型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重点和实施的先后顺序,调节转型的实施步骤,从总体上削峰平谷,适时适度推进转型工作,并建立有效地成本控制机制,既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又降低了总的转型成本。

其三,探索宏观成本与微观成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分类依据建立了宏观成本与微观成本之间的桥梁,为以后利用微观成本分析方法分析宏观成本、进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