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苦瓜白粉病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苦瓜白粉病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约栏目主持:魏林

植物学博士,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导师,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植保与产品安全岗位专家。长期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近年来重点进行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3本,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已授权6项。

近期在湖南省内设施栽培区调查发现,苦瓜白粉病为害较为严重,现将该病害的主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为害特点

该病害主要为害苦瓜的叶片。叶片受害时,初时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界明显的褪绿小斑点(图1),在相应的叶背面出现近圆形白粉状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菌丝体)(图2)。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的表面及反面均密布粉斑,并相互连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直至脱落(图3~5)。秋天干燥时,白色的霉斑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缩短植株生育期,降低苦瓜产量。

2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本病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和瓜类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的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的粉孢菌(Oidium sp.)。

在寒冷地区,该病害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春天以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再由受害部位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与苦瓜植株接触后萌发,由侵染丝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侵入,实现再侵染;在温暖地区则无明显的越冬期,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都能萌发,以20~25℃最为适宜。一般阴蔽、昼夜温差大、潮湿多露水但少雨的生态环境,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状况不良、施氮肥过多、管理粗放等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3 主要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不和葫芦科蔬菜轮作;多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浇水追肥,防止植株生长中后期缺水脱肥;避免种植过密,使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摘除中心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处理。

设施栽培的大棚,在苦瓜栽种前10天左右,如遇晴好天气,可密闭闷棚,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也可667 m2温室大棚用2~3 kg硫磺粉掺锯末5~6 kg或45%百菌清烟剂1 kg闭棚熏蒸。

3.2 药剂防治

发病前可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50%翠贝(醚菌酯)干悬浮剂40 00~5 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50%硫磺悬浮剂或多・硫悬浮剂300~400倍液,或4%朵麦克(四氟醚唑)水乳剂8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42.8%露娜森(氟吡・肟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白粉1+1(主要成分乙嘧酚磺酸酯、甲环唑和四氟醚唑等)1 500~2 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隔7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应注意的是,该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使用剂量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不能随意增大,以免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