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主任应加强家校沟通能力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主任应加强家校沟通能力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根源之探究

毋庸质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日益凸现出其重要的地位,随之相应的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其中不仅有司空见惯的陈旧话题,更有“初出茅庐”的崭新问题。最近,在很多中学特别是高中校园,班主任动辄请家长的现象似乎变得愈加频繁,甚至对于个别班主任来说,简直可以用“家常便饭”来形容,且自以为是教育学生的“医病良药”和“致命利器”。殊不知,一味地动辄请家长,会潜在地给教育学生埋下隐患和不良效果,甚至会使教育与原有的初衷背道而驰,而走向教育的另一面。

试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1.客观原因――潜在的升学压力,特别是高考质量的压力。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责任目标意识越来越被强化,逐层分解,层层推进,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因此对置身于教育教学第一现场的班主任来说,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难免会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有时在处理学生时未免会出现情绪波动,特别是对于管理经验相对较欠缺的年轻班主任,可能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方法过于简单或粗暴,容易采用此类方式。

2.主观原因――部分班主任自认为此举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良策。因此,在处理一些班级繁杂事务时,特别是在身心疲惫、力不从心的时候,往往青睐这种做法,甚至把它作为教育的万能钥匙,唯“策”是从。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思想相对于以往确实开放点,行为夸张些,经常不能按照学校的设想做到循规蹈矩,故这样那样的问题油然而生。给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临其境的班主任带来诸多纷杂的问题,使得他们压力重重。基于此,部分班主任为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把压力分解并传递给了家长。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动辄请家长难免会有推卸责任之嫌、转嫁责任之疑。这种现象每每出现,往往与管理经验欠缺的班主任息息相关,管理方法的“黔驴技穷”最终使得他们试图“多快好省”。为了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周折,不管学生问题大小与否,遇事动辄就请家长。

二、思考与感悟

当今的教育是整个社会合力的教育,是社会方方面面共同作用的产物,任何一个环节或步骤出现纰漏,都将给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正如哲学中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能清楚地看到合力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现实中非常注重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沟通。教育好学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老师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感情,相互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但家校的沟通,要遵循适当的方法,把握好交谈的时机,要适度而止,不然则会“欲速则不达”,更有甚者会适得其反。

班主任和家长的正常联系,可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感情沟通。但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动辄请家长,某种程度上会使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1.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现在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很注重自己的尊严,在同学面前犯了错误,一提到“请”家长,心里就会发慌。在他们看来,犯了错误“请”家长,是丢尽家庭脸面的事,可以说,是其内心深处经不起冲跨的最后一道防线。学生在学校里犯了错,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应该尽力对其进行教育,使之认识改正。不应该动不动就请家长,把教育的责任转嫁给家长。动辄请家长除了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能力产生疑虑外,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学生对老师形成一种戒备警惕甚至敌视的心理。久而久之,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更有甚者会出现报复老师的过激行为。

2.容易造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常被视为掌上明珠。动辄把家长请到学校来,班主任当着家长和众多老师的面训斥学生,常常让家长感到很难堪,仿佛自己也犯了错误。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声,没有哪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子女犯错,即便是犯了错,家长的心情也是非常沉重的。如果班主任不能理解或感受到家长当时的心情,就会逐渐与家长产生隔膜,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家长与班主任配合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甚至有些家长会破罐子破摔,从此对自己的子女不闻不问,遇事会有意识地躲避,从而使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正常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会使学生与家长产生对立,甚至引发冲突。当某些家长揣着复杂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接受班主任对其子女的批评后,觉得脸面无光,很不是滋味,进而有意识地认为自己在家教方面一定出了些问题。因此,回到家后,往往把火气、怨气发泄在小孩身上,“恨铁不成钢”,处理方法过于简单,轻则骂,重则打。这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鸿沟无形中被拉大,以至于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不良后果,为今后的家庭教育埋下阴霾。

4.难以树立班主任的权威,且逐渐侵蚀教育的功能。班主任的威信是在培养学生和管理班级中逐步形成的,如果班主任动辄就请家长,将教育学生的担子全部卸给家长,姑且不谈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对班主任工作来说,无疑会使学生和家长对该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自然威信扫地,对班主任今后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医学界里有“抗药性”一词,意思是说,高频率地使用某一药物,长此以往,使正常剂量的药物不再发挥应有的杀菌效果,甚至完全无效,从而给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由此可见,猛药固然有效,但绝不能滥用,动辄请家长,单从这一层面来看,可能会大大降低教育功能,效果甚至有悖于初衷。由是观之,适当地请家长到学校,协助班主任教育子女,改正其错误,是很好的策略,毫无疑问是有必要的。但动辄请家长的方式实在值得商榷,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反复讲,讲反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迂回不前的情形,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寄希望于“请家长配合,什么教育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请”家长仅仅是教育的一种力量,却绝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三、转变,路在何方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务必要做到审时度势,要“请”就“请”在关键处。更何况,有的家长不适合“请”,更谈不上“动辄就请”了。如,个别行为较为严重的学生,请家长效果也并不理想。他们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失败者,往往对请家长表现得无所谓,且不服从家长管教,时而有当着班主任面与家长顶撞的事情发生,使家长陷于尴尬不堪的境地。另外,个别家长存在着护短现象,在这种场合,学生很难从根本上认清自己的错误,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像这样的学生,要么通过电话或家访等比较温和的形式沟通,要么在根源处肃清,与其出了问题请家长,还不如在平常教育中,班主任用亲情感动他们,用激励慰勉他们。要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个人及家庭情况,从心灵深处感化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信心,促使他们能逐步改正缺点错误。因此,不应仅仅局限在学生犯错以后,动辄请家长,最好能防患于未然,或在学生犯错经教育有了好转之后,再抓住契机及时与家长沟通,这样效果更佳。

除了有必要请家长外,班主任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渠道或途径。家庭访问是班主任联系家庭、沟通家长、指导子女教育的良好方式,家访时,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有利于家访时的沟通。把握好交谈的要点,诸如孩子在家的表现及交友情形,了解家长对孩子、学校、老师的期望及意见等。态度要热情诚恳,善于肯定孩子优点,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建议。

“动辄请家长”,实乃教育下策。欲标本兼治,唯有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策略,这样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