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牡丹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化学试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牡丹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化学试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命题依据和思路

2008年牡丹江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2008年牡丹江市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命制,试题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侧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试题体现“稳中求变”的原则,中等难度试题是此套试题的主流,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试卷结构

2008年中考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试卷总题量六道大题,34小题,总分100分。题型题量分值比率:

三、试题特点

1.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

试题以“课程标准”中五大主题为主线,注重教材,突出体现学科主干知识,在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考查学生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基本科学素质。

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形,命题素材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赋予试题一定的新意和灵活性,使师生感受到教材的“营养价值”,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题中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着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研究方法和学习能力。

如第23题,婷婷被蚊子叮咬后,痛痒难忍(蚊虫分泌一种蚁酸)。妈妈给她买了一种“绿药膏”,其成分中有稀氨水,抹上后果然有效。请你说说其中的化学原理,并据此谈谈同类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至少答两点。)

此题没有对基本概念、原理主干知识的简单识记的考查,而是考查概念的建立、原理的形成、化学观点的建立过程,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试题关注了学生在学习时研究和思考的过程。

如第26题.你一定在实验室里做过铁丝燃烧的实验吧,请你描述一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是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收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此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注重实验中引发的相关问题,如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等。关注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是本试题的特点。此题再现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再现了课堂学习的过程、再现了创新实践的过程、再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对真实经历的回顾、反思、总结形成试卷答案,通过这一命题背景的创设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实际经历体验,以此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2.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本套试题在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考查上做了新的尝试。有12道题是以实验探究为素材,从科学探究的要素中侧重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考查。试题以课程标准中主干知识为载体,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如第28题,考查了学生的气体制取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装置设计与选择、实验原理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知识,再现了学生对气体实验研究的过程。本题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可见试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及能力的发展,对综合性问题解决作了新的尝试。

如第29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拓展。此类题目以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为命题素材,从探究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设计去分析探究实验的目的和结论。一方面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分析。

再如第21题是教材中有关空气成分探究实验的改编题。此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关注对探究实验的反思,形成实验量化研究的思想。试题对实验过程的整体回顾与分析,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实际应用

命题以化学事实为背景,以社会热点和前沿知识为情景,重视学生学习经历,强调题目的情景性、真实性。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中考的普及性。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方式。

例如第4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省人民心系灾区,踊跃捐款捐物,仅5月23日一次就向灾区发运了2400吨优质大米,以解决灾区人民粮食短缺问题。大米中所富含的营养素是( )。

A.油脂B.蛋白质C.糖类 D.维生素

本题以牵动亿万人民心的汶川地震为背景材料,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

如第24题,现在中学生佩戴的近视镜,有些镜片是用一种新型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联系实际,你认为该种镜片所用材料具有什么性质?(至少答两点。)

第25题.小亮家使用了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管道。为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小亮家中安装了如图所示报警器。请回答: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运输到用户家时,必须先将管道内充满N2,填充N2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听到报警器报鸣,你应该如何处理?(至少答两点。)

上述三道试题真正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的理念。考查学生的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使化学学习有了更强的应用性和生活性。试题的设置是对学生生活经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的一种再现。

4.融合情感教育,关注学科渗透

整套试题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安全、化学发展史等多个角度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套试题延续了思考与感悟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化学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并欣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谈自身的感悟,更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如第31题,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 ml。从中得到的启示,告诉你生活中该怎么做?(至少答两点。)

此题以节水为试题背景,通过生活事例,用学生计算的数据使节水意识得到强化,学科之间的渗透为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题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教育理念。

如第 32题:6月中旬的某一天,小军和妈妈到某大型超市购物。发现超市提供新的塑料包装袋与以前的有所不同:(1)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种类和回收标志;(2)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结实;(3)新塑料袋有偿提供等。请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分别说出其积极作用?你在生活中可用什么来代替塑料包装袋盛装物品?

此题以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有偿提供塑料袋”为背景材料,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化学的学习中,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更具有驱动性,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开放的设计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体现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彰显个性、表达个人观点的理念。

本套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在考查目标和内容上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探究性和教育性等,有许多的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从评卷结果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比去年提高了2.17、8、和14.67,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80-100分之间的学生占较大比例,试题的梯度不够明显;

2.加强实验探究题在层次、深度以及开放性程度上的设计,引导教学重视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发挥中考对落实课改精神的促进作用。

3.进一步增强试题的科学性,表述的严密性,图表的丰富与规范性。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