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瑞银模式尘埃落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瑞银模式尘埃落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瑞银集团在瑞银证券只持有20%的股份,在董事会的投票权比例刚超过三分之一,如何保证其投资权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6月20日,通过重组北京证券获得了“最后一张全牌照合资券商门票”的瑞银集团,终于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文,筹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瑞银证券)。继高盛公司通过组建高盛高华公司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后,“瑞银模式”亦尘埃落定

这一天,距瑞银集团获得中国国务院的批文,已将近九个月。

据《财经》记者了解,瑞银证券是在承接了原北京证券的优质资产和业务资格的基础上组建的,总股本为15亿元。瑞银集团此次出资17亿元,获得20%股份(其中14亿元最终为原北京证券的不良资产买单),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代表的原北京证券股东占33%的股份,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分别持有14%的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FC)持有5%的股份。

瑞银证券将在筹建期间成立董事会,包括老股东代表在内的所有股东都将派出董事;瑞银集团将派出董事长,并在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四席。董事会成立后,将提名总裁及高管人员,上报中国证监会进行资格审批。按照有关规定,证券公司的筹建有效期是六个月。瑞银证券正在全速冲刺,事实上,他们原来的期望是今年3月即可挂牌。

2005年9月,瑞银集团获得的国务院批文,只是原则性地批准了瑞银集团参与原北京证券的重组,重组后的证券公司仍然拥有全牌照。此后,瑞银一直没有停止对重组具体方案的研究与设计,原北京证券的控制者――北京市政府对重组也非常支持。然而,鉴于证券市场开放问题的复杂性,重组仍然几经波折。

“瑞银模式”获批后,欧美大行纷纷要求效仿。但中国证监会认为,证券业在低潮期不宜放开过快,无意复制高盛和瑞银案例。在这一背景下,抢先进来的瑞银成为关注的焦点,使得其重组审查非常严格。

“我们从合规性等方面做审查,要符合《证券法》和《公司法》。中间有几次反复。”一位证监会官员对《财经》记者说。瑞银证券一位人士亦称,“证监会对行为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尤其对风险管理系统是否有效非常关注,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稳定、社会稳定等问题。审核非常详细。”

瑞银集团以较高的“门票费”(14亿元)进入北京证券,而所持股权仅20%,在董事会的席位刚过三分之一。如何保证其投资权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般相信,瑞银和参与重组的其他股东,应有关于委托投票权的特别安排。这一猜想被瑞银集团一位高管坚决否认:“其他股东没有委托表决权给我们,委托表决权是违法的。”不过,他对于瑞银在董事会里的影响力并不担心,“这在我们看来不是主要问题。”

获批之后,瑞银证券对于北京证券的营业部处理、人员安置等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核心。首先,瑞银将把北京证券27家营业部中的21家营业部卖给招商证券,只保留了六家营业部,并劝说现有客户转投他行。这一做法,与中信证券等券商扩张网点的方向截然相反,亦反映了瑞银的业务方向:主要定位于面向高端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无意从事经纪业务。

新公司筹建,也意味着北京证券即将关闭。北京证券将与原来的5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按照《劳动法》相关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这些员工予以补偿。即根据员工在北京证券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一位北京证券员工说:“我们大部分是今年6月合同到期。为了保持稳定,我们的工龄可以算到新公司快开业的时候。”

原北证员工有三个去向:一是跟随出售的营业部转入招商证券;二是转到处置北京证券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三是留在公司总部和剩下的六家营业部中。近年来由于经营受困,北京证券离职人员颇多,目前投行部只有三个保荐人。瑞银集团将派人进入新公司,参与管理,并且通过市场招聘来充实投行团队。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瑞银集团先期进入中国,最看中的是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虽然瑞银在外资机构中拥有最高的QFII额度(8亿美元),亦获得了中国银行、太平洋保险、招商银行香港上市等大单,但是对中国业务的介入仍有不足。如果能先于其他对手一两年时间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业务先机,这也是瑞银愿意付出高额门票费的原因。

目前,瑞银在中国获得了与全球统一的品牌,因此市场预期,瑞银将在这一品牌下,在适当时机整合其中国业务部门。不过,这一时机现在还不成熟。瑞银证券的一位人士称,“现在还不可能是一个牌子一套人马,证监会也不允许我们把北京证券变成瑞银的分支机构,因为这不符合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瑞银会先派几个人进来帮助提升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