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方兴未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大学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做好就业工作进行思考,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 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国际化 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是新世纪初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办学体制,现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格局,其在引进整合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丰富国内高等教育形式、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方面已突显出积极的作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已经走过十多年发展历程,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仍普遍存在着办学层次不高、优质教育资源不多,精品项目不够等问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用人单位希望了解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是否在职场更具竞争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最终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是否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2011~2012年毕业生人数都达到600多万,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700万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走上了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运行的发展轨道,申报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截止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批准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就有400多个,专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更多,覆盖全国大多数的省、市、区和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布较多,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二、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笔者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等多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统计,发现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本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时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出国深造、出国就业、国内就业、国内继续深造,其中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国内就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的水平,就业率高的学校或院系可以达到80%甚至90%以上,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近几年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就业情况略好于全国普通高校。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201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到85%,位居该校各学院的前列。丁西霞等指出,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8.87%和99.20%,就业率位居全省前茅,2007年就业率仍然位居全省前列;山西太原理工大学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坚持“出国、升学、就业三条出路并举”的培养思路,2008年7月首届毕业生仅出国深造学习的学生就占到毕业生总数的50%。韩莹等通过比较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法学、市场营销和国贸专业与非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发现在同样的教学硬件条件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其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相似,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更容易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尤其是到国外攻读研究生,因此在升学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学生来讲,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外合作办学中会有一些教学、外教资源,鼓励督促学生熟悉使用自己专业方向的外语,鼓励学生通过外语考试,如参加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著名的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方面除了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共性外,还显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一是在涉外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较多。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双方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些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还有一些课程用中英文双语完成讲授,教学中还引进外文原版教材,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有一定作用,因此,从整体情况看,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外语水平好,在外资企业或外贸企业比较受欢迎,能一展所长,而且在高投入与高回报一致原则影响下,部分毕业生会首选涉外企业就业。二是国外就业或深造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学生毕业后用自己的才能回报祖国,但由于国内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大部分可以拿到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分,有一部分要到国外完成学业,毕业后就近在国外就业必然成为部分毕业生的选择,这也成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一个亮点。

三、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与普通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横向比较,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其就业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意识薄弱,就业仓促,学生人生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外,有其自身特点:

第一,就业重视程度不够。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大部分学生将选择出国深造,多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最近几年才有毕业生,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高度重视,较少单独组织就业招聘等活动,大部分是参与校本部组织的一些相关活动。

第二,因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相比参差不齐,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毕业生工作往往任务重、工作细、时间跨度长、遗留问题多,管理难度大。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2013届毕业生为例,截止2012年3月2日的统计预计毕业生122人,共有三本、二本、专科,三种毕业生层次,毕业生去向粗略分为出国、考研、创业、国内工作,待业等,往届的国外毕业生手续办理在全年度进行,使得就业日常工作量增大。

第三,继续深造基础知识不扎实。中外合作办学增加了教育供给,在满足公众求学需求的同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增加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紧缺和急需人才,但是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如合作办学体制不完善、教学管理决策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上与我国的教育接轨还存在一些距离。因此,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在选择继续留在国内深造时,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升学考试上,如数理化等基础课上遇到相当大的难题。

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首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还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领导应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把就业工作放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经费投入,责成专人负责,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形成特定的就业指导体系。开展以就业为短期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毕业生分析个人特征和职业环境,评估职业发展机会,指导他们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有的放矢去进行就业准备。大一新生一入学,做好专业介绍,同时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合,加强出国和涉外知识的宣传。请专家讲解出国的政策、材料准备,国外大学的就业方式、费用等方面信息,让有条件出国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再次,采取有效措施开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毕业生就业的组织工作。组织各种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就业专家,进行专场的就业知识讲座,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思想,完善职业规划。将就业政策及时的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投身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灵活就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外合作办学把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嫁接起来,可以吸引优秀师资,办学有优势,让社会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情况,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办学形象,为毕业生就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学生在教学模式和思想上有其特殊性,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体制下学生的就业有其特殊性。因此,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以就业指导课为主线的就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和正确的择业观,确立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角色,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毕业生找到人生的目标,实现理想,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75-76.

[2]黄金.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5):457-458.

[3]丁西霞,赵满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8):149-150.

[4]韩莹,焦烈.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12,(3):142-143.

[5]陈若雯.浅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问题与对策――以温州大学中美合作库克项目为例[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