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危机的实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危机的实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61-01

摘 要 由美国次贷机构破产引发的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危机实质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分析认为危机仍然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关键词 危机的实质 生产过剩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本次金融危机虽然与以前的危机有所不同,但其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范畴上生产过剩的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危机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那么,在这些荒唐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实质是什么呢? 这确实是我们应当追问的一个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危机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和发展的进程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并不是真的没有需求,只是处于贫困境地的那些穷人无力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已。马克思认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列宁也说过:“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从实质上看,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引发的本次危机仍然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生产和消费二者之间矛盾的最终爆发。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源于资本的逐利本性,而资本无限追求利润的这一本性体现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本次金融危机中,这一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一方面,是生产的盲目的无限扩大(盲目扩张的动力就是利润,是资本在背后推动着);另一方面,是需求的日益萎缩(劳动者的贫困限制了他们的需求)。生产与需求的严重失衡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二者不成比例地增长则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有关。

首先,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资本市场上的资本存量大量进入,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造成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

1.由于受2001年网络经济的破灭以及9•11事件的双重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期,这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非常缓慢,尤其是与新兴的经济增长体――“金砖四国”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从2002年开始美联储实施了低利率的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这一时期,投资其他产业显得无利可图,而此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则逆势增长,这使得大量资本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2.美国住房自有政策、房贷抵押政策的推行,次级房贷利率实行的稳定增长也使得投资房地产能够只赚不赔,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大量的房地产商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不惜大量举债经营,因此房地产市场吸收了大量过剩资本。但是,从结果和事实看,这种不顾消化能力的吸收资本的方式却是遗害不浅。

以上两个途径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大量房屋被生产出来并通过次级房贷的方式销售给中低收群体。由于资本对利润的无限度追逐,房屋的生产可能远超过真正的需求的增长,因为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旧很低。这就必然从生产一方加剧过剩,表现为生产出的商品――房屋卖不出去。

其次,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者日益贫困,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工资刚性的约束,所以工人的名义工资整体而言会不断上涨,但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却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事实上工人的实际工资却是下降了,实际工资的下降导致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相对于生产的日益增长而缩小了。

生产的无限扩大伴随着社会上有效需求的日益缩小,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商品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现象。房地产市场的盲目扩张使得生产相对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显得过剩,危机的发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正如恩格斯所说:“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既然资本主义生产表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而社会上有效需求又在不断缩小,那么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生产过剩,当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极致时候,必然也只能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内部破坏的方式来缓解这种内在的、对立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58,548.

[3]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135―13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