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欧阳修虚心求教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欧阳修虚心求教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时,和琅琊寺的和尚智仙关系很好,常到琅琊山游玩。这个和尚专门为他在游山的路旁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名为“醉翁亭”,为了纪念它,欧阳修还写了一篇《醉翁亭记》。文章写好后。他抄了几份,一大早,让手下的衙役把文章分别贴在各个城门上,一个城门贴一份,目的是让行人为他修改。同时,派出锣鼓手,在各个城门口敲锣击鼓,引起行人的注意。他的诚意最终感动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这个老人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对欧阳修说:“大人,我听衙役读了你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实情,就是开头太口罗嗦!”为了让老人提出更详细的意见,他又给老人把开头背了一遍。他背道:“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九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念到此,老人把手一扬,说:“停,毛病就在此。”欧阳修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这些山名不必一一点出?”

樵夫说:“是这么回事。太守,你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吗?站在南天门,大丰山、鸟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欧阳修听了忙说道:“真是言之有理!”当即在底稿上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并读给樵夫听。樵夫满意地说:“环滁皆山也,用五个字来概括,就不口罗嗦了。”

欧阳修的这种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一直坚持到晚年,他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

迟到的罚单

一张罚单,映照出一个纯净的灵魂。

英国苏塞克斯郡84岁的约翰・格杰在一件旧上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被遗忘了52年的罚单。这张罚单是他当年在美国费城度假时,因超速被当地警察开出的。当时他保证回到酒店后就会立刻交付罚款,事后他却忘记了此事, 直到52年后,这张罚单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立刻把支票寄到费城警察局,并打电话向他们致歉。约翰说:“遗忘只是一种过失,但如果想起了却不付诸行动的话,这就是一种错误了。”

费城警察局的马克・福希特警官说:“我们将把这5美元的支票裱起来挂在墙上,它告诉人们诚实是非常让人尊敬的品德,即便是迟到了。”

诚实的鲁宗道

宋朝有个大臣,名叫鲁宗道,其人忠厚老实,一生清廉。有一次,皇帝宋真宗要召见他,派朝廷中的使者到他家去找他时,他正和客人在酒店里喝酒,且酒兴正浓。使者等了好一阵,他才从酒店里喝完酒回来。

使者提醒他:“你来得也太迟了,君主会怪罪你的,你快想个什么借口敷衍他一下吧?”鲁宗道说:“那就说实话吧。喝点酒,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而撒谎欺骗君主,才是做臣子的大罪啊。”

使者回到宫中,如实禀告了真宗。真宗听了,对鲁宗道的坦诚大为赞叹,认为他是个人才,可以担当大任。于是就执笔写道:“鲁爱卿的职位可到参政一级。”

人际关系虽然非常复杂,但不管有多复杂,只要为人真诚,总会赢得他人的信任。正如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总会了解的。”

美德犹如耳鸣

张丽钧

在讲人类登月计划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试着说一说那艘飞船以及宇航员的名字。

“阿波罗!”

“阿姆斯特朗!”

他们这样回答。很快,思维敏捷的同学又在抢着说:“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他们讲的都不错。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飞船在月面降落,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下5米高的9级扶梯台阶。当他的双脚小心翼翼地站在陌生的月球上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说出了那句瞬间传遍世界的话语。

其实,当年阿姆斯特朗身后还有一个宇航员,他的名字叫奥尔德林。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记者突然抛给奥尔德林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生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作为同行者,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遗憾?”全场默然,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悄悄给这问题作出了不便大声宣布的答案。在众人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几十年过去,太多的人不再记得奥尔德林,不再记得他大度而不失幽默的回答,但是我敢说,几百年之后,就算人类已经到月球繁衍生息,我们还依然会需要奥尔德林那样的美德――玉成他人,真诚分享朋友的快乐,不让尘屑般的忧烦、懊恼扰乱洁净如莲的心怀。哲人说:美德犹如耳呜。真的,有一种声响,自己听到就足够了。

四颗补鞋钉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青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青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青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过了数月,三个年青人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户,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三个年青的鞋匠。同一行业必然有竞争。但由于三个年青人的技艺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风平浪静地过着。

过了些日子后,第一个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话感到了苦恼。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师命不敢违,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终于,他不能解脱烦恼,只好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苦恼过,可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衬补好底后,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第二个鞋匠为此暗喜着,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最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第三个鞋匠想了一夜,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第三个鞋匠依然和从前一样兢兢业业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当他渐渐老去时,他开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嘱咐的含义:生存需要创新,但不能有不良的贪念,否则必会为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