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流动资金及其贷款问题:成因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流动资金及其贷款问题:成因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以及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贷款;赶超战略;资金国家供给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0-0013-03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re are deep economic and regime causes for such problems as China’s firms’ working capital tension and high ratio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f banks’ working capital. It’s compulsory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o start with changing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hanging social fund allocation modes.

Key words: working capital; working capital loan; tracing and surpassing strategy; an institution of fund supply by the state

每次宏观经济调控,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无不成为热点问题,各界往往把这一矛头指向了银行信贷的紧缩,试图通过增加流动资金的供应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银行体系增加了流动资金供应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宏观调控总是把这一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放大。此外,我国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已逾8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70%,是全世界最高(周小川,2004),而且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已基本满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可是,为什么我国的企业仍然感觉流动资金紧张呢?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中一半以上都来自于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的高不良率已成为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所在。本文通过分析上述问题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发现:我国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以及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

一、企业流动资金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问题的根源:资金国家供给制

建国之初的中国为尽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面对资源禀赋与重工业优先发展对资源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障赶超战略的有效实施,其中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例如实行利率和汇率管制、压低投入品的价格等)是这套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则是扭曲政策的制度保障(林毅夫等,1999)。体现在资金的供给和管理上,政府通过多种手段来保证和控制有限的资金优先配置到国家所偏好的行业和部门中去:在最初的传统计划体制下,财政基本上包揽了全社会生产资金,实施以财政为主导的“统收统支”的“大一统”资金管理和配置制度;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储蓄格局向居民部门的倾斜,国家通过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进行较大程度的国有化、利率控制、政策性贷款以及较高的银行进入壁垒等来逐步地将资金管理和配置权转移到银行体系,由银行来继续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

由于资金是商品经济下获取一切资源的手段,是企业生产条件的实现工具,国家无论通过财政还是银行为企业配给各类资金,实质上都是为企业配给各种生产条件。然而,这会使得企业生产条件的获取机制的非市场化,企业生产经营机制也进一步非市场化,企业可以不计成本地进行生产和经营,而且没有动力去开拓产品的销路,其生产出的产品往往不符合市场需求,难以在市场中出售并顺利地实现其价值。由于资金运动是以物质资料运动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就会引起价值运动在产品资金形态上的停滞,带来流动资金周转的中断,而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正常周转依赖于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因此,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中断会进一步使得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难以顺利收回。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是国家为经济建设和企业配给资金的工具,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无需考虑赢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只需满足国家对资金配置的偏好即可。在此情形下,银行的信贷投放也是毫无经济约束的,银行将大量的信贷资金配置到国家所偏好和支持的无自生能力的行业和部门中,这些行业和部门的低效益和亏损转嫁给银行,使得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综上,由于选择了赶超的发展战略,国家要保证该战略的有效实施必然会控制资金流向,而包揽社会生产资金的供给是国家控制资金流向的必须手段。这种资金的国家供给制使得企业获得生产要素的非市场化,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难以顺利收回,与此同时,银行则成为国家配置资金的工具,银行无约束的放贷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流动资金贷款的问题。可见,赶超发展战略下的资金国家供给制是造成流动资金及其贷款问题的根源。

二、内在原因:企业经营机制和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扭曲

在赶超战略的影响下,中国的企业普遍都承担着沉重的政策性负担,而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林毅夫等,1999)。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企业自扩大的同时,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低效生产经营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政府为了让这些承担着政策性负担的企业继续生存,一方面通过银行来继续为企业供应其所需的流动资金,给企业配给了大部分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对企业进行保护或者对其亏损进行补贴。然而,由于企业的生产条件主要不是靠自我积累或市场竞争取得,而是靠银行贷款取得的,因而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产品价值的市场实现风险始终未能形成对企业生产的有效制约。由于企业的产品缺乏对市场的适应性,在销售环节上必然出现大量积压或压价倾销,使产品价值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不能实现。但是在企业已无自有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却仍然有钱继续生产甚至还扩大生产,原因就在于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不断追加和支持。企业产品市场销售的困难以及产品卖不掉的价值损失,在一定时限内,可以全部转嫁给银行承担。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政府无法衡量政策性负担给企业带来的亏损是多少,也很难甄别企业的亏损是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不当或是企业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造成的。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控制,必然会形成“内部人控制”:一方面在资金价格被压低、获得资金就等于获得租金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将更多的努力投入到获取更多的资金以及上更多投资项目的寻租活动中,这样,贷款不能满足企业的胃口,流动资金贷款不足以满足企业源源不断的流动资金需求而总处于紧缺状态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将各种亏损,包括政策性负担形成的亏损和道德风险、管理不当等造成的亏损都归咎于政策性负担,在政府无法甄别亏损的性质,而又不能推托对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的责任时,政府只好把企业的所有亏损的责任都负担起来,在企业的亏损形成后又给予事后的补贴,而补贴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给企业更多低廉的银行贷款,这样就使得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十分突出。

可见,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和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扭曲了企业的经营机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激励机制,造成企业始终难以确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受阻,回流中断,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高不良率等问题。

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配置资金是其最为核心的功能,配置资金的效率决定了其他功能的有效发挥。银行主要通过信贷资金的投放来实现其资金配置的功能,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是资源市场配置的过程,是通过贷款审查、项目选择等信贷约束对企业生产经营是否合乎市场需要的事前检验过程,即选择资金盈利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适当的企业和项目对其进行融资,而那些不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或项目的贷款需求,在银行项目选择和审贷的过程中应当被剔除,以减少企业生产背离市场的盲目性。然而,在资金国家供给制、银行统包企业资金的机制之下,银行发放贷款是以满足国家资金配置的需要为目标,可以不必考虑资金的“三性”状况,即使资金回流出现问题,由于存在国家的最终兜底,因此加剧了银行在经营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使得信贷对企业经营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失灵,银行所具有的金融中介功能被扭曲,银行贷款的软约束行为得不到制约,贷款风险不断积累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良率。可见,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扭曲带来的信贷“软约束”问题也是流动资金及其贷款诸多问题的另一内在原因。

三、直接原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错配”

企业和银行在扭曲的经营机制下,是哪些因素最直接地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以及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高不良率呢?

其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积累和补偿机制,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在财政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责任移交银行的时候,企业原由财政拨付的自有流动资金已经出现严重不足(姜建清、詹向阳,2005)。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后,一方面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扭曲,生产的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造成产品积压,卖不出去,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和物质的补偿,社会再生产过程受阻,资金周转不灵,使得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的思维,将银行贷款视同于财政拨款,把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视为无偿的资金供应,始终没有建立起自有流动资金积累和补偿机制,无法按规定要求和比例自补流动资金。与此同时,银行依据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报送的流动资金计划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缺乏监督和管理企业执行自有流动资金增补规定的相应手段,自有流动资金最低占比要求难以对企业形成硬约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对企业在提供短期临时性资金的同时,还承担起企业长期性铺底资金的供应,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变成了“统包”,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依赖银行贷款而不断扩大,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其二,企业流动资金被挪用、挤占,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错配”。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扭曲要素、产品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在市场改革之后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金融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扭曲,例如对资金价格,即利率的控制和压低。当政府官定的资金价格水平低于市场均衡的资金价格水平的时候,无疑会激发起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再加之改革之后我国长时期处于短缺经济和投资推动型经济之下,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投资冲动。因此,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而然会不断地向银行要求给予其更多的贷款。然而,企业因其产品不能在市场出售而造成的积压,并不像财政供给制时直接反映为账面的亏损,而是表现为“流动资金占压”,即不能如期归还贷款的流动资金占压。企业长期在产品库存、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三项资金科目下占压了大量流动资金,有些企业的三项资金甚至超过了当年全部生产资金,但这些企业仍然能够维持生产和存在,其中的“奥秘”在于所占压的资金全部是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导致流动资金贷款难以按期偿还。此外,在投资冲动的驱使之下,企业经常性地扩大流动资金贷款的支配权和使用范围,将流动资金贷款挤占、挪用到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非临时性、流动性的用途上,使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企业长期占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不断被“错配”。因此,尽管银行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带来的结果反而是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不断被占死,丧失了流动性,并最终成为不良贷款。

四、化解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诸问题的思路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不是单纯的企业问题,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也不是单纯的银行问题,它是发生在企业和银行身上根源于宏观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其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原因,它涉及到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资金配置模式,即融资模式等宏观经济问题。它的解决一方面要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入手,即从转变发展战略和改革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等关系入手,另一方面还要在操作层面上下工夫。

(一)战略层面: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造成我国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和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的根源在于赶超战略下的资金国家供给制。尽管我国市场化改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赶超发展战略还没有根除,国家控制资金流向,进而社会资金的配置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无论是改革之前的生产资金财政供给,还是改革之后的银行供给,其实质都是资金的国家供给制,也正是这种体制使得信贷资金不断被误用为财政资金。因此,流动资金及其贷款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必须彻底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放弃国家对资金流动的控制,彻底将这种国家配置资金的方式转向由市场价格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式。

(二)操作层面:

实现宏观上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需要操作层面的制度改革加以配合,其关键点在于如何改进制度使企业、银行以及政府在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下,各司其职,尽其所能。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彻底清除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向国家要保护和补贴的借口,唯此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并解决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具体到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上则是:使企业彻底放弃“流动资金银行统包”的思维理念,逐步树立起企业自主解决自有流动资金需要的理念,同时建立多方位的自有流动资金补充机制(内部补充和外部补充相结合)。一方面企业必须每年都要从年度经营利润中提取规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逐年积累,并通过银行监督、税务审计等政府监督来对自有流动资金的提取产生硬约束;另一方面,拓宽企业流动资金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存在超出自有流动资金之外的流动资金需求时能够及时通过市场获得资金,这个市场不仅包括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还包括债券、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此外,企业还必须建立起积累、筹集、使用和管理流动资金的一整套制度,杜绝对流动资金的挤占和挪用等行为的发生。

对于银行而言,也存在彻底清除政策性负担、完善银行外部金融生态的问题。除此之外,银行还要从内部建立、健全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介机构,承担起选择优质企业、项目进行资金发放的责任,并切实关注贷款的流动性、赢利性和安全性,而不再对企业和经济负宏观责任。体现在流动资金贷款方面,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一是银行要根据各类型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需要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防止流动资金贷款的挤占挪用;二是银行还必须重视创新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短期融资工具和产品,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以满足企业真正的短期融资需要。

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事实上是消除政府在资金配置过程中的干预,政府在资金配置中的角色有控制者归位于服务者(即为市场中的企业和银行尽可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引导者(即通过产业政策等的,让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支配下自主选择)、市场秩序维护者以及市场环境的搭建者。这些措施是使信贷资金不再被当作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保证。具体在解决流动资金及其贷款问题方面,现阶段政府需要努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开通短期融资市场,积极发展短期债券,特别要发展企业短期债券,让有竞争力的企业直接在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获取资金。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再谈中国经济E/D关系[R].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演讲稿,2004.

[2]林毅夫,蔡,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姜建清,詹向阳.金融转轨中的流动资金问题[J].金融研究,2005,(7):1-11.

[4]詹向阳.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