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40年酒痴梦圆花梨岭:“土家茅台”胜茅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40年酒痴梦圆花梨岭:“土家茅台”胜茅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种名叫“花梨岭”的酒,似乎一夜之间誉满大江南北,甚至引来钓鱼台国宾馆下了订单,用于招待外宾。转眼间,“花梨岭”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海内外,价格比茅台、五粮液还高,仍供不应求。广东、浙江等地的客商纷纷前往恩施,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十年磨剑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谁也不知道,这名扬天下的背后,是陈宗恒――这位隐居深山的“酒痴”,在他那再平凡不过的酿酒小作坊中长达40年的苦苦坚守与传承――

“酒痴”寻找水源,痴如孟母三迁

1958年,陈宗恒出生于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李子村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是土家族聚居地,有着特有的土家酒文化。陈家祖孙三代酿酒自存,慰成家风。

1977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陈宗恒虽然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51分,却因祖父曾为外国传教士酿过酒,最终与大学擦肩而过。随后,心有不甘的他又参加了两次高考,却屡屡因政审原因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

看到其他同学欢天喜地跳出农门,陈宗恒仰头长叹:“难道我除了在地里种庄稼,就没别的出路吗?”20岁的陈宗恒苦苦思索着。

1978年,陈宗恒担任利川县旱粮杂交厂科研队长,苦心研究曾祖父传给他的酿酒技术,并结合家里封存多年的陈酿粮食酒,将其改良、创新。1981年,3年厂长任期结束,陈宗恒决定自办酒厂。

1981年底,陈宗恒建起了第一座藏酒的窖房。浸泡、初蒸、复蒸、培菌、发酵……那段时间,他在酒窖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任谁叫都不出来。因为长期待在酒香中,陈宗恒的脸被熏得通红。乡亲们见他如此痴狂,都认为他疯了,背地里还给他取名“酒痴”。

经过多次试验,陈宗恒终于酿出了香甜爽口的“苞谷酒”。第一缸酒开封那天,他欣喜地端着盛满苞谷酒的大碗满村子乱跑,酒也洒了一路。看他疯疯癫癫的样子,乡亲们纷纷摇头说:“这酒痴怕是要变成酒疯子了。”

然而,当乡亲们品尝过陈宗恒酿出来的新酒后,都爽呆了:这酒不仅甘冽爽口,余韵绵长,还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喝下去,整个身子都是暖暖的。很快,来找陈宗恒买酒的人络绎不绝,陈宗恒的一个堂弟也特地找他学习酿酒技术。

1982年春天的一天,一位老乡带着远道而来的亲戚专程找到陈宗恒买酒。品尝后,这位客人直啧嘴:“你有这么好的酒,怎么不找个好地段,把酒卖给更多的人?”陈宗恒觉得言之有理。

四处考察后,陈宗恒和新婚妻子决定在凉雾乡粮管所里租下几间房当做酿酒厂。建厂、添设备、搬家……半年后,新的酿酒厂终于建起来了。

然而,让陈宗恒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次搬家后,交通虽然方便了,可酒的质量却下降了很多:不仅色泽混浊,口感也没有以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经翻阅资料和咨询专家,陈宗恒得知,酿酒对水的要求非常高,想要酿出清香绵甜的酒,最好是用甘甜的泉水,而凉雾乡的水质过硬,属中性盐含量较高的苦水,因此酿出来的酒不仅口感差,还有杂质。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好的水源是酿造佳酒的必要条件,陈宗恒决定寻找新的水源,并将足迹遍布恩施和重庆各地。有一次,陈宗恒在巴东县一处大山腰采集水源样本时,突然感觉后背一阵发寒,扭头一看,一头狼正盯着他,绿幽幽的眼睛透着阴森的寒光。陈宗恒心中一惊,想到老人常说,遇到狼时要有威慑力,狼就不敢靠近。于是,他转过身来,一边壮胆盯着狼的眼睛,一边缓缓后退。果然,狼与他对峙一会后,见他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便扭头走了。等狼走远,过度紧张的陈宗恒顿时瘫软在地上,动弹不得。

1983年底,陈宗恒随朋友到距利川市城区20多公里的水莲洞散心。这里景观奇特,郁郁葱葱。突然,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原来,水莲洞是一个天然的大溶洞,位于清江源头地带,地下伏流2万米。

看到山泉汩汩,陈宗恒弯腰掬起一捧水品尝,顿觉清甜爽口,沁人肺腑。他赶紧将随身带的玻璃杯装满水,下山找人测量水质。经省水利局专家鉴定,此水硬度只有20mg/L左右,水可挂壁,极适合酿酒。要知道,北方水质硬度可高达600 mg/L,南方一般的地方,水质硬度也达到400 mg/L,而硬度只有20 mg/L的水质极为难寻,是酿好酒的最佳水源。

这一结果让陈宗恒大受鼓舞,他决定将酒厂搬到水莲洞附近的山上。没想到,这一决定却引发了家庭大地震。妻子坚决不同意:“你这简直是折腾!我们刚搬到这里不到两年又要搬,你是要把好端端的厂子搬毁了!”60多岁的老母亲也气得捶胸顿足,用拐杖敲他的头。可认定酒质高于一切的陈宗恒却倔得像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一样。

1984年春节刚过完,陈宗恒就决定将酒厂搬到了水莲洞所在大山脚下。花梨岭教堂就建在半山腰,这里有两处泉眼,一处通往教堂,一处就在陈宗恒要建的酒厂旁边。

30多公里的山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陈宗恒担心酒缸经不住颠簸,不敢用拖拉机拉,便找了30多个挑夫肩挑背扛。由于挑着酒坛子走山路太累,挑夫们干不了几天就陆续有人不干了,陈宗恒急得直跺脚。有一天,一个挑夫半路上碰破了他一坛陈年好酒,当时酒香弥漫,一下子把人们都诱了过来。那个挑夫忍不住喝了一口破坛子里剩下来的酒,一口下肚,他神情陶醉,大呼过瘾。大伙纷纷围了上来,每人尝了一口,结果都忍不住叫好。后来不少挑夫主动提出帮他挑酒,不求回报,只要求每天有酒喝就成。

藏酒,藏酒,如痴如醉40年坚守

因为当时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消费能力有限,所以白酒的价格普遍偏低,每斤52度的散装白酒最多只能卖几角钱。可此时,同度数的茅台酒已经卖到了20多元。

同样是酒,为什么差别这么大?1984年5月,陈宗恒带上自己的酒慕名来到贵州茅台镇和四川宜宾,分别拜访茅台酒厂和五粮液酒厂。酒厂的品酒大师在品尝了陈宗恒带来的酒后赞不绝口,五粮液酒厂还特地派人到他的酒厂考察。

不过,茅台酒厂一名姓周的品酒师告诉他,酒的价值,不仅与口感和味道有关,更与其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窖藏的时间越长,酒越发醇香浓郁。有了这些品质和历史文化底蕴,酒的价值自然就上去了。”评酒大师还告诉他,很多企业都将自己的酒储存于风光秀美、闻名遐迩的“洞天福地”之中,这也是洞藏白酒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让酒变得风景如画。

陈宗恒茅塞顿开:“利川风景独特,有山、有水,有洞、有林,雄、险、奇、幽、秀均具备,岂不是得天独厚的藏酒之地?”他兴奋地决定,将生产出来的白酒窖藏起来。

从1984年10月开始,陈宗恒生产出来的酒基本上不卖,全部屯在了窖房里。酿酒的粮食消耗非常大,一般酒厂由于是勾兑作业,1公斤粮食可以酿1公斤酒,而陈宗恒的原浆酒,10公斤粮食只能酿1公斤酒。自家生产出来的粮食被酿成酒囤了,他便把养的猪卖掉换粮食酿酒。最后,为了囤酒,陈宗恒将家中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能借的亲友全借了个遍……

乡亲们见他家里总是飘溢着诱人的酒香,纷纷前来买酒,却都被他婉言回绝了。此时,陈宗恒的堂弟也在家中开了一个酿酒作坊。无奈,他们只好转而去他家中买酒。见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丈夫却将送上门的生意推了,妻子急得直骂他是傻子。

几年后,堂弟家的经济明显有了好转,还盖起了新楼,添置了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而陈宗恒家中却日益捉襟见肘,全家人挤住在仅10多平方米的土房内,经常靠采集野菜、野果艰难度日。

为此,家人多次劝他卖些酒来改善生活,可他坚决不同意。一次,家里的孩子几个月没有吃肉了,吵着妈妈买肉吃。搂着几个孩子,陈宗恒妻子泪如雨下。无奈,她偷偷从酒窖取出2斤白酒到街上换了2斤肉。晚上,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红烧肉,开心得像过年一样。而陈宗恒心里却很难过――这2斤酒现在只能换到2斤肉,可10年、20年后,这2斤酒就可能换回一头猪啊!

可陈宗恒的这种执著的坚守,在别人看来却是抱着金碗讨饭吃,甚至有人建议陈宗恒的妻子带他到城里的精神病医院看病。尽管如此,陈宗恒仍如痴如醉地酿酒、藏酒。每当看到一坛坛酒被搬进酒窖中,陈宗恒的心中就充满了憧憬,仿佛这些藏在酒窖中的酒,就像是他的梦想,每天发酵着……

不仅如此,他还继续苦心研究新的酿酒技术,丰富酒的品种。一次,陈宗恒在山上摘野果刺梨充饥。望着满山的刺梨,陈宗恒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刺梨酿酒呢?当晚,他就找出有关酿酒的书籍研读,终于发现,刺梨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籽均可入药,是加工保健食品的上等原料。

漫山遍野的刺梨全身都是宝啊。陈宗恒激动得整晚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便上山采摘刺梨试制果酒。经过几个月的摸索,陈宗恒的刺梨酒终于在1994年腊月成功酿造出来了。端着清香的果酒,他禁不住泪如泉涌。一碗土家酸萝卜泡菜下酒,他居然大醉了一场。

很快,陈宗恒研制出有保健功能的果酒的消息传开后,更多人慕名找他买酒。凉雾乡派出所的一名所长常年患有胃病,经人介绍前来喝他的刺梨酒,前后喝了不到10瓶,胃病竟不治自愈了。陈宗恒更是信心大增。

1995年春节刚过,陈宗恒将酒厂交给一个师傅打理,自己则在各地知名酒厂里打工学艺。1997年底,他终于集百家之长酿出了产量、品质均令人满意的刺梨酒和猕猴桃酒,随后,试制的火棘、玄参、李子酒也相继获得了成功,让这些闲在深山数千年的野生植物变成了佳酿。

饮誉中外,

“土家茅台”更胜“茅台

2000年,利川市人民检察院的两位检察官到陈宗恒所在的附近村子蹲点扶贫,将他列为对口帮扶对象。在朝夕相处的这段时间,陈宗恒觉得他们平易近人,学识渊博,便将压在自己心里的秘密说了出来:“其实,我有技术,也有梦想。我相信,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见检察官不解地看着自己,陈宗恒将他们带到了自己的窖房。

还没走到近前,一股清新的酒香便扑鼻而来,酒窖打开,检察官更是惊讶得张大了嘴:数百坛酒整齐而安静地排列其中,散发着浓郁而醇厚的香气,如同沉睡着的孩子。

检察官们几乎傻眼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居然藏着“一座金山”。这样的农民不扶持去扶持谁呢?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陈宗恒成功贷款10万元,承包了400亩土地用来种植高粱。当年,陈宗恒收获、收购高粱40余万斤,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

2002年9月,利川市招商引资,一个台湾老板来到利川考察,顺便到花梨岭教堂参观。突然,台湾客人闻到一股沁人的酒香。随行人员告诉他,这里有个农民办了花梨岭酒厂,只藏酒不卖酒,被人称为“酒痴”。“还有这样的怪人?”台湾老板顿时来了兴趣,非要见识一下。

正在家中忙碌的陈宗恒听说是台湾客人远道而来,赶紧拿出一坛酒,刚一开封,酒香沁人心脾。浅尝一口,酒在口中就像雾一样发散了,透着一股清凉的芳香。“好酒,好酒!”台湾客人一个劲地赞赏。

“什么价格?”台湾客人问。“您说值什么价?”陈宗恒心中没底。台湾客人皱了皱眉头,说:“一斤1000元!”陈宗恒愣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酒能卖出如此“天价”。“2000元?”见他没说话,台湾人还怕他嫌少了。

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陈宗恒抑制住怦怦乱跳的心说:“给你个吉利数字,1888元!”“够义气!”台湾老板马上订购了10斤。

陈宗恒的酒一斤卖了1888元,这个消息像重磅炸弹一样在凉雾乡炸响。对村里人来说,陈宗恒的酒一斤88元都嫌贵,如今竟能卖到1888元,那不比得上茅台了?乡亲们死活都不肯相信,他的堂弟更是连生意都不做了,专门到他家问个究竟。堂弟卖了几十年的酒,最贵也没有超过100元一瓶。

2003年,利川市人民检察院会同当地工商部门帮助陈宗恒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花梨岭”商标,还对花梨岭酒的包装进行了更新改造。2007年8月,“花梨岭”牌刺梨酒作为“湖北十大森林保健酒”选送北京,获得“中国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并被钓鱼台国宾馆下了订单。

如今,“花梨岭”的牌子越做越响亮,广东、浙江等地部分客商多次前来参观,表达了合作的愿望。他的电话13469731238、15572401998几乎成了热线。陈宗恒的花梨岭酒就像湖北的一张名片,成为中国土家名酒。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人也把订单下到了厂里。他的酒品越推越多,做为政府采购和集团订购内部专供酒,已供不应求!人们纷纷打销售电话18986068502、13886031203购买。

陈宗恒神秘地窖里藏着的600吨白酒,最长的窖藏年限已达40年。每一坛酒就像一个饱藏沧桑的历史故事,向我们见证着陈宗恒创业的艰辛!

数十年磨一剑。陈宗恒的藏酒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卖出了1888元的高价,并正酝酿提价。如今,年过五旬的他在利川市西城路250号附1号买下了一幢4层楼的别墅,还有一辆别克车代步。这个昔日被人视为疯子的酒痴,俨然已成了城市达人!